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亚丹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实验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预算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医
  • 4篇脉象
  • 3篇客观化
  • 2篇脉象特征
  • 2篇脉诊
  • 2篇模型建立
  • 1篇心病
  • 1篇医理
  • 1篇中医理论
  • 1篇无线
  • 1篇无线监测
  • 1篇弦脉
  • 1篇脉象仪
  • 1篇健康人
  • 1篇冠心病
  • 1篇分析仪

机构

  • 7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刘聪颖
  • 7篇汤伟昌
  • 7篇张亚丹
  • 1篇蒋颖

传媒

  • 4篇中国生物医学...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医平人脉象研究现状及模型建立的思考被引量:1
2016年
在中医脉象客观化研究中,健康人的脉象研究是基础。文章通过对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资料的整理、归纳,总结出目前中医健康人脉象的研究现状,并发现在健康人的脉象研究中,各学者研究重心都集中在健康人脉象分布以及影响健康人脉象的各种因素,最后都证实了健康人的脉象并不是按照定义所说的那么简单单一,因此笔者在现有的脉象采集设备及脉图分析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初步尝试建立中医健康人脉象模型,为中医健康评价提供参考。
张亚丹刘聪颖梁金兵汤伟昌
脉诊检测分析仪的研究进展与新思路被引量:18
2017年
文章从中医脉象物理变量监测分析为出发点,以采集脉象变量的脉象换能器为主线,对市面上各型中医脉诊仪进行了概述且对常见的便携式、穿戴式设备采集脉搏波的原理进行了总结。将目前中医脉诊仪的发展以及便携式无线脉搏监测系统的应用与中医脉诊理论做比较,并对传统中医脉诊仪和便携式无线脉搏监测设备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梳理分析。提出未来中医脉诊仪实现小型化、移动智能化的新思路,便于中医脉诊走进社区、融入家庭、贴近个人,以满足人们对自身健康监测的需要。
蒋颖刘聪颖张亚丹汤伟昌
关键词:脉诊无线监测
中医弦脉的标准化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文通过对中医弦脉关于古今文献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统计,归纳了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中关于弦脉的特征描述、临床意义、脉图及参数特征等相关资料,提出了一个用'定义、主病主治、脉图图谱、图谱参数'的框架来完整表达的思路,试图为中医弦...
刘聪颖梁金兵张亚丹汤伟昌
文献传递
中医脉象图谱及参数的标准化研究综述
本文通过对古今中医脉象图谱及参数的整理研究,发现中医脉名繁多、脉象体状杂乱、脉象检测仪器和脉象图谱参数标准不一,由此可见中医脉象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是目前中医药发展的瓶颈之一,如何能够通过对古今脉诊的研究,解决脉诊标准化...
刘聪颖梁金兵张亚丹汤伟昌
关键词:中医理论
文献传递
冠心病的脉象客观化研究概述
冠心病在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为此研究关于冠心病脉学特征现代化原理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冠心病的常见脉象、脉象血流动力学表现、脉象对冠心病诊疗的临床意义进行...
梁金兵刘聪颖张亚丹汤伟昌
关键词:冠心病脉象特征
文献传递
不同加压方法对压力型脉象仪检测结果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针对压力型脉象仪的加压方法进行研究,探寻更合理的脉象加压检测方法。方法:纳入152例健康受试者,分别采用正向加压和反向减压两种检测方法测试受试者的寸口桡动脉信息,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取脉压力变化值(△P)、压力漂移时间(t△P)、最佳取脉压力值(P)的变化。结果:与正向加压法比较,在每个压力段中,反向减压法的△P均明显缩小(P<0.01),t△P明显缩短(P<0.01),且反向减压法的最佳取脉压力值明显低于正向加压法(P<0.01)。结论:应用反向减压法检测脉象信息可减少压力传感器检测过程中的压力值漂移和时间漂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压力型脉象仪采集脉象时信号不稳定、采脉时间过长等问题。
刘聪颖梁金兵张亚丹汤伟昌
关键词:脉象仪
中医平人脉象研究现状及模型建立的思考
在中医脉象客观化研究中,健康人的脉象研究是基础.本文通过对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资料的整理,归纳,总结出已经取得的成果,提出不足,并对今后中医健康人脉象研究提出思考,以期中医脉象信息对健康人的健康状况评价有更大的意义.
张亚丹刘聪颖梁金兵汤伟昌
关键词:健康人脉象特征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