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建涛

作品数:41 被引量:139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天文地球
  • 5篇矿业工程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9篇金矿
  • 11篇地质
  • 11篇绿岩
  • 10篇岩带
  • 10篇绿岩带
  • 10篇矿床
  • 9篇找矿
  • 7篇地质特征
  • 7篇金矿床
  • 7篇成矿
  • 5篇恩泽
  • 4篇找矿方向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隐伏
  • 3篇砂岩
  • 3篇综合找矿
  • 3篇利金
  • 3篇勘查
  • 2篇地球物理

机构

  • 32篇河南省地质矿...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河南省地矿局
  • 2篇武汉工程大学
  • 2篇河南省岩石矿...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核工业二一六...

作者

  • 41篇司建涛
  • 12篇梁永安
  • 10篇彭俊
  • 9篇白德胜
  • 8篇李水平
  • 8篇曹义甲
  • 8篇孙进
  • 8篇祁东
  • 7篇袁杨森
  • 6篇张明礼
  • 4篇荆鹏
  • 4篇刘顺
  • 4篇毛金彪
  • 4篇冉钊
  • 4篇邵江波
  • 3篇王建光
  • 3篇张雷
  • 3篇曹杰
  • 3篇都鹏飞
  • 2篇刘树根

传媒

  • 3篇地质与勘探
  • 3篇资源环境与工...
  • 3篇现代矿业
  • 3篇矿产勘查
  • 2篇世界地质
  • 2篇黄金
  • 2篇物探与化探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中国矿山工程
  • 1篇大众科技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中国矿业
  • 1篇中国非金属矿...
  • 1篇黄金科学技术
  • 1篇铀矿冶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国土资源情报

