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帆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稻纵卷叶螟
  • 2篇生物学
  • 2篇迁飞
  • 2篇纵卷叶螟
  • 2篇卷叶
  • 2篇卷叶螟
  • 2篇黄瓜
  • 2篇基因
  • 2篇个例
  • 2篇个例分析
  • 2篇飞虱
  • 2篇白背飞虱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种
  • 1篇异基因
  • 1篇日龄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生种
  • 1篇葡萄
  • 1篇葡萄着色

机构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安徽省潜山县...

作者

  • 9篇杨帆
  • 4篇翟保平
  • 3篇郑大兵
  • 3篇张孝羲
  • 2篇李季
  • 2篇陈素梅
  • 2篇娄群峰
  • 2篇管志勇
  • 2篇陈劲枫
  • 2篇赵运
  • 2篇陈发棣
  • 2篇唐娟
  • 1篇徐杨洋
  • 1篇陶建敏
  • 1篇尹冬梅
  • 1篇齐国君
  • 1篇刘兆磊
  • 1篇胡高
  • 1篇程遐年
  • 1篇史金剑

传媒

  • 3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园艺学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稻纵卷叶螟的起飞日龄观测被引量:6
2013年
在室内条件下,通过自主设计的起飞观测装置,利用人工模拟的黄昏环境,研究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1~6日龄未交配成虫的起飞行为,并分别对迁出种群以及本地繁殖种群的起飞、扩散行为与日龄和性别的关系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生殖隔离条件下,不同日龄稻纵卷叶螟的起飞和扩散比例存在显著差异,以羽化后24 h内成虫的飞行频率最低,2日龄是迁出种群的起飞高峰期。(2)对于夏季北迁种群而言,在首次迁飞发生期,当具备适宜的光照、温度等适于起飞的环境条件时,雌虫的起飞迁飞频率高于雄虫。(3)稻纵卷叶螟的迁飞历期较长,雌蛾产卵前期可达7.6 d,即在羽化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成虫均可保持远距离飞行的潜能。(4)本地繁殖种群的起飞数量明显低于迁出种群,但仍占有一定比例,表明迁飞是稻纵卷叶螟的遗传特性,田间各代均有一定比例的外迁个体,这种种性特征不会因室内继代饲养而完全丧失。
杨帆郑大兵史金剑胡高张孝羲翟保平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
NaCl胁迫对2个菊属野生种幼苗体内K^+、Na^+和Cl^-分布及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耐盐性不同的2个菊属物种幼苗的生长变化及体内K+、Na+、Cl-在器官间的区域化分布和吸收、运输特性,以揭示其耐盐差异机制。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2个物种的新生叶面积比率减小,受害叶面积比率增加,叶电解质外渗率增加;大岛野路菊受胁迫影响较轻。2个物种体内Na+和Cl-含量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地上部的Na+、Cl-积累量大于根系,成熟叶是2个物种Na+、Cl-积累的主要器官。新生叶、茎的K+含量也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与耐盐性强的大岛野路菊相比,NaCl胁迫下萨摩野菊各器官积累的Na+和Cl-量均显著高于前者,其生长对其体内含有的Na+和Cl-比大岛野路菊更为敏感。除高盐胁迫下的根以外,大岛野路菊各器官的K+/Na+均显著高于萨摩野菊。大岛野路菊根向茎运输的SK,Na值远高于萨摩野菊,茎向中位成熟叶运输的SK,Na值较低,高盐胁迫时茎向上位新生叶运输的SK,Na值较高。说明NaCl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对Cl-、Na+的累积能力弱、维持K+、Na+平衡的能力强,且根系对Na+的截留能力强,茎向上位新生叶运输Na+的选择性较低,是其耐盐性强的主要原因,而茎向中位成熟叶运输Na+的选择性较高是其对盐胁迫的适应。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还表明,Cl-对萨摩野菊的影响强于Na+。
管志勇陈发棣陈素梅唐娟杨帆
关键词:菊属离子分布
脱落酸对魏可葡萄着色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以魏可葡萄为试材,于着色期以150mg/L和300mg/LABA处理果穗,研究了ABA对果实花青素含量以及果实单果重、横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等的影响。结果表明,ABA处理的果实在11d内花青素含量要明显高于对...
杨帆谢周陶建敏
关键词:脱落酸魏可葡萄果实品质花青素含量
文献传递
黄瓜成花素基因CsaFT的生物学特性和表达分析
FLOWERINGLOCUS T(FT)基因作为整合因子,在植物开花路径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论文中基于进化树分析结果,认为黄瓜中CsaFT(Csa1G651710)基因为FT基因的同源基因。蛋白序列比对发现CsaFT蛋白与...
田真李季翟于菲王星王盼乔杨帆娄群峰虞夏清陈劲枫
文献传递
转录组测序分析光周期调控西双版纳黄瓜开花分子机理
黄瓜是一种重要的果菜类蔬菜。黄瓜遗传基础狭窄,栽培种多态性低,优异资源匮乏。促进栽培黄瓜和野生种、变种种质资源发生基因交流至关重要。普通栽培黄瓜属于日中性开花植物,然而西双版纳黄瓜对光周期极其敏感,限制了西双版纳黄瓜和栽...
