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春萌

作品数:8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经济圈
  • 2篇分工
  • 1篇地理学视角
  • 1篇虚拟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数据分析
  • 1篇探索性空间数...
  • 1篇土地集约利用
  • 1篇企业
  • 1篇西三角
  • 1篇西三角经济圈
  • 1篇县域
  • 1篇经济合作
  • 1篇快时尚
  • 1篇集群
  • 1篇集群网络
  • 1篇集群研究
  • 1篇集群演化

机构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韶关学院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作者

  • 8篇谷人旭
  • 8篇王春萌
  • 4篇许树辉
  • 2篇杨帆

传媒

  • 3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上海经济研究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县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利用长三角地区131个县域单元的相关数据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2003—2012年间长三角地区县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同时,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县域工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长三角地区县域工业集聚度呈不断增强之态势以及"集聚—扩散—再集聚"的空间演化过程。在空间维度上,长三角地区县域工业集聚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各县域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长三角地区,经济政策和新经济地理因素对县域工业集聚的空间效应均有影响,尤其新经济地理因素较为显著。
罗胤晨谷人旭王春萌杨帆许树辉
关键词:县域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西方产业集群研究的演进及其新动向被引量:7
2016年
近30年来,西方经济地理学经历了快速、多元的理论转向,产业集群理论则在汲取相关养分的基础上形成了研究焦点和内容的演进,并持续影响着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的发展与实践。以经济地理学为研究视角,首先梳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产业集群研究内容的发展脉络,将产业集群理论的演进划分为萌芽、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其次,对进入21世纪后产业集群研究的新动向进行归纳,发现研究焦点主要集中于网络、时间、空间和技术四个维度,同时在研究内容上呈现出四种变化特征和趋势:①从"集群结构"到"集群网络"的网络复杂性;②从"静态集群"到"集群演化"的时间动态性;③从"持久性集群"到"临时性集群"的空间非嵌入性;④从"实体性集群"到"虚拟性集群"的技术互联网性。最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其对我国产业集群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罗胤晨谷人旭王春萌
关键词:集群网络集群演化
“中四角”核心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及联动共建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间密切的联系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四角"具备天然的地域联系,同时拥有良好的经济形势、政策保障及便捷的交通网络,联动共建基础坚实。以"中四角"的核心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区位熵判断城市的优势产业,运用城市流强度等指标确定四城市的外向程度,并根据综合交通可达性测度各个城市的交通发展状况。研究表明,合肥、武汉、长沙、南昌产业发展各有特色,但存在一定的产业趋同现象;长沙的外向程度相对较高;武汉的交通通达性最佳,而合肥、南昌虽有一定的外向经济和综合运输体系,但整体上仍处于"中四角"发展的末端。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空间联系、推动"中四角"城市建设的有效举措,以期为"中部崛起"的实施提供实践支持。
王春萌谷人旭杨帆罗胤晨
长三角经济圈产业分工及经济合作潜力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中国迈入"经济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该文以长三角经济圈内的2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专业化指数以及产业合作潜力模型等多种定量分析工具和方法测度、分析了长三角经济圈二省一市(江苏、浙江和上海)内25个地级以上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区域间的专业化分工强度、不同区域及城市的产业相对发展水平及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合作潜力。研究表明:在长三角经济圈内部,不同区域及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差异先扩大后缩小,而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差异则持续缩小;区域产业集聚度明显上升,但是产业仍以均衡分布为主;各城市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产业同构现象,但是各城市优势产业的数量普遍减少,不同城市的产业分工格局较为明显;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杭州和绍兴等城市与上海之间在部分行业和产业上存在较强的合作潜力,但是从整体上看,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合作潜力较弱。
王春萌谷人旭高士博许树辉
关键词:长三角经济圈产业分工
“后土地经济时代”下的上海市土地集约利用路径探究被引量:2
2016年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不断提升,而土地面积的减少、土地质量的下滑导致"土地财政"难以为继,中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纷纷进入"后土地经济时代"。如何将人口数量的增加、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相协调,进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上海市土地利用现状及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上海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由此探索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路径,以期为上海市及其他发展中的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对策支持。
高士博谷人旭王春萌许树辉
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
“西三角”经济圈工业分工合作及协同发展探究
2015年
川陕渝作为我国"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分工合作与空间联系对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省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相对发展率、产业梯度系数、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及经济联系引力模型测度了川陕渝三省市的经济发展实况。结果表明,陕西、重庆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三省市产业发展各有特色,分工合作不断深化,呈"川—陕—渝"的产业梯度分布态势;区域产业同构化程度较高;川渝经济联系强度最大,川陕经济联系强度高于陕渝。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工业分工合作、增强省域空间联系,以期实现"西三角"经济圈的协同发展。
王春萌谷人旭高士博
康巴什新区实现“产城融合”的路径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产城融合"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与城市空间整合。2004年鄂尔多斯建设的康巴什新区却因人气不足,房屋空置率高而被称为"鬼城"。究其原因在于未能实现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的有机融合。通过观察康巴什新区产城融合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实现其转型升级的对策,包括吸收国内外经验、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采取优惠措施吸引人才、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以期实现康巴什新区的产城融合,并为其他新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王春萌谷人旭
关键词:产城融合
“快时尚”企业空间扩张路径及演化特征研究--以优衣库为例被引量:8
2017年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快时尚"企业逐步成为服装零售行业的主流支撑力量,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随着国际竞争格局日益激烈,"快时尚"企业纷纷涌现并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空间扩张计划。本文基于企业空间扩张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以优衣库为研究对象,对"快时尚"企业空间扩张路径及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空间尺度上,优衣库按照"企业区域内空间扩张、企业跨区域空间扩张、企业跨国空间扩张、企业全球化空间扩张"四个阶段进行空间扩张,并且在不同的扩张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扩张特征,在企业发展早期主要以"接触式扩张"或"等级式扩张"单一扩张方式为主,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出现"接触式扩张+等级式扩张"
高士博谷人旭王春萌许树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