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淋巴
  • 5篇白血
  • 5篇白血病
  • 4篇细胞
  • 4篇化疗
  • 3篇淋巴瘤
  • 3篇急性
  • 2篇蛋白
  • 2篇亚群
  • 2篇原发性
  • 2篇增殖
  • 2篇柔红霉素
  • 2篇生脉
  • 2篇生脉饮
  • 2篇去甲
  • 2篇去甲氧柔红霉...
  • 2篇肿瘤
  • 2篇细胞亚群
  • 2篇细胞株
  • 2篇联合化疗

机构

  • 14篇保定市第一中...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保定市雄县医...

作者

  • 14篇林鹏
  • 8篇杨小娜
  • 7篇李明炜
  • 6篇王炜
  • 4篇刘晓蕾
  • 3篇周伯良
  • 3篇姚海英
  • 3篇姚海英
  • 3篇郭建美
  • 3篇王志彬
  • 2篇吴瑞锋
  • 2篇殷玉红
  • 2篇任钰
  • 2篇刘莉
  • 2篇刘子腾
  • 2篇张雪莲
  • 1篇高玉环
  • 1篇刘永建
  • 1篇郭亚平
  • 1篇齐红兵

传媒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13例左右半结肠癌的生存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生存差异及影响因素,为结肠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总生存期作为观察指标,对113例结肠癌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生存预测因素,对比分析左右半结肠癌之间的差异,探讨影响生存的可能因素。[结果]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肿瘤部位是结肠癌的生存预测因素。总中位生存期44.7个月,3年生存率64.4%。左半结肠癌对比右半结肠癌,中位生存期为49.9个月vs40.9个月;≤45岁对比>45岁,中位生存期为30.0个月vs45.6个月。左半结肠癌相对右半结肠癌,死亡的相对风险度(RR)为0.436(95%CI为0.216~0.878),P=0.020。>45岁相对≤45岁,RR为0.385(95%CI为0.185~0.801),P=0.011。女性患者在左、右半结肠癌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2.5%vs41.5%,P=0.028;≤45岁患者在左、右半结肠癌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7.1%vs16.9%,P=0.047。[结论]左半结肠癌的生存优于右半结肠癌。年龄和肿瘤发生部位可能是影响结肠癌生存的预测因素,需积累病例进一步分析。
姚海英刘晓蕾王炜林鹏任钰李明炜王志彬杨小娜刘永建
关键词:结肠肿瘤预后影响因素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
2016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临床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5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累计总量至375 mg/m^2,观察患儿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50例患儿中,32例(64%)获得治疗反应,其中17例(34%)完全反应,15例(30%)有效。获得完全反应患儿血小板(PLT)持续〉50×10^9/L的中位时间为12.3(6.0~40.0)个月,获得有效患儿PLT持续〉30×10^9/L的中位时间为6.0(2.0~12.0)个月。治疗后3、6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58%、64%。6例患儿出现荨麻疹、发热等轻微不良反应。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抗体阳性患儿有较高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持续性和慢性ITP疗效、患儿耐受性均较好,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抗体阳性患儿疗效较好。
林鹏王炜杨小娜刘晓蕾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血小板减少症
淋巴结炎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例
2016年
病例女,70岁,因8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右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热之前有发冷、寒战,无咳嗽、腹痛、皮疹及关节肿痛等。于当地诊断为淋巴结炎,给予“头孢类及病毒唑”、抗炎及对症退热治疗,体温控制不理想,患者为进一步明确诊治于2015年7月来我院。
胡月周强王爱芳刘福兴李明炜林鹏姚海英郭亚平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淋巴结首发症状
雷帕霉素对人淋巴瘤Raji细胞株增殖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王炜王志彬姚海英刘晓蕾殷玉红林鹏任钰刘永健
课题以雷帕霉素对淋巴瘤细胞株的影响作为研究背景,通过应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蛋白免疫印迹等技术方法首次研究了雷帕霉素对人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体外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子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大于一定浓度的雷帕...
关键词:
关键词:淋巴瘤雷帕霉素
IDA联合Ara-C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对血清sICAM-1、sVCAM-1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8例,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实验组予以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方案治疗,第1~3日去甲氧柔红霉素8~12 mg·m^(-2)·d^(-1)静脉滴注,第1~7日阿糖胞苷150mg·m^(-2)·d^(-1)皮下注射;对照组为第1~3日予以柔红霉素45mg·m^(-2)·d^(-1)+1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第1~7日阿糖胞苷150mg·m^(-2)·d^(-1)皮下注射,两组均治疗7日。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sICAM-1、sVCAM-1、T淋巴细胞亚群、铁蛋白、红细胞生成素(EPO)、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下降(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CD16^+CD56^+水平升高(P<0.05),血清铁蛋白、EPO、HGF以及VEGF水平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血清sICAM-1、sVCAM-1水平较低(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CD16^+CD56^+水平较高(P<0.05),血清铁蛋白、EPO、HGF以及VEGF水平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对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缓解化疗效果显著,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林鹏姚海英周伯良张俊飞唐曼张力丹卢瑞琦
