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伟

作品数:16 被引量:96H指数:6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三叉神经
  • 7篇三叉神经痛
  • 7篇神经痛
  • 7篇经痛
  • 5篇磁共振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三叉神...
  • 3篇特发性
  • 3篇特发性三叉神...
  • 3篇灰质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低频振幅
  • 2篇血管
  • 2篇医学影像
  • 2篇医学影像学
  • 2篇医学影像诊断
  • 2篇医学影像诊断...
  • 2篇影像诊断
  • 2篇影像诊断学

机构

  • 13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谢伟
  • 11篇李宗芳
  • 10篇张振光
  • 10篇赵卫
  • 5篇蒋元明
  • 5篇王清
  • 4篇胡娟
  • 2篇黄建强
  • 1篇杨亚英
  • 1篇薛凤麟
  • 1篇何波
  • 1篇杨斌
  • 1篇何滨
  • 1篇熊倩
  • 1篇蔡莉
  • 1篇李俊
  • 1篇唐丹
  • 1篇王清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压迫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压迫位点与面部痛区关系的MRI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MRI分析血管压迫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神经血管压迫(NVC)位点空间方位与面部痛区关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单侧血管压迫性PTN患者三维时间飞跃法MRA(3DTOF MRA)、三维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增强3DTOF MRA图像,依据三叉神经断面解剖特点将NVC位点空间方位划分为8个,结合神经断面长轴转位情况分析其中60例单支血管单点压迫PTN患者NVC位点空间方位与面部痛区的一致性;测量123例患者206个NVC位点到神经入脑干处距离(d)、神经根总长度(L),计算d/L比值。结果 60例单支血管单点压迫PTN患者中,57例(57/60,95.00%)NVC位点空间方位与面部痛区符合,3例(3/60,5.00%)不符合;其中d/L≤1/4的NVC位点占58.33%(35/60),d/L≤1/2的NVC位点占85.00%(51/60)。全部123例患者中,206个NVC位点平均d值为(2.50±1.35)mm,92个(92/206,44.66%)NVC位点d/L≤1/4,153个(153/206,74.27%)NVC位点d/L≤1/2。结论采用MRI判断血管压迫性PTN患者的NVC位点空间方位与面部痛区的关系并测量NVC位点距神经入脑干处的距离,有助于判定责任血管。
王清张振光李宗芳赵卫谢伟张荟美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压迫
鞍上垂体细胞瘤MRI表现一例
2015年
患者,女44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伴双侧视力渐进性下降1个月于2014年8月1日到我院就诊。
谢伟李宗芳薛凤麟何波赵卫张振光蒋元明
关键词:MRI表现垂体细胞瘤渐进性
翻转课堂联合微信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讨论翻转课堂联合微信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2015级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共11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名,一组为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微信的教学方法;另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随堂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表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随堂考试成绩总分分别为(92.80±1.69)分和(85.41±2.25)分(P <0.05),另外实验组问卷调查显示翻转课堂联合微信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增进了同学间及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有利于知识点的课后复习和拓展。结论在医学影像诊断学中采用翻转课堂联合微信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谢伟赵卫李宗芳胡娟李俊王清张振光
关键词: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小脑灰质体积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技术(VBM)测量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小脑内灰质体积(GMV)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与疼痛调节的关系。方法:3D-TOF-MRA及FIESTA序列扫描上有明确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关系的ITN患者43例,分为左侧面部疼痛组(LITN,n=21)和右侧面部疼痛组(RITN,n=22),分别与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25例健康对照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LITN组与RITN组图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ITN组在左侧小脑半球小叶ⅧA、ⅧB区GMV增加。RITN组较对照组在小脑蚓部Ⅸ区、双侧半球小叶ⅧA、ⅦB区、右侧半球小叶Ⅵ区及右侧CrⅠ区GMV增加。RITN组与LITN组比较在小脑未见GMV差异。结论:与对照组相比,ITN患者脑内小脑GMV有改变,小脑在ITN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蒋元明黄建强李宗芳赵卫张振光谢伟
