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坤

作品数:29 被引量:4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7篇气膜
  • 17篇气膜冷却
  • 12篇透平
  • 12篇传热
  • 8篇燃气透平
  • 8篇吹风比
  • 5篇气轮机
  • 5篇燃气轮机
  • 5篇小翼
  • 4篇透平级
  • 4篇肋板
  • 4篇换热
  • 3篇带肋
  • 3篇定常
  • 3篇端壁
  • 3篇性能研究
  • 3篇微通道
  • 3篇非定常
  • 2篇等离子体
  • 2篇压力侧

机构

  • 29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9篇晏鑫
  • 29篇何坤
  • 3篇李军
  • 3篇黄琰
  • 2篇丰镇平
  • 1篇李国君
  • 1篇李劲劲

传媒

  • 24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工程热物理学...

年份

  • 8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透平级小翼-凹槽叶顶耦合传热性能研究
2024年
采用耦合传热方法研究了透平级小翼-凹槽叶顶的冷却传热性能,分析了耦合传热对两种凹槽叶顶(传统凹槽叶顶和带压力侧小翼凹槽叶顶)和动叶表面的传热系数、净热量减小量和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传热对凹槽叶顶和动叶表面的冷却传热性能有显著影响。与纯流动区域计算结果相比:考虑耦合传热时传统凹槽叶顶面积平均传热系数增大了6.26%、带压力侧小翼凹槽叶顶面积平均传热系数减小了1.67%;考虑耦合传热时带压力侧小翼凹槽叶顶的动叶压力面平均传热系数增大了23.73%、吸力面平均传热系数增大了2.18%。叶顶结构对叶片表面的冷却传热性能影响较小。
吴琛琦李浩玉何坤晏鑫
关键词:小翼耦合传热气膜冷却
造型凹坑孔深度及张角对壁面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同吹风比条件下造型凹坑孔深度及张角对壁面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并与常规圆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凹坑深度的增加,冷却射流沿展向的动量降低,沿周向的动量增大,在壁面的覆盖范围扩展、抬升位置延后,气膜冷却性能得到提升,且提升幅度随吹风比的增加而增大;相比于常规圆孔,最优深度造型凹坑孔(d=2.3D,M=1.5)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在冷却孔下游X/D<3区域提高了近500%,在3
张子寒何坤晏鑫
关键词:气膜冷却吹风比
燃气透平叶栅端壁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三维数值求解方法,对透平叶栅端壁区域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试验数据考核了相应的数值方法,分析了网格数目和湍流模型对叶栅端壁附近流动传热特性计算的影响,比较了不同进口雷诺数和湍流度条件下端壁传热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马蹄涡和通道涡等二次流动直接影响端壁区传热,传热强度分布规律基本与当地流动的湍动能保持一致。湍流模型对端壁压力场的计算影响较小,但对端壁传热特性的求解的精度影响较大。采用v^3—f湍流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端壁传热分布。来流雷诺数和湍流度的变化改变了端壁边界层厚度和涡系结构,使得端壁传热强度和梯度分布发生变化。
何坤晏鑫李军丰镇平
关键词:端壁传热特性
吹风比和肋板对叶片尾缘开缝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
2024年
为了阐明吹风比和肋板对燃气透平叶片尾缘开缝区域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采用延迟-分离涡模拟方法求解了尾缘开缝模型的流量系数、非定常流场结构和气膜冷却效率,采用实验数据考核了延迟-分离涡模拟方法对流量系数和气膜冷却效率预测的有效性,获得了使尾缘开缝壁面气膜冷却效率最佳吹风比。结果表明:流量系数随吹风比增加而增大,但吹风比大于0.65后,流量系数几乎不受吹风比影响;在吹风比0.20~0.65范围内,尾缘开缝壁面气膜冷却效率随吹风比增加而增加;在吹风比0.80~1.25范围内,冷热气掺混剧烈,冷却效率略微下降;肋板结构增加了冷气通道的阻塞效应,并限制了开缝区域冷气旋涡的发展,导致展向涡提前扭曲、变形和分解;相对于无肋板结构,带肋尾缘开缝结构的流量系数下降了约5%,气膜冷却性能提升了约10.8%。开缝下游的旋涡脱落和冷热气流间的掺混是影响开缝壁面冷却效率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冷气消耗和气膜冷却效率,无肋板时最佳吹风比为0.65,带肋板时最佳吹风比为0.5。
