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佳佳

作品数:15 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土壤
  • 5篇耕地
  • 3篇稻田
  • 3篇地力
  • 3篇地力评价
  • 3篇土壤全磷
  • 3篇农村
  • 3篇农村居民
  • 3篇农村居民点
  • 3篇全磷
  • 3篇居民点
  • 3篇耕地地力
  • 3篇反演
  • 3篇村居
  • 2篇有效磷
  • 2篇土地利用
  • 2篇丘陵
  • 2篇密度估计
  • 2篇南方丘陵
  • 2篇耕地地力评价

机构

  • 15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作者

  • 15篇张佳佳
  • 14篇赵小敏
  • 13篇郭熙
  • 6篇谢文
  • 4篇黄聪
  • 2篇李伟峰
  • 1篇石庆华
  • 1篇叶春
  • 1篇邵华
  • 1篇王芳东
  • 1篇钟珊
  • 1篇汪晓燕
  • 1篇张晗

传媒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土壤学报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方丘陵稻田土壤全磷、有效磷高光谱特征与反演模型被引量:6
2016年
以土壤高光谱反射率为研究对象,对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不同全磷、有效磷含量稻田土壤的光谱曲线特征进行研究。对比分析了同一种光谱反射率变换形式下土壤全磷、有效磷与高光谱反射率的相关性,提取了全磷和有效磷的高光谱敏感波段,建立了基于反射光谱特征的南方丘陵稻田土壤全磷、有效磷高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在350~1 100 nm这一波段,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相关性呈同增同减,在1 101~1 700 nm这一波段,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光谱反射率相关性要大于土壤全磷。通过分析兴国县稻田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与光谱反射率18种数学变换的相关系数,提取全磷的敏感波段为534、1 090 nm,有效磷的敏感波段为365、1 631、2 223 nm。通过SPSS软件进行不同线性拟合,发现多项式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全磷、有效磷含量,预测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1.43、1.54,能够为稻田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预估提供参考。
张佳佳郭熙赵小敏
关键词:土壤全磷有效磷高光谱特征反演模型
丘陵红壤区稻田土壤全磷高光谱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高光谱遥感技术是定量遥感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土壤养分含量预测的有效手段之一。以江西省中南部的兴国县为研究区,在对43个土壤样本的理化性质和实验室反射光谱数据分析和测量的基础上,寻找丘陵红壤区稻田土壤全磷含量的高光谱敏感波段,尝试建立土壤全磷的预测模型。通过研究发现,丘陵红壤区稻田土壤全磷含量与高光谱曲线相关系数在重采样一阶微分变换中达到最高,最高值在534 nm处达到了0.702。采用高光谱来预测南方典型丘陵稻田土壤全磷含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张佳佳郭熙谢碧裕赵小敏
关键词:土壤全磷
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结果的衔接转换
2018年
选取江西省贵溪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系统聚类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转移矩阵分析和拟合分析,运用GIS软件进行数据的叠加与处理,分析耕地地力评价与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结果的关系,得出两者的线性回归方程,实现成果的衔接和转换。结果表明:(1)耕地地力等级和农用地自然等别之间的"级""等"变化差异程度不同,水田区和旱地区同一评价单元的耕地地力等级多数低于农用地自然等别;(2)水田区的"等""级"差异程度远低于旱地区;(3)建立了水田区和旱地区耕地地力评价综合指数与农用地自然等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水田区衔接模型的相关程度明显高于旱地区。利用衔接模型可以在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之间进行转换,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
钟珊赵小敏郭熙张佳佳黄聪李伟峰
关键词:耕地地力评价农用地分等
新常态下多规合一的探讨与展望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文献综述法,研究了我国多规合一的发展历程和理论依据,指出了我国多规合一的内涵和法理困境。从多规合一的编制方式、审批主体和技术要点等方面阐明了我国多规合一编制的相关内容。多规合一为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解决多项规划互相打架、节约国土空间、避免重复建设和项目落地难等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是实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优化空间规划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平台。
张佳佳郭熙赵小敏
基于空间一致性的贵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协调各业用地、配合新时期“四化”战略的有序推进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重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深刻的变革与发展,城镇化、工业化、信...
张佳佳
关键词:土地利用建设用地粮食安全耕地保护
基于GIS的地市级耕地地力评价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更好地反映市级耕地地力状况,在Arc GIS9.3软件平台下,将吉安市1:1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缩编为1:10万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并与土壤图进行叠加确定评价单元;根据实地情况,选取了立地条件、剖面性状、耕层状况、障碍因素和土壤管理5个评价因素13个评价因子,采用特尔菲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和隶属度对吉安市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吉安市的耕地地力水平分为七等,一等地占4.17%,二等地占7.02%,三等地占9.83%,四等地占12.72%,五等地占22.38%,六等地占22.91%,七等地占2096%,摸清了吉安市耕地基础地力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谢文赵小敏郭熙张佳佳李婷夏昆
