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玉琴

作品数:18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汉语
  • 5篇文化
  • 3篇宗教
  • 2篇道教
  • 2篇少数民族
  • 2篇少数民族汉语
  • 2篇少数民族汉语...
  • 2篇汉语成语
  • 2篇汉语教学
  • 2篇访谈
  • 2篇成语
  • 2篇处境
  • 1篇大学教授
  • 1篇道德经
  • 1篇道家
  • 1篇道家哲学
  • 1篇道家哲学思想
  • 1篇道教文化
  • 1篇地方化
  • 1篇信仰

机构

  • 16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16篇焦玉琴
  • 2篇游斌
  • 1篇薛立杰
  • 1篇聂建松
  • 1篇陈理

传媒

  • 3篇中国宗教
  • 3篇民族教育研究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2篇中国道教
  • 2篇民族论坛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新华文摘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南道教地方化模式研究——以净明道在江西丰城的流传为中心
2018年
道教的生命力在于它总是能够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习俗的社会生活相融合、相适应,从而获得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空间。净明道许逊信仰在丰城市浒山庙这方土壤遭遇太爷公(即都天大帝)崇拜,通过与地方血缘群体的结合而与地方信仰深度相融,不仅将净明道统深深植入民间社会,而且将地方崇拜纳入自己的信仰体系,扩展了许真君祭祀圈。另一方面,民间性的浒山庙太爷公崇拜亦凭借这种"攀附"关系获得归属感以及更高层次上信仰身份的认同。江南地区道教的这种地方化过程,是理解道教与中国社会关系的根本入手点,亦是导致中国宗教具有弥散性、草根性及驳杂性等特点的重要原因。
焦玉琴
关键词:净明道地方化
剑桥教授福特:我看中国的宗教研究
2013年
2012年10月,大卫·福特教授应中央民族大学比较经学与宗教间对话创新引智基地的邀请来中国进行学术访问。访问期间,他与中国宗教事务主管部门领导、中国宗教学研究专家等多方接触,还通过讲座、访谈等形式多视角了解中国宗教研究状况,对当前的中国宗教研究,特别是中国宗教学界基于"比较经学",推动宗教和谐的努力予以高度评价。
焦玉琴薛立杰
关键词:宗教研究福特学术访问宗教事务
汉语成语中的佛道世界被引量:1
2013年
虽然由于发祥地不同和宗教义理相异,但作为中国最悠久的两大宗教,佛道教与文化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对中国语言词汇产生了深远而显著的影响。本文以汉语成语为切入点,分析佛教与道教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深厚影响。按照对宗教的一般分析模式,本文分别从教义、修持、仪轨和神仙谱系等方面探讨了佛道两教在汉语成语中的反映,并在最后分析了汉语成语中的佛道教关系。
焦玉琴
关键词:汉语成语佛教道教
中古欧洲三大一神教之间的紧张与互动被引量:1
2011年
世界三大一神教即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关系,构成了西方宗教史上的主线,对欧洲的民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中古时期的欧洲为例,分析三大一神教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虽然同根同源,但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渐行渐远,在彼此的对立中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在中古欧洲的制度层面,这三大宗教之间彼此排斥,但由于它们之间有较多的相同之处,在具体的生活层面,又有较密切的接触,因此在信徒个体的层面,也不乏相互转信的个案。这三大宗教在中古欧洲的对立局面,彼此之间相互歧视,造成双方都形成了较深的历史伤痛,这也是今天这三大宗教之间仍然难以友好相处的历史原因。
焦玉琴
关键词:一神教
汉语成语与中国文化的隐逸传统
2013年
隐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隐逸传统源远流长,产生了众多的隐士,他们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天下"有道"与"无道"之时,或"见"或"隐"。汉语成语以其含蓄、凝练的特质为我们别开生面地再现了中国士人的社会理想、人格价值与封建统治政权之间的矛盾,揭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隐与仕的情结。
焦玉琴
关键词:成语隐逸文化隐士
《庄子》成语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意义
2011年
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实践中,如何使学生通过汉语言的学习而获得汉文化的熏陶是一个富有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庄子》成语的分析,认为其内涵的丰富深刻、形式的生动形象不仅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宝贵的语言资源,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意义。
焦玉琴
关键词: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人生观
试论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汉语听说教学的文化导入——以中央民族大学教学实践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文化因素对语言习得有着重要影响,文化导入是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听说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加强沟通、交融和团结的民族教育事业中,文化导入更具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应当积极克服汉语听说教学中的各种消极因素,坚持文化导入的原则,使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成功跨越不同文化之间的鸿沟,为民族文化交流搭建桥梁。
焦玉琴
关键词:汉语听说教学文化导入
试论少数民族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及构成——以改革开放30年中央民族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为例被引量:6
2009年
针对改革开放30年中央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作者认为应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与培养评价四个方面考察少数民族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过程及内在结构。
陈理焦玉琴
“圣人”与老子之道:论《道德经》中的理想人格被引量:2
2020年
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是宇宙万有及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宗经《道德经》,从天道运行的原理直接切入,展开天道运行自然而然的哲学讨论。不可否认,形而上的道家之“道”玄远、幽邈,具有神秘主义特征,人们要理解、把握其思想精义颇费周章。但是,透过道家塑造的“圣人”形象,可为我们打通一条通向“道”的径路。
焦玉琴
关键词:道家哲学思想《道德经》理想人格圣人自然而然
儒学文化资源与“印象整饰”——以荀子“化性起伪”为个案
2012年
印象整饰,这一源于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应当与中国文化相适应,积极从丰富的儒学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文章以荀子的"化性起伪"学说作为个案,通过对"礼义"的引导和教化、"德性"的培养等具体实践的分析,指出儒家哲学在社会层面可能的运用途径,使印象整饰的发扬与传播能从儒家传统中吸收有益的文化资源。
焦玉琴
关键词:印象整饰化性起伪礼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