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老年
  • 3篇动态血压
  • 3篇血压
  • 2篇血管
  • 2篇血压监测
  • 2篇疗效
  • 2篇脑血
  • 1篇单光子
  • 1篇滴注
  • 1篇滴注治疗
  • 1篇动脉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动脉压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动态血压负荷
  • 1篇动态血压监测
  • 1篇动态血压检测
  • 1篇队列研究
  • 1篇心病

机构

  • 6篇中国航天科技...
  • 5篇北京航天总医...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任菁
  • 3篇高永红
  • 3篇张英
  • 2篇刘胜达
  • 2篇章隽
  • 2篇高永红
  • 1篇闫博宇
  • 1篇王郑芳
  • 1篇邹煦
  • 1篇张英
  • 1篇乔溪莹
  • 1篇孙志颖
  • 1篇吕春风
  • 1篇朱传明
  • 1篇赵梅花
  • 1篇赵静敏
  • 1篇蒋初明
  • 1篇刘洁
  • 1篇李慧英
  • 1篇石浩

传媒

  • 6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健康体检与管...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睡眠状态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队列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的维生素D水平及睡眠状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方法基于前瞻性队列研究,于2016年8月—2020年7月招募年龄大于60岁的体检老人7837人,每年随访1次,平均随访3年。基线时志愿者做一份结构化问卷,并采集静脉血检测维生素D水平。睡眠状态由5个睡眠问题组成,包括持续时间、睡眠类型、失眠、打鼾和白天过度嗜睡,分为好、中、差3组。结局指标为脑卒中、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结果本研究人群,平均年龄为(68.86±14.16)岁,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2.0%。睡眠状态好、中、差的比例分别为23.1%、63.6%和13.3%。与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比较,维生素D轻度缺乏组(HR=0.56,95%CI:0.48,0.66)及非缺乏组(HR=0.41,95%CI:0.34,0.51)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较低。睡眠状态差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维生素D水平与睡眠状态存在交互作用(P=0.002),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人群中,与睡眠状态差组比较,睡眠状态中等组(HR=0.64,95%CI:0.47,0.88)及睡眠状态好组(HR=0.36,95%CI:0.23,0.54)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较低,而在维生素D非缺乏人群中未发现这种关联。结论高维生素D水平及健康的睡眠可降低老年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较高的维生素D水平可减弱不健康睡眠所带来的危害。
李聪高永红章隽王杏芬赵洲连雪梅任菁李海瑜王郑芳李薇薇乔溪莹
关键词:睡眠维生素D心血管疾病
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比较佐匹克隆与艾司唑仑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比较。方法对96例老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佐匹克隆组(48例)与艾司唑仑组(48例),疗程2周。采用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SRSS)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有显著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SR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TESS评分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佐匹克隆在治疗失眠症方面与艾司唑仑疗效相当,但副作用小、安全性好,是一种有效、耐受性好的治疗失眠症的药物。
任菁高永红张英
关键词:佐匹克隆艾司唑仑老年失眠症
血管性认知障碍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脑血管病引起的从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临床综合征,包括血管性痴呆(VD)、阿尔茨海默病(AD)伴血管病变、血管性认知障碍非痴呆。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高发病,据统计全球约1/3的个体会罹患卒中,其中高达64%的卒中患者存在某种程度的认知障碍,有1/3会发展为明显的痴呆。而且,尸检病理学研究也提示高达34%的痴呆病例存在明显的血管病理学改变。尤其近期研究证实血管性因素在AD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故在缺乏有效治疗痴呆的情况下,提高对VCI危险因素的认识并给予有效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和医学意义。
任菁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病理学改变认知功能障碍脑血管病卒中患者
皮瓣移植术后应用高压氧治疗对皮瓣存活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皮瓣移植术后应用高压氧治疗,对皮瓣存活及伤口愈合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9月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行皮瓣移植并放疗的患者98例,辅助高压氧治疗(Hyper baric oxygen therapy, HBOT)到拆线,观察皮瓣成活和伤口愈合情况。结果:皮瓣完全成活94例,1例胸部皮瓣移植的患者,拆线时皮瓣坏死约占1/3,皮瓣成活率95.92%;皮肤切口甲级愈合93.88%(92/98);皮瓣外观、质地评分为6~9分,平均(7.28±0.32)分;治疗满意度为96.94%(95/98)。结论:瘢痕疙瘩切除术后行皮瓣移植并放疗的患者辅助高压氧治疗,术后效果显著,皮瓣成活率高,伤口愈合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吕春风刘胜达种红任菁唐志珍
关键词:高压氧瘢痕疙瘩皮瓣移植存活伤口愈合