关键词:GIS耕地地力评价
数量化赣南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为通过数量化分析掌握赣南低山丘陵区龙南县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规律,以龙南县2013年农村居民点和DEM矢量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Voronoi图Cv值与核密度函数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究了龙南县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龙南县整体Cv值达到了147.81%,各乡、镇、垦殖场除了安基山垦殖场之外,其余14个乡级单位的Cv值都大于64%,居民点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明显,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特征;基于核密度分析发现龙南县居民点空间布局呈现"北密南疏"的格局,平均密度为1.66个/km2;同时龙南县居民点空间布局受海拔、坡度、坡向、公路与河流水源因素影响较强,表现出明显的地形和交通指向。
张佳佳赵小敏郭熙谢文陈拾娇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VORONOI图核密度估计
近30年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含量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33
2015年
以第二次土壤普查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大量土壤样品为基础,以GIS为技术工具,对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年和2012年江西省耕地土壤全氮含量在各设区市以及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均存在有较大的空间差异。1985年耕地土壤全氮含量最高的为萍乡市,最低的为九江市,空间变异最大为赣州市;2012年耕地土壤全氮含量较1985年整体提高了1个等级,全氮含量最高的为新余市,最低的为九江市,空间变异最大的为九江市。2012年水稻土全氮平均含量较1985年提高了7.24%;无论是在1985年还是2012年,水稻土全氮含量最高的为萍乡市,1985年水稻土全氮含量较低的三个设区市分别为吉安、赣州和九江,2012年则分别为九江、鹰潭和赣州。2012年旱地土壤全氮平均含量较1985年增加了43.88%,其中丰富级水平的土壤面积比例由1985年的7.38%提高至2012年的88.16%。
赵小敏邵华石庆华张佳佳
关键词:耕地土壤全氮
鄱阳湖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网络稳定性影响的模拟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土地利用变化是改变区域景观结构和生态特征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区域生态稳定性的重要原因。以鄱阳湖平原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0和2020年的3期遥感影像数据,对鄱阳湖平原地区不同情景下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定量模拟,并采用连通鲁棒性方法对生态网络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鄱阳湖平原地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中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最大,其中,城市快速增长情景(Fast Urban Growth,FUG)下的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多,较2020年增长了70.27%;耕地面积在3种未来情景中面积均有减少;林地面积在常规发展情景(Conventional Development Scenario,CDS)、FUG和生态保护情景(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cenario,ECS)下较2020年分别减少了6.90%、7.23%和6.70%。2)通过景观连通性评价得到鄱阳湖平原地区2030年CDS、FUG和ECS情景下的生态源地面积分别为2464.2、2666.72和3141.88 km^(2);识别生态廊道169、255和299条;可以看出,ECS情景能保留更多的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3)3种未来模拟情景中,FUG下生态廊道“障碍点”数量最多,为23处,CDS情景下的生态廊道“夹点”数量最多,为117处,ECS情景具有最少的“障碍点”和“夹点”,因而具有更稳定的网络结构特征和功能;4)“随机攻击”模式下,CDS、FUG和ECS情景的连通鲁棒性均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生态网络稳定临界值分别为89%、90%和90%的节点删除比;在“蓄意攻击”模式下,CDS、FUG和ECS三种未来模拟情景中,ECS情景呈现更高的网络稳定性临界值,为55%的节点失效比,由此可知,ECS下的生态网络稳定性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平原地区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生态保护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定量参考和决策依据,也可为鄱阳湖平原地区生态空间规划提供有效支撑,也为类似区域的生态网络研究提供案例借鉴。
黄心怡赵小敏郭熙丁徽陈蕾张佳佳
关键词:土地利用网络稳定性
基于冠层高光谱信息的水稻生长监测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8年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光谱与成像技术具有快速、准确、无损探测和获取水稻养分生理信息的优势,是水稻生长监测和田间精细化管理以及指导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介绍高光谱技术常用的数据处理与变换方法、建模与模型验证方法,总结国内外近40年来光谱分析技术在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养分、叶绿素含量、植被指数、病虫害和水分等作物生长信息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剖析水稻光谱诊断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提高水稻精确管理水平和实现精准农业提供技术支撑。最后指出,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利用数码相机RGB(red,green,blue)和HSV(hue,saturation,value)等2种颜色模型以及在多因子交互作用条件下进行水稻参数分析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张晗赵小敏郭熙张佳佳叶春叶英聪欧阳真程王芳东李小毛
关键词:水稻数码相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