关键词:三叉神经小脑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局部一致性的R-fMRI研究
目的 运用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fMRI)检测的局部一致性 (regional homogeneity,ReHo...
谢伟李宗芳
关键词:特发性三叉神经痛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目的]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fMRI)技术基于大脑神经元的自发性活动,分别检测特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
谢伟
关键词:特发性三叉神经痛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
文献传递
静息态fMRI观察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脑内自发性活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脑内神经元自发性活动的变化。方法对左侧ITN(LITN组)18例、右侧ITN(RITN组)22例患者及正常对照(HC)组36名受检者分别行静息态fMRI(R-fMRI),比较3组低频振幅(ALFF)的差异。结果与HC组比较,LITN组右侧丘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及双侧中后扣带回ALFF值减低(P均<0.01),RITN组左侧丘脑、左侧楔前叶、左侧颞上回及左侧小脑半球ALFF值减低,双侧前额叶ALFF值增加(P均<0.01)。与RITN组比较,LITN组左侧中央前回ALFF值减低,左侧楔前叶及左侧楔叶ALFF值增加(P均<0.01)。结论静息状态下ITN患者脑内多个脑区ALFF值发生变化,表明相关脑区存在神经元的异常活动,其可能与人脑对慢性疼痛的调控及适应性改变有关。
谢伟李宗芳赵卫张振光蒋元明王清张荟美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
CT检查在黑斑息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附8例报告)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黑斑息肉综合征(PJS)的CT影像特点,分析CT检查在PJ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PJS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探讨其CT影像特点。结果 CT平扫见小肠及结肠腔内多发大小不一的软组织影,小的为粟粒样,大的为肿块影,肿块内密度不均,可见放射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部分肿块内可见树枝状密度增高影,中心可见小片状低密度影,较大肿块近侧可见肠套叠。8例中,胃窦区息肉1例,结—结型肠套叠1例,小肠套叠2例,有肠梗阻表现5例,合并癌变2例。CT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相符,术后病理结果示错构瘤性息肉。结论 PJS CT影像特点为小肠及结肠腔内多发软组织影,肿块内密度不均,可见放射状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CT表现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有助于PJS的确诊。
杨斌谢伟何滨熊倩杨亚英
关键词:黑斑息肉综合征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与脑膜瘤MR影像特征多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SFT)和脑膜瘤的MR影像特征差别。方法搜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FT 21例和脑膜瘤71例,对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及MR影像特征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初诊年龄、肿瘤分叶征、瘤周囊变并囊变部分壁有强化、"阴阳征"、瘤内囊变或坏死灶、增强扫描均匀性、肿瘤与硬脑膜附着形式、"脑膜尾征"及"脑膜尾"长度这些因素在SFT组及脑膜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阴阳征"只在SFT组出现,其他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叶征中的深分叶征及肿瘤与硬脑膜窄基底相连两个因素在两组肿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膜起源肿瘤MR影像上见典型"阴阳征"、深分叶征并与硬脑膜呈窄基底相连时倾向于SFT诊断,同时综合其他有差异的单因素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张荟美赵卫李宗芳胡娟张振光谢伟王清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脑膜瘤磁共振成像
视交叉海绵状血管瘤一例被引量:4
2019年
患者女,43岁。因视力下降、月经紊乱2年余,加重伴头痛2月余就诊。体检:左侧视野颞侧偏盲。头颅CT平扫(图1):鞍上病灶呈稍高密度,未见钙化,边界清。头颅MRI:鞍上池一结节状病灶,大小约1.1 cm×1.7 cm×1.3 cm,边界清楚,呈等T1、等T2信号,其内多发点状短T1、长T2信号(图2、3);增强扫描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4~6)。初步诊断:颅咽管瘤。行经冠状切口单额开颅纵裂入路鞍区占位病变切除术。
张荟美赵卫李宗芳胡娟张振光谢伟王清
关键词:视交叉海绵状血管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