年份

  • 2篇2024
  • 5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坦桑尼亚西北部苏库马绿岩带含金石英脉成矿特征被引量:8
2016年
坦桑尼亚克拉通西北部的苏库马绿岩带是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绿岩带重要的金矿聚集区。区内金矿化类型以含金石英脉为主,矿体的产出主要受剪切构造带控制。通过研究区域构造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苏库马绿岩带中玄武岩为弧后环境形成,流纹岩和花岗岩形成于陆弧环境,N--S向挤压作用和E--W向伸展作用是区域内主要的构造展布特征。建立了含金石英脉的成矿模式,表明具有金矿化作用的石英脉集中分布在EW、SEE、NE向剪切构造破碎带中,含金石英脉富矿体的形成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和成矿流体的叠加、富集作用。
王建光彭俊袁杨森司建涛梁永安
关键词:含金石英脉剪切带成矿特征
坦桑尼亚西嘎山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被引量:10
2016年
西嘎山(Siga Hills)地区位于维多利亚湖南部绿岩带上,该地区金矿床大多属绿岩带条带状铁建造(BIF)型金矿,金矿床赋存于条带状铁建造(BIF)中,矿体受"岩性+构造"双重控制。磁法测量显示马黑加矿区M1、M2、M3三条磁异常带,异常由条带状含铁建造和金矿体共同引起;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显示Au与As、Sb具有显著相关性。综合对比区域金矿信息,提出马黑加金矿化带南北延长线及其东部与花岗岩接触带、西嘎山南北走向带、西嘎山与马黑加之间等3个区域为今后西嘎山地区的找矿方向。
白德胜司建涛孟有杰卫建征曹义甲
关键词:BIF磁法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向
坦桑尼亚马拉省尼亚斯罗利金矿区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找矿方向被引量:11
2017年
坦桑尼亚马拉省尼亚斯罗利金矿区位于坦桑尼亚马拉—穆索马绿岩带,矿床类型为受剪切构造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剪切构造带严格控制着金矿化作用的范围。在总结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和物探、化探综合异常特征基础上,通过对该矿区进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物化探测量及钻探查证工作,了解第四系覆盖区下方含矿构造蚀变带分布及金矿(化)体的富集地段,建立了尼亚斯罗利金矿区的物化探综合找矿评价标志,为矿区的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彭俊司建涛梁永安杨洋铁亚琪
关键词: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物化探特征找矿方向
河南嵩县槐树坪金矿矿体富集规律与电性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
2018年
河南省嵩县槐树坪金矿床是近期在豫西熊耳山地区发现的大型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主矿体为隐伏矿体,赋存于缓倾斜断裂构造蚀变带中。矿区矿石低阻、高极化特征明显,矿体与围岩的物性特征差异较大。为进一步揭示矿区矿体的激电响应特征,为矿区后续找矿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在详细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选择ZK24-0510、ZK24-4512钻孔开展了激电测井工作,对测井异常特征进行了详细解译,并进行了钻探验证。研究表明:(1)矿区自然电位和电阻率受地形、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对矿化蚀变带的指示效果较差;(2)黄铁矿化程度高、厚度较大时,激电响应特征明显,故而极化率可以对矿化蚀变带起到明显的指示作用,可以作为矿区井中激电成果解译的重点参数。
张参辉郭玉溪白德胜司建涛李水平
关键词:隐伏矿体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井中激电
汽车钻施工取样方法在坦桑尼亚恩泽加绿岩带寻找隐伏金矿床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恩泽加绿岩带为坦桑尼亚极为重要的绿岩带型金成矿带,长期受风化作用影响,其地表覆盖较为严重,地质调查和矿床勘查的程度相对较低,因此该区域具备寻找隐伏型金矿床的巨大潜力。在该区域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根据勘查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和对比了隐伏区找矿的各类技术手段,发现了在该区域开展地质填图、高精度地面磁法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激电测量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汽车钻施工取样的技术方法,可较迅速地发现并圈定矿致异常,并成功在恩泽加绿岩带内发现了隐伏金矿床,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在恩泽加绿岩带隐伏区找矿工作中的应用汽车钻施工取样,并对样品进行化探分析,其工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可快速圈定矿致异常,达到快速评价的目的。在类似条件的隐伏区找矿工作中推广使用,可以提高找矿效率和成功率,并且具有经济意义。
