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雪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3篇蜡质
  • 2篇克隆
  • 2篇化学组成
  • 2篇基因
  • 1篇电镜
  • 1篇电镜扫描
  • 1篇短柄草
  • 1篇性状
  • 1篇叶片
  • 1篇色谱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穗部
  • 1篇穗长
  • 1篇普通小麦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 1篇气质联用
  • 1篇人工合成小麦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7篇王中华
  • 7篇史雪
  • 5篇李春莲
  • 5篇汪勇
  • 4篇王美玲
  • 4篇权力
  • 3篇孙瑜琳
  • 3篇王艳婷
  • 2篇李婷婷
  • 2篇张芸芸
  • 2篇夏凌峰
  • 1篇陈耀锋
  • 1篇刘天相
  • 1篇吴洪启

传媒

  • 6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小麦β-酮脂酰CoA合成酶基因KCS的克隆与酵母表达被引量:5
2016年
超长链脂肪酸是生物体内众多重要物质的合成底物。KCS基因编码β-酮脂酰CoA合成酶,该酶具有底物特异性,参与超长链脂肪酸延伸的缩合反应,是超长链脂肪酸合成的限速步骤。为了探究小麦KCS基因在超长链脂肪酸合成中的功能,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中克隆出KCS基因后,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编码序列进行分析,并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对其进行真核表达。结果表明,小麦TaKCS6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 287bp,编码428个氨基酸残基。结构域预测结果显示,TaKCS6蛋白含有III型聚酮合酶脂肪酸延伸酶和C末端3-酰基ACP合酶III结构域,属于KCSs蛋白家族。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TaKCS6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及其他植物的KCS6氨基酸序列在两个功能结构域上和活性位点保守。酵母表达结果显示,TaKCS6基因编码的蛋白参与C24以上超长链脂肪酸的延伸。
夏凌峰史雪杨昊虹李春莲王中华权力
关键词:普通小麦酵母表达
不同小麦品种(系)穗部表皮蜡质的成分及含量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比较分析不同小麦基因型穗部蜡质成分及其含量的差异,以1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GC-MS和GC-FID对其穗部蜡质的成分和含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小麦穗部蜡质中共分离鉴定出24种化合物,其中主要为二酮,其次为烷烃、脂肪醇,还有少量的脂肪酸和醛。不同小麦品种(系)穗部蜡质在成分上并无明显差别,但蜡质总量和各组分含量差异明显。16个表皮具有白霜状的小麦品种(系)穗部表皮蜡质总量远高于无白霜小麦品种(中国春),白霜状小麦品种(系)穗部蜡质中二酮约占81.03%,而中国春穗部蜡质中二酮和烷烃的比例相当,分别占总蜡质的38.36%和38.14%;β-二酮在所有小麦品种(系)的穗部蜡质中都存在,但β-二酮衍生物羟基β-二酮仅存在于有白霜的小麦品种(系)表皮蜡质中。
杨昊虹史雪夏凌峰汪勇王中华李春莲
关键词:小麦化学组成
节节麦不同生育期叶片蜡质组成和超微形态的变化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解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不同生育期叶片表皮蜡质组成及晶体形态的变化,对节节麦叶片蜡质进行提取,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和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仪(GC-FID)对蜡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叶片表面蜡质晶体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节节麦叶表皮蜡质经GC-MS分析,共鉴定出化合物21种,主要以初级醇为主(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相对含量分别为85%、84%和70%),并含有少量的烷烃、醛、酮和脂肪酸;随着节节麦的生长发育,蜡质总量不断积累,烷烃含量极显著地升高,其中以C29烷烃的增加最明显,而初级醇含量显著降低,其中C26醇的相对含量降低最明显(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相对含量分别为80%、76%和63%),其他各类化合物组分变化不大。经扫描电镜观察,节节麦叶片近轴和远轴面的蜡质晶体形态无明显差别,苗期均为片状,抽穗期大部分仍以片状形态存在,并且蜡质晶体的密集程度比苗期稀疏,灌浆期蜡质晶体的密集程度变得更加稀疏。这些变化可能与抽穗期、灌浆期烷烃含量的增加和初级醇含量的减少有关。
