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2篇张量成像
  • 2篇置换术
  • 2篇日常生活能力
  • 2篇上肢
  • 2篇术后
  • 2篇皮质
  • 2篇皮质脊髓束
  • 2篇卒中后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功能
  • 2篇疗法
  • 2篇弥散
  • 2篇弥散张量
  • 2篇弥散张量成像
  • 2篇脑卒中后
  • 2篇痉挛
  • 2篇骨折
  • 2篇关节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王璐怡
  • 3篇郄淑燕
  • 3篇张丽华
  • 2篇汪杰
  • 2篇米立新
  • 2篇郭龙军
  • 2篇甄巧霞
  • 1篇杨傲然
  • 1篇王丛笑
  • 1篇袁婷
  • 1篇马全胜
  • 1篇张黎明
  • 1篇刘晓磊
  • 1篇谭建

传媒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功能锻炼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施行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医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2例,按信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功能锻炼),各36例。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8%(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长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半年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施行功能锻炼有助于加速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对恢复髋关节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吕雪莹汪杰王璐怡李瑛琦郄淑燕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功能锻炼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
多种感觉刺激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探讨多种感觉刺激疗法对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12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多种感觉刺激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干预前后的脑氧代谢指标水平[脑氧摄取率(cerebral extraction of oxygen,CER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arterial venous oxygen content difference,D(a-jv)O2)和动脉血氧含量(arterial oxygen,CaO2)]、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偏瘫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8周后的CERO2、D(a-jv)O2、CaO2和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ERO2、D(a-jv)O2和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4、8周后的FMA评分、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种感觉刺激疗法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脑氧代谢指标,且可明显促进患者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谭建孔丽丽杨傲然王璐怡吴小燕石广林
关键词:脑梗死日常生活能力
术前康复训练对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观察术前康复训练对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行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康复训练开始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术前组31例、术后早期组31例及术后晚期组33例,3组患者均按照统一的康复训练内容于不同时间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分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7 d,术前组的MoCA量表评分高于其他两组,术后早期组高于术后晚期组;术后1个月,术前组的MoCA量表评分高于术后晚期组(均P<0.05)。术后1个月,术前组的FIM量表评分高于其他两组,术后3个月,术前组的FIM量表评分高于术后晚期组(均P<0.05)。术前组术后7 d、1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其他两组,术前组和术后早期组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术后晚期组(均P<0.05)。结论在股骨头置换术前进行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提高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早期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胡喜莲刘晓磊王璐怡魏莉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术术前日常生活能力髋关节功能
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与上肢运动功能关系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观察脑卒中患者基底节区皮质脊髓束损伤情况及其与上肢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2013年1月~2015年7月住院脑卒中患者18例接受DTI,并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和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定进行评分,比较病灶侧与健侧基底节区皮质脊髓束部分各向异性(FA),对病灶侧FA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侧FA显著小于健侧(t=-21.09,P〈0.001)。患侧FA与Fugl-Meyer评分正相关(r=0.570,P〈0.05),与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正相关(r=0.509,P〈0.05)。结论脑卒中后基底节区皮质脊髓束受损,损伤程度与上肢运动功能相关。
张丽华郭龙军郄淑燕米立新王璐怡甄巧霞
关键词:脑卒中弥散张量成像皮质脊髓束上肢
空灵鼓康复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中青年脑卒中伴行为记忆障碍患者重返工作能力及个人掌控感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空灵鼓康复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中青年脑卒中伴行为记忆障碍患者重返工作能力及个人掌控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01—2023-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82例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空灵鼓康复训练+音乐疗法干预。比较2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个人掌控感、重返工作能力、心理情绪。结果2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有降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MMSE、FMA、ADL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2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2组干预后个人掌控感量表(PMS)、中文版工作能力支持量表(WSS)评分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PMS、WSS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在中青年脑卒中伴行为记忆障碍患者中实施空灵鼓康复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可促进患者神经、认知、运动功能恢复,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其重返工作能力及个人掌控感水平。
袁婷甄巧霞蒋瀛萱王璐怡薛翠萍
关键词:音乐疗法脑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3
2015年
目的:本研究拟初步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rTMS治疗。2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进行Ashworth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小腿三头肌Ashworth分级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逐渐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踝关节活动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2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到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2周与治疗前比较,GMFM-88评定中D区和E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与治疗2周后比较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2周后,D区和E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痉挛,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张丽华郄淑燕张黎明王璐怡马全胜汪杰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痉挛型脑瘫痉挛
脑卒中早期上肢肌动图信号与上肢上臂肌痉挛的关系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上肢肌动图信号与上肢上臂肌痉挛发生的关系及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06—2021-06北京康复医院收治脑卒中患者196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上肢屈肌痉挛分为痉挛组和非痉挛组,比较2组患者早期上肢肌动图信号变化和临床资料变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合并上肢上臂肌痉挛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区分度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拟合度采用Hosmer-Lemeshow test。结果痉挛组上肢肱二头肌的伸展iEMG、协同收缩率和肱三头肌协同收缩率均高于非痉挛组(P<0.001),肱二头肌屈曲iEMG和肱三头肌的屈曲iEMG、伸展i EMG均低于非痉挛组(P<0.001),男性、年龄<60岁、卒中病程≥3个月、颅内手术史、疼痛、大面积病变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3分患者占比均高于非痉挛组(P<0.05)。男性、年龄<60岁、卒中病程≥3个月、疼痛和NIHSS评分≥13分是脑卒中患者上肢上臂肌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低、中、高风险脑卒中患者上肢上臂肌痉挛发生率分别为5.38%、38.24%、85.71%,差异有统计意义(χ^(2)=79.023,P<0.001),建立的脑卒中患者上肢上臂肌痉挛风险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95%CI:0.835~0.967,P<0.001),Hosmer-Lemeshow test P=0.168。结论脑卒中合并上肢屈肌痉挛患者早期上臂功能下降,性别、年龄、卒中病程、疼痛以及NIHSS评分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高。
吕雪莹王璐怡张玉婷贾胜男王丛笑李瑛琦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屈肌痉挛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各向异性分数与运动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脑卒中后皮质脊髓束(CST)的各向异性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36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在康复前及8周后行简式Fugl-Meyer评定(FMA)、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定及DTI检查,从内囊后肢、大脑脚、脑桥三个层面,测量病灶侧CST和健侧相应部位的各向异性分数(FA),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康复前后,在CST 3个不同的层面上,病灶侧FA均显著低于健侧(t>5.330,P<0.001)。在内囊后肢层面上,病灶侧FA康复后提高(t=-3.415,P<0.05),在大脑脚、脑桥层面无显著性差异(t<1.653,P>0.05);健侧在三个层面上康复前后FA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t<1.021,P>0.05)。康复前后,三个层面的FA与FMA评分、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均呈正相关(r>0.43,P<0.05),其中内囊后肢FA与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相关性较强(r=0.67)。结论 DTI可用于评估脑卒中后CST损伤及其与运动功能的关系。
张丽华米立新郭龙军王璐怡
关键词:脑卒中皮质脊髓束弥散张量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