互联网+动态血压检测联合家庭血压监测在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应用24 h动态血压检测仪监测体检人群,分析相关数据临床意义,探讨“互联网+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新模式平台在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间在北京航天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与体检和远程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19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互联网+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新模式平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综合管理。结果:1950例患者中,316例为杓型高血压,占16.21%,非杓型高血压834例,占42.76%,反杓型774例,占39.66%,超杓型26例,占1.37%。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或血压控制不不达标者为1688,占比86.56%。39岁以下组180例,占比94.73%;40~59岁组460例,占比83.63%;60~79岁组678例,占比87.12%;80岁以上组370例,占比86.08%。经过3个月的“互联网+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新模式平台管理后,各组血压达高血压诊断标准或血压控制不达标的人数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互联网+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有利于高血压管理及其效果评价,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压达标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张晗孙志颖赵梅花任菁
关键词:高血压
老年人动态血压负荷与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态血压负荷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意义,及昼夜血压变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期指导老年人动脉硬化早期防治。方法对≥60岁的正常血压和高血压人群监测动态血压和IMT,分别统计分析正常血压组(A组)及高血压组(B组)与IMT的相关性。结果A组Ⅲ期夜间血压负荷升高,B组随着IMT分期的增高,24小时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均依次递增,Ⅱ期、Ⅲ期组夜间血压负荷均值与日间血压负荷值接近。结论动态血压负荷及昼夜血压变异与老年人IMT具有显著相关性。
张英高永红王春雨石浩陈予新任菁赵静敏
关键词:动态血压负荷老年人
凯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也称为椎基底动脉的TIA,临床常见.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椎-基底动脉发生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突然出现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若其反复发作可导致小脑、脑干等后循环梗塞,多见于老年人,故给予有效的治疗及时控制发作,可避免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目前临床上相应的治疗药物较多,疗效不一。我们采用凯时静脉滴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任菁刘胜达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分析凯时治疗椎-基底动脉神经功能损害静脉滴注治疗
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肱踝脉搏波速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心动脉压(CAP)与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患者100例,按冠心病诊断标准分为冠心病组65例,非冠心病组35例。记录血管造影过程中检测到的升主动脉压力作为CAP,并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定baPWV。结果①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CSP、baPWV、TC、LDL-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SP、CDP、FBG和LDL-C是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CAP升高,进一步促进了主动脉管壁弹性下降,中心动脉僵硬度增高,而年龄、中心动脉压、FBG、LDL-C是影响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闫博宇张英陈予新王春雨郑力章隽石浩任菁赵敬敏高永红
关键词:中心动脉压冠心病动脉硬化
血压昼夜节律对老年脑白质疏松患者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43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脑白质疏松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的特点分为杓型、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计算各型患者中重度脑白质疏松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杓型、超杓型、反杓型高血压患者的重度脑白质疏松患病率均与杓型患者有显著性差异,而非杓型、反杓型分别与超杓型比较有差异,非杓型与反杓型比较无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尤其夜间血压较白昼明显下降的患者对脑白质疏松的程度影响最大。
任菁高永红张英
关键词:老年脑白质疏松症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昼夜节律
急性脑梗死早期认知功能与脑血流灌注相关关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7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周内认知功能与脑血流灌注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或门诊健康志愿者11例作为对照组。对受试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画钟测验(CDT)、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2日法测量静息及腺苷负荷后各脑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同时计算放射性摄取比值(UR);分析各认知领域与各脑区UR的关系。结果 2组CDT、MoCA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左侧枕叶、左侧颞叶及右侧顶叶UR与MoCA总分相关(r=0.574、0.538、0.533,P=0.010、0.017、0.019);右侧小脑、左侧颞叶UR与延迟回忆评分相关(r=0.525、0.475,P=0.021、0.040);右侧额叶、左侧额叶及右侧颞叶UR与CDT评分相关(r=-0.526、-0.499、-0.516,P=0.021、0.029、0.024)。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已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相关。联合静息及腺苷负荷SPECT对发现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更敏感。
李慧英蒋初明高永红邹煦任菁甄伟兰刘洁朱传明
关键词:神经心理学测验局部血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