王艳婷孙瑜琳王美玲汪勇史雪李春莲权力王中华陈耀锋
关键词:节节麦化学组成超微形态
小麦表皮蜡质的发育及合成机理研究
为搞清楚小麦表皮蜡质表型的发育规律,以两个白霜小麦品种泛麦5号和陕垦99与和两个绿色的小麦品种静2001和A14为研究材料,系统研究了小麦叶片和穗表皮蜡质的发育过程。在整个小麦生长期,叶片和穗表皮蜡质总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
汪勇王美玲史雪李春莲肖恩时王中华
关键词:小麦发育特征基因克隆
利用人工合成小麦RIL群体进行小麦穗长和穗宽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挖掘小麦穗长和穗宽性状相关QTL,并为人工合成小麦优异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以普通小麦品种西农389×人工合成小麦材料KU98的F7∶8 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基于小麦55K SNP芯片对F7∶8群体分型结果绘制的遗传连锁图谱及2018和2019年调查统计的F7群体表型数据,对小麦穗长和穗宽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1A、2D、3A、5A和7B染色体上检测到10个与穗长性状相关的QTL,在2D、4D、5A、6A和7D染色体上检测到10个与穗宽性状相关的QTL,其中与穗长相关的qSL-2D.1和与穗宽相关的qSW-4D.1、qSW-5A.1在两年中均被检测到,标记区间分别为AX-111939856~AX-111497351、AX-169335104~AX-110618708、AX-108792246~AX-111048027。qSW-5A.1连续两年均为主效QTL,且与qSL-5A.2在同一标记区间,推测该位点具有一因多效的遗传效应或连锁遗传效应。
水志杰安沛沛刘天相吴洪启刘乐史雪王中华
关键词:人工合成小麦RIL群体穗长QTL
小麦叶片表皮蜡质成分及含量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为了解小麦叶片表皮蜡质晶体结构及成分,以具有白霜状表型的小麦品系310为材料,在抽穗期选取小麦倒二叶,用扫描电镜观察叶片蜡质晶体结构,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其蜡质组分,以峰面积为指标,定量计算各蜡质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小麦叶片上表皮的蜡质晶体呈现致密的片状结构,下表皮呈现管状结构。抽穗期叶片的蜡质总含量为9.204±0.650μg·cm-2。其中,脂肪醇含量最高,为3.690±0.485μg·cm-2,占蜡质总量的40.37%;烷烃次之,含量为3.040±0.678μg·cm-2,占蜡质总量的32.88%;醛、酸、二酮分别为0.524±0.032μg·cm-2、0.469±0.040μg·cm-2、0.951±0.064μg·cm-2,分别占蜡质总量的5.65%、5.18%和7.12%;未鉴定出的成分为0.815±0.140μg·cm-2,占蜡质总量的8.79%。在叶片表皮蜡质总化合物中,C28醇分布最多,占化合物总量的32.16%;其次为C29烷烃,占化合物总量的18.72%。
张芸芸李婷婷孙瑜琳王艳婷王美玲汪勇史雪权力李春莲王中华
关键词:小麦电镜扫描
二穗短柄草表皮蜡质组成分析及蜡质显微结构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为了解二穗短柄草各器官表皮蜡质组成及其晶体结构,利用气相色谱(GC)技术对二穗短柄草穗下茎、叶、穗和旗叶鞘的表皮蜡质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表皮蜡质晶体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从二穗短柄草表皮蜡质中鉴定出18种化合物成分,主要为初级醇、烷烃、醛和脂肪酸。其中,初级脂肪醇、脂肪醛和烷烃是其蜡质的主要成分,约占总蜡质含量的96%。不同器官的蜡质成分比较相似,均以初级脂肪醇的含量最高,其次是脂肪醛、烷烃和脂肪酸。不同器官间蜡质总含量有显著差异,其中穗和旗叶的蜡质含量比较高,分别为13.6和9.8μg·cm-2,而倒三叶和旗叶叶鞘最低,分别为4.9和4.7μg·cm-2。蜡质成分碳链长度的分布范围主要为C22~C32,其中以C26分布最多。初级醇中C26醇的含量最高,分别占叶片、穗和叶鞘中醇含量的94.6%、95.7%、91.4%,占穗下茎中醇含量的76.5%。烷烃中以C29烷烃含量最高,大约占60%左右;其次是C31烷烃,含量在叶片蜡质中大约为30%,穗下茎中是34.2%。醛中C26醛含量最高,约占叶片、穗和叶鞘中醛含量的91.5%~94.6%,占穗下茎中醛含量的74.4%。脂肪酸中C20和C22脂肪酸的含量较高,C26和C28脂肪酸的含量比较低。经扫描电镜观察,各器官表面的蜡质晶体结构均为片状。
李婷婷张芸芸孙瑜琳王艳婷王美玲胡世玮汪勇史雪权力王中华
关键词:二穗短柄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