何坤王茜晏鑫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肋板气膜冷却
燃气透平尾缘开缝区冷却性能的非定常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分离涡模拟(DES)非定常数值计算方法,对3种吹风比(M为0.5、0.8、1.1)、3种肋柱结构(双列长肋G1、针肋G2a、针肋G2b)条件下燃气透平尾缘开缝区域的冷却性能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将计算得到的肋柱下游绝热壁面的展向平均冷却效率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RANS(雷诺平均N-S方程)方法相比,DES非定常求解能获得较为准确的绝热壁面冷却效率分布。在3种吹风比条件下,肋柱下游壁面的展向平均冷却效率沿流向方向先上升,在达到最大值后迅速下降。吹风比为0.8时,在肋柱中间截面的下游,冷却气膜覆盖的轴向距离最远,但冷却效果好的区域(温度低于310K)面积最小。对于3种肋柱结构,在肋柱下游后半段冷却效率都会出现较大的下降,且唇缘处都出现了周期性的涡流脱落,涡流结构与肋柱的几何结构密切相关。与双列长肋G1相比,针肋结构(G2a、G2b)下游的绝热壁面温度分布均匀,G2b针肋下游的绝热壁面上所覆盖的冷却气膜厚度和稳定性都优于其他2种结构。
王瑞琴高炎晏鑫何坤
关键词:吹风比
等离子体激励下的凹槽叶顶气膜冷却性能
2024年
通过将等离子体激励力耦合至雷诺时均NS方程组的动量方程中,数值研究了等离子体控制下的燃气透平凹槽叶顶的气膜冷却性能,分析等离子体激励强度、激励频率对凹槽叶顶气膜冷却效率和总压损失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善凹槽底部冷却气膜覆盖的非均匀等离子体控制策略,阐明了等离子体激励对叶顶间隙内冷热气流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凹槽下游等离子体激励可有效抑制上游冷气对下游冷气的卷吸,且抑制作用随着激励强度、激励频率的增加而增强。激励强度较小时,上游冷气未对下游冷气造成卷吸,尾缘处气膜冷却性能较好;随着激励强度增大,尾缘冷气被上游冷气吹离凹槽底部,但中部气膜冷却性能较好。激励强度Ds为204时,凹槽底部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相比无激励时提升了25.11%。激励频率与激励强度对叶顶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规律类似。当激励强度Ds为156,激励频率Dθ为6.25和Dθ为8.75时,凹槽底部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相比于无激励时分别提升了28.71%和29.27%。施加非均匀等离子体控制时,凹槽底部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比无激励时提升了39.12%。施加等离子体激励后,叶栅总压损失几乎不变。
徐柯文何坤晏鑫
关键词:燃气透平气膜冷却
双肩壁凹槽叶顶冷却传热性能的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为改善航空发动机透平第一级凹槽叶顶的冷却传热性能,利用自编程序搭建了凹槽叶顶的优化设计平台。采用三阶多项式响应面模型和Hooke-Jeeves模式搜索算法的组合优化策略,获得了一种具有优良气热性能的透平级双肩臂凹槽叶顶结构,并将优化结果与传统凹槽叶顶、4种典型双肩臂凹槽叶顶的传热和冷却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内肩臂的几何参数对凹槽叶顶流场结构和冷却传热性能的影响,评估了双肩臂凹槽叶顶冷却传热性能对设计变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内肩臂分为上下两层;合理的内肩臂几何参数可有效降低泄漏流的冲击作用,有利于冷却流在内外凹槽区域形成良好的覆盖;与传统凹槽叶顶相比,优化后的双肩臂凹槽叶顶的平均传热系数下降了24.96%,平均气膜冷却效率上升了5.38%;叶顶平均传热系数对内肩臂下层的高度最为敏感,叶顶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对内肩臂上层的起始位置更加敏感,而内肩臂上层的高度对双肩臂凹槽叶顶的冷却传热性能影响相对较小。
