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玉转

作品数:8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生儿
  • 3篇静脉
  • 2篇低出生体重
  • 2篇低出生体重儿
  • 2篇婴儿
  • 2篇同步换血
  • 2篇护理
  • 2篇换血
  • 2篇极低出生体重
  • 2篇极低出生体重...
  • 2篇出生体重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堵管
  • 1篇导管堵塞
  • 1篇动静脉
  • 1篇堵管
  • 1篇一次性头皮针
  • 1篇优质护理
  • 1篇优质护理服务
  • 1篇早产

机构

  • 8篇江门市新会区...

作者

  • 8篇胡玉转
  • 4篇陈凤娣
  • 3篇郭小芳
  • 1篇张丽范
  • 1篇朱志辉
  • 1篇方文
  • 1篇陈佩辉
  • 1篇黄伟东

传媒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分娩方式与不同体重新生儿凝血四项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凝血四项功能与分娩方式、体重的关系,分析新生儿凝血生理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644例不同分娩方式和体重的新生儿的血浆进行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顺产组和剖宫产组的第1组凝血四项均明显增加(P〈0.01),第2组PT、APTT延长(P〈0.05)但FIB、TT值无显著差异(P〉0.05),第4组凝血四项均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组的第1组与顺产组的第1组相比,PT、APTT延长(P〈0.05),TT、FIB值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相对应组的凝血四项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凝血四项受体重影响,体重越轻凝血时间越长,并随着体重的增加逐渐缩短,纤维蛋白原则逐渐增多;分娩方式主要对体重〈1500g的新生儿的凝血功能有影响。
黄伟东梁贵方郭小芳方文梁永钊胡玉转何美巧
关键词:分娩方式体重新生儿凝血四项
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降低新生儿尿布性皮炎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FMEA)管理模式,降低新生儿尿布性皮炎的发生。方法选择2011年1至12月1450例住院患儿为实验组,2010年同期住院1360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在按新生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运用FMEA管理模式,找出所有可能发生尿布性皮炎的失效模式进行深入讨论分析后,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通过一年的改善行动和观察效果,比较两组RPN值和新生儿尿布性皮炎发生情况的差别。结果实验组运用FMEA管理后5个失效模式的RPN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运用FMEA管理后Ⅰ度尿布性皮炎发生率从15%下降至6%;Ⅱ度尿布性皮炎发生率从4.8%下降至1.2%,杜绝了Ⅲ度尿布性皮炎发生。结论运用FMEA的管理方法,能前瞻性发现婴儿臀部护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科学性制定预防和控制尿布性皮炎发生措施,有效降低新生儿尿布性皮炎发生,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玉转朱志辉李丽仪陈凤娣谭健雅
关键词: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尿布性皮炎婴儿新生儿
RCA分析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堵管率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堵管率。方法应用RCA分析法,从人、机、物、法、环等因素,回溯性分析引起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堵管的各种近端原因,通过分析归纳确定根本原因,针对根本原因,在理清发生原因与结果关系的基础上,制定预防导管堵塞的整改措施和流程指引并落实。结果试验组通过RCA分析,并落实预防导管堵塞的整改措施和流程指引,PICC堵管发生率为7.14%,比较未行RCA分析前的对照组PICC44.44%堵管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CA分析法,有助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堵管率。
胡玉转郭小芳李丽仪张丽范陈凤娣
关键词:PICC导管堵塞护理
一次性头皮针在新生儿同步换血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提高新生儿同步换血的效果。方法将34例同步换血新生儿按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7号普通头皮针于股动脉建立动脉通道作为换血的输出途径,对照组予留置针进行动脉或股动脉穿刺置管(首选桡动脉,次选肱动脉,后选股动脉)为输出途径。结果两组换血后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换血前(均P<0·01),换血后两组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建立动脉通道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换血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一次性头皮针建立股动脉通道作为输出途径,是一种高效、低耗、痛苦少、易操作的新生儿换血方法。
胡玉转郭小芳李丽仪
关键词:同步换血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缺陷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减少静脉留置针在输液中出现的缺陷,更大发挥留置针作用。方法通过观察143名共320次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比较头皮静脉留置针与四肢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并于同期对这些观察对象的新生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她们对头皮静脉留置针与四肢静脉留置针的支持度。结果头皮静脉留置针与四肢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分别是50.89小时、52.98小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皮静脉留置针与四肢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分别是34.48%、3.82%,家长对头皮静脉留置针与四肢静脉留置针的支持度分别是13.2%和8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给新生儿作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时应尽量选用四肢,减少选用头皮静脉输液。同时,应积极防范输液渗漏的发生,一旦发生,无论在头皮或四肢,均应及时对症处理,减少缺陷的发生。
胡玉转李丽仪陈佩辉
关键词:新生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路径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路径在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出生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早产儿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已经融入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指标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基础护理指标、专科护理指标、回院随访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开展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路径能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建设,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提高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胡玉转李丽仪陈凤娣谭健雅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护理路径优质护理服务
非营养性吸吮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NNS)能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疼痛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孕34~36周,出生后3d,体重1700~2400g早产儿100例,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静脉穿刺时30s、穿刺后30s采用早产儿PIPP评分量表来评估患儿疼痛状况。结果:实验组患儿静脉穿刺时及穿刺后疼痛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验组操作简单,成本低,在临床工作中能减轻早产儿静脉穿刺时的疼痛。
李丽仪胡玉转
关键词:非营养性吸吮静脉穿刺疼痛
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优化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法.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头皮针换血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7例作为头皮针组.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留置针换血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19例作为留置针组.头皮针组在采用留置针头连接输液泵自动控制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法的基础上,在动脉通道端采用头皮针代替留置针建立动脉通道进行同步换血.比较2组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变化及建立动脉通道一次成功率.结果 留置针组和头皮针组一次换血前后总胆红素换出率分别是49.1%与50.3%,组内比较均差异显著;留置针组和头皮针组一次换血后总胆红素分别降到(257.84±32.40)/μmol/L和(244.53±26.40)μmol/L,,达到安全水平,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留置针组和头皮针组建立动脉通道一次成功率分别是26.32%和82.35%,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采用头皮针代替留置针建立动脉通道进行同步换血一次性成功率高,容易掌握,是一种高效、低耗、痛苦少、易操作的新生儿换血方法.
胡玉转李丽仪陈凤娣
关键词:同步换血新生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