田真李季翟于菲王星王盼乔杨帆娄群峰虞夏清陈劲枫
关键词:西双版纳黄瓜开花转录组测序差异基因
文献传递
32个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耐盐性筛选被引量:27
2010年
【目的】确定菊花耐盐种质的筛选方法,并以2个栽培菊花品种为对照,对30份菊花近缘种属野生资源进行耐盐性筛选,为耐盐菊花新品种选育提供耐盐种质。【方法】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条件下,分别设置5个浓度NaCl(0、40、80、120、160、200mmol·L-1)对4份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进行处理,根据单株受害叶面积比率的差异,确定适宜的筛选浓度;在此筛选浓度下对32份材料进行胁迫处理,通过建立受害程度与胁迫时间的数学回归模型,利用回归方程分别求出材料单株受害叶面积达50%所需用时间,以此进行耐盐性排序,并与其它叶片形态受害指标的筛选结果相比较,采用系统聚类法综合各项指标评价各材料耐性。【结果】耐盐筛选适宜浓度为120mmol·L-1,在此胁迫浓度下,各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依据不同指标的耐盐筛选结果间相关性较高;建立了3类共32个回归方程,各方程的回归效果良好。【结论】以叶片形态症状为依据可以对菊花近缘属植物的耐盐性进行快速、有效筛选,根据聚类结果将32份耐盐性材料分为极强、强、中等、敏感4个级别,芙蓉菊、牡蒿、达磨菊耐盐性极强;菊蒿、大岛野路菊耐盐性强;滨菊、黄金艾等7份材料的耐盐性中等,栽培菊、紫花野菊、小红菊、毛华菊、甘菊等20份材料对盐胁迫敏感。
管志勇陈素梅陈发棣尹冬梅刘兆磊唐娟杨帆
关键词:菊花种质资源耐盐性
白背飞虱的迁飞生物学:安徽潜山个例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与雌虫卵巢系统解剖研究了2008—2010年潜山混作稻区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的种群动态以及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并结合2005年以来的灯诱及田间普查资料分析了造成不同年份白背飞虱种群消长态势差异性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第3、4代白背飞虱分别在8月初和9月上中旬有2个发生高峰期,其中第3代主害单季中稻,第4代主害双季晚稻。(2)单季中稻和双季晚稻田白背飞虱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有所不同,中稻田四(2)代后期、五(3)代前期属于本地滞留、部分迁出,五(3)代后期属于大部迁出、少量滞留为害;而晚稻田五(3)代后期为基本迁入型,六(4)代前期为本地繁殖、少量迁出型,六(4)代后期大部迁出。(3)前期迁入虫量会影响田间2、3代种群数量,中稻田第3代滞留虫量的多少是影响双晚田后期发生量的重要因素,而降雨、温度等气象因子则是影响主害代(第3代)种群迁出与滞留的关键因子。
杨帆郑大兵赵运王丽徐杨洋齐国君徐劲峰吴彩玲张孝羲程遐年翟保平
关键词:白背飞虱卵巢发育
白背飞虱回迁种群的形成:2009年安徽潜山的个例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皖西南的潜山地处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南北往返迁飞的转折点,既是北迁种群的迁入区,又是后期回迁种群形成的重要虫源区。解析此地白背飞虱种群发生的全过程,可为白背飞虱的异地预测和源头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利用HYSPLIT轨迹分析平台和MICAPS天气分析系统模拟分析了潜山白背飞虱2009年6个迁入峰次的虫源地和迁入代种群的形成,又通过田间系统调查与雌虫卵巢系统解剖研究了2009年潜山白背飞虱田间发生动态和世代种群性质及回迁种群的形成。结果表明:(1)2009年潜山白背飞虱的迁入虫源6月上旬来自赣西及湘赣交界地区(27.2°N~28.7°N),6月中下旬来自湘南和湘东南地区(25.1°N~26.7°N),7月上旬和下旬来自湘东和赣西地区(27.1°N~28.5°N),7月中旬来自湘东南和赣南地区(25.5°N~26.8°N),7月底8月初来自赣北和赣西北(28.1°N~29.4°N)。(2)2009年潜山白背飞虱在中稻田和晚稻田滞留危害,发生危害期延长,为后期回迁提供了大量的虫源。(3)确定了潜山稻区的中稻田和双季晚稻田各发生世代的虫源性质。2009年,白背飞虱迁入种群在中稻上繁殖一个世代后,新羽化的成虫(第3代,7月下旬至8月中旬)因连续降雨而大量滞留本地继续为害中稻田,其后再迁入晚稻田危害并大量增殖,形成第4代(8月下旬至9月中旬)回迁种群大量南迁。此期仍有部分个体滞留,所形成的第5代为无效虫源。
郑大兵杨帆赵运徐劲峰吴彩玲张孝羲翟保平
关键词:白背飞虱虫源性质
温度对稻纵卷叶螟再迁飞能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计算机控制的飞行磨系统测定了温度对稻纵卷叶螟飞行以及再迁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交配条件下,20—29℃范围内成虫均能进行正常的飞行活动,且雌、雄个体的飞行能力没有显著差异。26℃条件下成虫的飞行时间最长、飞行速度最快、飞行距离最远,种群的再迁飞比例最高,再迁飞次数最多(平均2.42次,最多5次);其它3个温度下大多数个体仅能完成一次连续飞行,无法进行再次飞行。虽然20、23℃和29℃下成虫的平均再迁飞次数(分别为0.53、0.81和0.75次)、再迁飞比例没有显著差异,但对飞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低温显著降低了成虫的飞行速度;而高温下成虫飞行后的死亡率大大增加,表现为29℃下个体的存活率明显低于其它温度。
杨帆翟保平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