关键词:去甲氧柔红霉素SVCAM-1淋巴细胞亚群
扶正培本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扶正培本方案对白血病患者化疗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白血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给予常规化疗+贞芪扶正冲剂+补肾益髓方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缓解率、持续完全缓解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化疗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NK、Th、Ts、Th/Ts、Tc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贞芪扶正冲剂结合补肾益髓方能提高化疗效果,减少化疗不良反应,且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杨小娜林鹏李明炜刘莉杨海辰
关键词:化疗毒副作用白血病扶正培本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成人初治非M3型AML的完全缓解率及不良反应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比较3种不同化疗方案(柔红霉素、国产去甲氧柔红霉素、进口去甲氧柔红霉素分别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成人初治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完全缓解率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1例成人初治非M3型AM L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应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17例);B组:应用国产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24例);C组:应用进口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3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完全缓解率(86.67%)显著高于A组(52.94%)和B组(70.83%),B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A组(P<0.05)。3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感染和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去甲氧柔红霉素对非M3型AM L患者的疗效优于柔红霉素,尤其进口药物的临床疗效更高;柔红霉素与去甲氧柔红霉素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均在可控范围,故二者均可作为治疗AML患者的一线药物,患者可根据自身经济能力选择更为合适的药物。
林鹏王炜黄伟波李明炜杨小娜姚海英
关键词:柔红霉素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
50岁以下冠脉搭桥术患者MMP-9及Leptin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50岁以下冠脉搭桥术患者MMP-9及Leptin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冠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70例为观察组,另取30例不伴冠脉病变的瓣膜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术中留取心外膜脂肪组织(EAT)及胸腔内脂肪组织(TAT),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eptin、MMP-9的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AT Leptin和MMP-9mRNA表达量均高于TAT(P<0.05);而对照组内EAT(Leptin和MMP-9mRNA表达量与T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性重构患者EAT Leptin和MMP-9mRNA表达量均高于负性或无重构患者(P<0.05)。结论50岁以下行冠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中Leptin和MMP-9表达上升,共同参与血管重构过程,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息息相关。
吴瑞锋刘子腾周伯良杨炜琦张雪莲林鹏史坚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心外膜脂肪组织瘦素
加味玉屏风散在微小残留白血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微小残留白血病(MRL)患者应用加味玉屏风散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纳入80例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其中40例患者采用单纯化疗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0例患者在上述化疗基础上给予玉屏风散治疗作为观察组。观察2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情况、生活质量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K、Th、Ts、Tc以及Th/T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生活质量评估中生理状况、心理状况、环境状况、社会关系以及总体感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加味玉屏风散对MRL患者效果显著,可显著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及复发率。
杨小娜郭建美林鹏李明炜
关键词:玉屏风散微小残留白血病化学疗法
血清生长素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生长素(Ghrelin)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20例行身体健康检查的相应健康人士为对照组,测定并分析血清生长素(Ghrelin)水平与老年冠心病患者MACE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多支冠脉狭窄冠心病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明显低于单支冠脉狭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出现MACE 37例,和未出现MACE患者比较,患者年龄、高密度胆固醇(HDL-C)、LVEF、LVEDD和Ghrelin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脉狭窄支数是老年冠心病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HDL-C、LVEF和Ghrelin则是MACE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Ghrelin水平是MACE的独立保护因素,其水平的降低可提示MACE的发生风险。
周伯良吴瑞锋林鹏杨炜奇张雪莲刘子腾齐红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