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月寒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建设系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污泥
  • 3篇脂肪酸
  • 3篇剩余污泥
  • 3篇硝化
  • 3篇挥发
  • 3篇挥发性脂肪酸
  • 3篇ABR
  • 2篇脱氮
  • 2篇垃圾
  • 2篇共发酵
  • 2篇发酵
  • 2篇反硝化
  • 2篇CSTR
  • 2篇餐厨垃圾
  • 1篇短链脂肪酸
  • 1篇亚硝化
  • 1篇厌氧
  • 1篇厌氧氨氧化
  • 1篇厌氧折流板
  • 1篇厌氧折流板反...

机构

  • 7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李月寒
  • 5篇沈耀良
  • 4篇王建芳
  • 3篇吴鹏
  • 3篇王翻翻
  • 3篇钱飞跃
  • 2篇徐乐中
  • 1篇宋吟玲
  • 1篇陈重军
  • 1篇刘小朋
  • 1篇张海芹
  • 1篇黄俊
  • 1篇张诗颖
  • 1篇周丰
  • 1篇吕亮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化工进展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ABR耦合CSTR一体化工艺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及其除污效能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本研究通过对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改进,使其成为厌氧与好氧组合一体化工艺,实现耦合运行.对连续流条件下其好氧颗粒污泥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将ABR末端隔室分别改为曝气池与沉淀池,并分别在厌氧区和好氧区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和普通活性污泥,保持好氧区C/N为2,COD容积负荷逐渐由1.5 kg·(m3·d)-1提高至2.0 kg·(m3·d)-1,沉淀池HRT逐步由2.0 h缩短至0.75 h.研究表明,经110 d的运行,在好氧区中成功培养结构致密、沉降性能良好(平均沉降速率为20.8m·h-1)的淡黄色颗粒污泥.在好氧区沉淀时间为0.75 h、COD容积负荷为2.0 kg·(m3·d)-1的条件下,系统稳定运行时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COD、NH+4-N、TP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0%、80%、65%和45%.研究表明,因沉淀时间缩短而不断提高的选择压、维持较高的有机负荷是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主要驱动力.
巫恺澄吴鹏徐乐中徐乐中沈耀良
关键词:ABRCSTR好氧颗粒污泥除污效能
剩余污泥与餐厨垃圾共发酵产酸的优化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探索剩余污泥和餐厨垃圾共发酵产酸的最优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方法对二者共发酵产酸的条件进行优化分析,考察了pH值、底物浓度、有机负荷和固体停留时间对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对TVFAs产量的影响顺序为pH值>OLR>SRT>底物浓度。
李月寒王建芳钱飞跃沈耀良
关键词:剩余污泥餐厨垃圾
剩余污泥和餐厨垃圾发酵液作为反硝化碳源可利用性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剩余污泥和餐厨垃圾发酵液进行反硝化实验,考察其作为外加碳源的可利用性,并验证了发酵液对实际生活污水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相较于产酸总量而言,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s)在发酵液中含量对反硝化效果影响更显著,且TVFAs含量越高,对应的比反硝化速率μ也越高。以pH为7.0、底物的质量浓度120 g/L、有机负荷率8 g/(L·d),污泥停留时间为8 d的实验条件产生的发酵液,TVFAs的质量分数大于85%,以其作为反硝化碳源能够获得较好的反硝化效果,最大比反硝化速率可达14.2 mg/(g·h)。将该发酵液用于生活污水的脱氮处理,当COD/ρ(NO^3^--N)为6时,TN去除率达到85%左右,出水TN的质量浓度低于6 mg/L。
李月寒周丰吕亮钱飞跃王建芳沈耀良
关键词:剩余污泥餐厨垃圾外加碳源反硝化挥发性脂肪酸
碳质材料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碳质材料催化臭氧氧化(CMs/O3)体系具有除污性能强、臭氧利用率高和无金属溶出的特点,但受制于CMs催化性能的易失性,该方法目前仍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本文系统阐述了CMs/O3体系的反应原理,并认为表面催化氧化与均相羟自由基(HO·)反应是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途径;详细分析了影响非均相反应机理与体系处理效能的关键因素,并指出在反应过程中,碳表面碱性活性点位的消耗与酸性含氧基团的累积可导致其催化性能的降低,而选择以中孔结构为主的碳质材料,优化溶液p H值和臭氧相对投加量等操作参数,将有利于降低CMs内部的传质阻力,显著提高对目标污染物的去除率。基于新近发表的文献,本文综述了CMs/O3对多种有机污染物和实际废水的处理效能,并认为多壁碳纳米管(MWCNT)的引入与新型固着、负载技术的使用,有望提升CMs/O3在微污染水体深度净化领域的实用化水平。同时,努力将CMs/O3与现有技术相耦合,建立经济、高效的组合工艺也是当前应用研究的重要方向。
