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坤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匹兹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艺术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电影
  • 1篇帝国
  • 1篇叙事
  • 1篇异托邦
  • 1篇寓言
  • 1篇战争
  • 1篇战争电影
  • 1篇人类命运
  • 1篇身份危机
  • 1篇史剧
  • 1篇天下观
  • 1篇评论家
  • 1篇罪犯
  • 1篇作家
  • 1篇忘却
  • 1篇历史剧
  • 1篇命运共同体
  • 1篇抗日
  • 1篇抗日战争
  • 1篇华语

机构

  • 4篇匹兹堡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斯坦福大学

作者

  • 4篇钱坤
  • 1篇王斑
  • 1篇黄华

传媒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文化研究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新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后国家和前国家时代的纪念与忘却——近年华语电影对抗日战争的描绘
2013年
本文通过分析三部华语战争影片——《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钗》和《赛德克·巴莱》,来探讨全球化时代战争、创伤和民族国家叙事之间的复杂关系。虽然集体创伤是这三部电影不可忽略的表层主题,但由于对战争暴力的理性再现反映了当代战争电影对民族国家叙事的反思与重构,于是记忆成为一种有组织的忘记。具体来说,大陆导演对南京大屠杀的描绘彰显了后国家时代(post-national)超越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救赎,而魏德圣的电影则体现前国家时代(pre-national)台湾人身份认同的困境。
钱坤
关键词:战争电影创伤
表演帝国: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剧
2013年
引言20世纪的历史剧,一直被评论家们视为现代文学的边缘而忽略;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剧,更易被看作政治寓言而沦为研究那个时代作家和历史的原始资料。本文旨在还原历史剧、尤其是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剧的文学功能,并试图从这些历史剧中探讨中国帝国想象的深层结构,阐释即使在五六十年代,这种深层结构依然影响人们的思维,挑战现代民族国家的定义边界。
钱坤
关键词:作家寓言历史剧评论家
从悲剧英雄到黑帮罪犯:香港黑帮电影及其城市寓言
2017年
本文试图盘点香港黑帮电影的前世今生,以吴宇森、刘伟强、杜琪峰的黑帮电影为例,探讨香港黑帮片所揭示的社会关系与情感结构。通过其与好莱坞黑帮片的比较,本文拟说明,黑帮电影的发展与香港这个城市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英属殖民地到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香港的转型反映着特殊的历史文化印记。从吴宇森的英雄叙事,刘伟强的身份危机,到杜琪峰的权力游戏,黑帮电影重构了香港的异托邦空间,成为香港命运的城市寓言。
钱坤
关键词:黑帮电影异托邦身份危机
全球化时代的“天下”观、“大国叙事”与“ 命运共同体”——王斑、钱坤教授访谈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系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黄华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访学期间与王斑、钱坤的访谈。文章主要探讨了北美汉学界所关注的“天下”观与西方现代价值观的冲突与重构。他们认为“天下”观是基于儒家思想的“天下大同”“民心天下”提出的一种政治理想,是一套有别于西方民族国家叙事的价值体系和理论资源。西方民族国家声称建立在平等、自由等“普适”价值上,但在国际关系上却经常表现为竞争、剥削和互相倾轧。“天下”观则强调和谐、共赢,摒弃武力称霸。他们区分了“天下”与“帝国”“民族国家”等概念;分析了《战狼2》《流浪地球》等电影中蕴含的大国叙事模式;论述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文化交流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王斑钱坤黄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