秦正何坤晏鑫
关键词:航空发动机传热
介质阻挡放电涡发生器等离子体激励条件下壁面气膜冷却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涡发生器(DBD-VGs)等离子体激励条件下的壁面气膜冷却特性,分析了不同归一化激励强度与归一化激励频率条件下壁面附近的流场结构及冷却性能,获得了DBD-VGs等离子体激励对壁面附近冷、热气流运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DBD-VGs等离子体激励有利于诱导冷却孔下游壁面附近流场形成反肾形涡对,抑制原有肾形涡对结构的发展,进而减少近壁面冷气的抬升,改善壁面气膜冷却性能。当归一化激励强度从20提升至50、激励频率从0.625提升至2.5时,冷却孔下游壁面与冷气的展向接触范围逐渐扩展,壁面气膜冷却性能明显增强。当归一化激励强度从0提升至40时,壁面中线与展向平均的气膜冷却效率极值分别增大了60%及420%;当归一化激励频率从0提升至1.25时,壁面中线和展向平均的气膜冷却效率极值分别增大了50%及286.7%。与单介质阻挡放电(SDBD)等离子体激励相比,DBD-VGs等离子体激励可在较低的激励参数下获得较高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在相同激励参数下,DBD-VGs等离子体激励使冷却孔下游壁面与冷气展向接触程度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黄悦峰张子寒何坤晏鑫
关键词:气膜冷却等离子体激励频率
气膜孔堵塞对凹槽叶顶冷却传热性能的影响
2024年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燃气透平叶片气膜孔堵塞条件下凹槽叶顶的冷却传热性能,获得了3种吹风比M=0.5, 1.0, 1.5和不同堵塞比B=0, 0.2, 0.4, 0.6, 0.8条件下的凹槽叶顶的气膜冷却效率和传热系数分布。研究表明:气膜孔堵塞会导致凹槽叶顶气膜冷却性能下降、热负荷升高,堵塞比越大,凹槽叶顶的冷却传热性能越差。气膜孔堵塞显著改变了叶顶区域的流场结构,加剧冷气的抬升效应,导致冷气过早离开凹槽。吹风比是影响堵塞工况下凹槽叶顶冷却传热性能的重要因素,吹风比为1.0、堵塞比为0.8时,凹槽叶顶的面积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相比于未堵塞时下降了64.88%、传热系数上升了13.01%。减小吹风比可以改善小堵塞比工况下的叶顶气膜冷却性能,吹风比为0.5、堵塞比为0.4时,叶顶平均气膜冷却效率仅下降了6.82%,但小吹风比会导致大堵塞比工况下的气膜冷却性能恶化严重,吹风比为0.5、堵塞比为0.8时,平均气膜冷却效率下降了82.09%。增大吹风比,可改善大堵塞比工况下的叶顶气膜冷却性能,吹风比为1.5、堵塞比为0.8条件下叶顶平均气膜冷却效率下降了51.34%、传热系数上升了11.52%。
徐柯文何坤晏鑫
关键词:燃气透平气膜冷却传热吹风比
隔板位置对凹槽叶顶传热和冷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数值求解RANS方程(Reynolds 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的方法,对3种带隔板的凹槽叶顶间隙内的流动、传热以及冷却特性进行了研究,隔板分别位于凹槽25%、50%和75%弦长处,3种结构分别称为rib25、rib50、rib75,并与无隔板时的常规凹槽叶顶间隙内的总压损失、传热和冷却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叶顶表面传热系数逐渐增大;rib75结构的气动损失最小,在无气膜冷却条件下,rib75结构的叶顶比纯凹槽叶顶的总压损失低0.16%,对于叶顶带中弧线气膜冷却工况,rib75结构叶顶的总压损失比带常规凹槽叶顶的叶栅低0.15%;随着隔板向前缘方向移动,凹槽底部前缘吸力面侧的高传热区明显减小,在常规凹槽、rib25、rib50、rib75这4种叶顶结构中,rib25结构的叶顶平均传热系数与常规凹槽叶顶相近;加入叶顶中弧线气膜孔后,带隔板的叶顶可使冷气流更易聚集在凹槽底部区域,冷却效果显著提高,其中rib25结构具有最佳的冷却效果,比常规凹槽叶顶的平均冷却系数约高21.5%。
叶明亮黄琰晏鑫何坤
关键词:燃气轮机传热气膜冷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