钱飞跃王翻翻刘小朋李月寒王建芳
关键词:碳质材料臭氧氧化有机化合物羟自由基
不同接种污泥ABR厌氧氨氧化的启动特征被引量:20
2015年
采用两套相同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分别接种厌氧絮状/颗粒污泥的混合污泥(R1)以及厌氧絮状污泥(R2).采用人工配水配制NH+4-N、NO-2-N负荷54.5~68.0 g·(m3·d)-1,在温度30~35℃,HRT为26 h,p H值7.5±0.5条件下,经过120 d、125 d分别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两个反应器在氮素去除规律上基本相似,均经历了菌体水解期、活性停滞期、活性提高期和稳定运行期等4个阶段.在稳定运行期间,R1、R2反应器中NH+4-N、NO-2-N的平均去除率都高达90%以上,且NH+4-N、NO-2-N的平均去除负荷为57.3~67.9 g·(m3·d)-1,R1在NH+4-N的去除负荷上略高于R2.值得一提的是,90%以上的氮素都在ABR反应器的第一格室被去除.同时,随着水流的方向,污泥的颜色逐渐由少量红棕色、黄褐色向黑色转变,这与氮素去除规律一致.由此表明,接种污泥的不同并未造成ABR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规律和污染物去除特征有明显差异.
张海芹王翻翻李月寒陈重军沈耀良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接种污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脱氮
ABR耦合CSTR一体化工艺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性能调控及稳态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本研究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末端两隔室分别改为曝气池与沉淀池,使其成为厌氧耦合好氧一体化工艺,探索连续流条件下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实现条件.分别在厌氧区和好氧区接种厌氧颗粒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控制好氧区沉淀时间为1 h,好氧区C/N比由1逐渐降低至0.4,并逐步提高进水氨氮容积负荷[由0.89 kg·(m3·d)-1提高至2.23 kg·(m3·d)-1].经45 d的运行,在好氧区成功培养出成熟的亚硝化颗粒污泥,其外观呈黄色,结构密实、边缘清晰,出水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在80%左右.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FNA)共同抑制作用是实现稳定亚硝酸盐积累的关键因素.运行初期部分好氧颗粒污泥出现解体现象,好氧区产生大量絮体;但后期絮体逐步转化为小粒径颗粒污泥,表明一定数量的有机碳源有利于絮体颗粒化,而大量富集慢速生长的硝化细菌对颗粒的稳定维持起重要作用.
巫恺澄吴鹏沈耀良沈耀良李月寒徐乐中
关键词:游离氯游离亚硝酸颗粒化
同步脱氮除硫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促进反硝化脱硫工艺的工程化应用,从稳定运行的反硝化脱硫UASB中筛选出2株高活性自养反硝化菌H3和H7,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和生长及反硝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2株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分别与Pseudomonas stutzeri CONC12和Pseudomonas stutzeri 19smn4相似性为99.6%和98.9%。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分析,确定两菌株都为Pseudomonas stutzeri。对两菌株的生长和反硝化特性研究表明,菌株H3和H7的生长最适起始p H为6.94和6.88,最适反硝化p H分别为6.77和6.56。H3和H7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4℃和30.6℃,最适反硝化温度分别为31.4℃和31.2℃,两株菌种都为非耐盐菌株。
黄俊张诗颖王翻翻李月寒吴鹏宋吟玲
关键词:RDNA反硝化特性
超声波预处理污泥和厨余共发酵产短链脂肪酸的研究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城镇污水厂污水处理能力的显著提升,污泥量不断增加。如何实现剩余污泥(excess activated sludge.EAS)的减量化、稳定化与资源化已成为当前环保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将剩余污泥与餐厨...
李月寒
关键词:剩余污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