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爽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合川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敏感性
  • 2篇药物敏感
  • 2篇药物敏感性
  • 2篇药物敏感性分...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婴幼儿泪囊炎
  • 2篇致病
  • 2篇致病菌
  • 2篇细菌
  • 2篇泪囊炎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药物敏感性试...
  • 1篇生物检验
  • 1篇手足
  • 1篇手足口
  • 1篇手足口病
  • 1篇微生物检验
  • 1篇微生物敏感性...

机构

  • 5篇合川区人民医...

作者

  • 5篇李明爽
  • 2篇王红梅
  • 2篇周宏
  • 1篇程武波
  • 1篇刘雪莲
  • 1篇唐芸芸

传媒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卫生产业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婴幼儿泪囊炎致病菌调查及药物敏感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泪囊炎致病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的检测,为婴幼儿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眼科门诊初诊为泪囊炎的婴幼儿100名,采集脓液标本送检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仪为HX-21全自动细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仪及细菌鉴定药物敏感性分析试剂板。结果 100例脓液标本细菌培养,有细菌生长72例,阳性率72.0%;革兰阳性菌48株(66.7%),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24株(33.3%),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表明大多数细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利福平耐药性较高。结论婴幼儿对于抗菌药物的运用应根据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有选择性的使用。
王红梅刘雪莲李明爽程武波
关键词:泪囊炎药物敏感性试验婴幼儿
婴幼儿泪囊炎致病菌调查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泪囊炎致病菌分布和药物敏感性的检测,为婴幼儿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安全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2年1月至2013年6月眼科门诊初诊为婴幼儿泪囊炎的婴幼儿1 00名,采集脓液标本送检进...
王红梅李明爽
关键词:婴幼儿泪囊炎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文献传递
2016年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该院2016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特征,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病原菌耐药监测数据。方法对临床送检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采用Vitek2-Compact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方法采用MIC法及KB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相关标准进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共分离出非重复病原菌2 21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 614株(占72.9%),革兰阳性菌600株(占27.1%)。前5位分离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1.8%、27.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6.5%。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结论该院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医院应强化合理规范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李明爽杨联云唐芸芸王甜恬
关键词: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细菌耐药监测抗菌药多重耐药
2015—2016年290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儿童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疾病诊疗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方法抽查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至该院就诊的290例手足口病患儿,对其流行病变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判断。结果所有患儿中,男占56.21%,1~3岁的小儿占63.10%,散居儿童占63.79%,相比幼托儿童、学生发病率均较高(P<0.05);地域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乡村,发病率为55.17%,相比城区明显较高(P<0.05);分析该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皮疹、神经系统症状等。结论分析小儿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地域、季节等,加强儿童家属与幼师的防范意识意义重大。
周宏李明爽
关键词: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究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尿路感染患者100例,并对这100例患者进行中段尿培养,培养后获得分离的100株大肠埃希氏菌。然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株。其中,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而观察组采取微生物检验的措施。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2组菌株的感染控制效果,以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重度感染的概率是18.00%,发生中度感染的概率是48.00%;而观察组患者发生重度感染的概率是6.00%,发生中度感染的概率是26.00%。观察组患者发生中度、重度感染的几率比对照组患者的要低。所以,观察组感染控制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生物检验用到医院感染控制中,效果显著。不仅提高患者身体康复的速度,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微生物检验在病原菌的监测和预测病原菌传播途径中的效果也很显著。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李明爽周宏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