司建涛张明礼祁东梁永安邵江波
关键词:绿岩带隐伏矿床
松潘—甘孜褶皱带较场弧形构造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根据详细野外露头特征及显微构造特征将较场弧形带由南向北分为三个变形带:弧顶部、弧核部和弧翼部,不同分带具有明显不同的变形特征。由南向北变形特征由以塑性变形为主过渡为脆性变形为主,变质流体活动喜马拉雅构造期活动强烈,且向北逐渐增强;弧核部以叠瓦状逆冲构造特征分隔弧顶和弧翼部;弧翼部东西两翼变形及变质流体活动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性。较场弧形带总体体现出多期次南北向挤压—张性应力变形构造特征,叠加北西—北北西向同构造期挤压变质运动,其宏观和微观变形特征与典型"走滑成因"模式弧形构造特征相异,为其大地构造成因机制的解释提出了新的限制条件。
邓宾刘树根刘顺李智武司建涛郭兵田小兵
坦桑尼亚姆瓦莫拉金矿综合找矿模式被引量:29
2016年
坦桑尼亚Mwamola金矿位于坦桑尼亚环维多利亚湖区域的太古宙卡哈马(Kahama)绿岩带,是典型的铁建造(BIF)型金矿,为一大型隐伏矿床,因此建立Mwamola金矿床综合找矿模式,对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重要意义。太古宙卡哈马绿岩带是坦桑尼亚重要的成矿带,已发现金矿床和矿点多处,Mwamola金矿是代表性矿床之一,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受地层和剪切带双重控制,矿化作用局限于条带状铁建造地层和岩性单元。地面高精度磁测高强度负异常能有效地识别控矿地层—条带状含铁建造带或矿化带,激发极化测深显示的"低阻高极化"异常可对条带状含铁建造和金矿体进行空间定位。岩石地球化学测量表明矿体上Au、As、Sb具强富集特性,且Au与As、Sb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本文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信息,建立了Mwamola金矿地质、物化探综合找矿模式,提出了一套有效的找矿方法组合,为该绿岩带铁建造型金矿的勘查和评价提供指导。
李水平袁杨森司建涛荆鹏孙进张雷
关键词:地球物理高精度磁测地球化学找矿模式
坦桑尼亚矿山采矿许可证办理实例--以姆瓦莫拉金矿为例
坦桑尼亚金矿资源较为丰富,目前有几十家国内地勘单位进入坦桑尼亚开展地质找矿工作,不过大部分矿权证为探矿证.随着地勘工作的持续投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勘单位面临着申请采矿证的问题.本文以河南地矿局地矿二院办理姆瓦莫拉金矿采...
司建涛王科伟袁杨森李旭庆张超
关键词:地勘单位采矿许可证办理流程
广西大厂矿田高峰锡多金属矿床花岗斑岩白云母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广西高峰矿床位于大厂矿田的南端,区内出露的岩浆岩主要为呈南北走向,并对早期形成的矿体产生了叠加改造作用的花岗斑岩岩墙。为探讨花岗斑岩在岩浆冷却结晶时及岩浆期后热液流体之来源和相关交代作用,对花岗斑岩中以未矿化斑晶(WM-1)、包体(WM-2)、矿化斑晶(WM-3)以及基质(WM-4)4种形式产出的白云母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花岗斑岩中的WM-1和WM-2类型云母属于铁锂云母和富锂多硅白云母,WM-1白云母可能是熔体冷却结晶过程中,在流体的作用下钾长石和铝硅酸盐发生反应所形成的产物,而WM-2白云母则为WM-1白云母其后发生脱水熔融作用过程中的残留物,两者都属于广义上的原生白云母;WM-3和WM-4则属于普通白云母和多硅白云母,为后期热液成因的次生白云母。与原生白云母相比,次生白云母具有相对富硅、镁,贫铁、钠、钛、铝、锂和氟的特点,暗示在花岗斑岩上侵结晶的过程中,不同阶段形成的原生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其共存的流体在来源和成分上有显著的差异性,热液流体存在不连续演化的现象。早期流体相对富Fe、Ti、Li和F,其来源很可能是矿物分离结晶过程中由于熔体中水含量增加而压力的降低,导致岩浆中的水达到饱和而出溶流体;而晚期热液流体相对富含CO_(2)、MgO和SiO_(2),来源于浅部地壳或地表大气降水,携带了大量的CO_(2),并溶解和萃取了围岩中的部分Mg和Si之后,沿早期形成的控矿构造进入深部与后期填充的花岗斑岩脉发生岩水反应,导致白云母发生绿鳞石和契尔马克替代:R^(3+)+Al^(Ⅳ)=Si+R^(2+)(R^(3+)=Al,Fe;R^(2+)=Mg,Mn),使其转化为普通白云母+绿鳞石的混溶体。
王葆华胡荣国司建涛赵义来刘希军李赛赛沙培哲
关键词:花岗斑岩白云母热液流体锡多金属矿床
郯庐断裂带演化动力学——多力源多时期分段作用模式被引量:12
2006年
提出了郯庐断裂带的演化动力学多力源多时期分段作用模式。早—中侏罗世,扬子与华北地块碰撞后的持续会聚力、古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力(安第斯型)联合作用于郯庐断裂带,产生了左旋压扭活动。晚侏罗世,西太平洋型的古太平洋板块挤压力作用机制率先作用于中国大陆边缘的北部地区,并一直持续到古近纪。其在郯庐断裂带中、北段诱发出上地幔上涌力,使其产生了右旋拉张活动;郯庐断裂带南段直至晚白垩世才受到这种机制作用。晚新生代以来,西太平洋俯冲带后退,上地幔上涌力作用已退到边缘海地区,郯庐断裂带全段受到边缘海地区上地幔上涌力诱发的次级挤压作用力,形成了右旋挤压活动。
刘顺沈忠民司建涛
关键词:郯庐断裂带动力学中新生代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