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小强

作品数:225 被引量:1,091H指数:16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4篇期刊文章
  • 41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4篇医药卫生
  • 17篇文化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7篇中医
  • 41篇肝癌
  • 30篇中药
  • 29篇原发性
  • 29篇原发性肝癌
  • 21篇癌患者
  • 20篇肝癌患者
  • 17篇教学
  • 16篇伤寒
  • 14篇原发性肝癌患...
  • 14篇证候
  • 14篇肿瘤
  • 13篇伤寒论
  • 12篇舌下
  • 12篇舌下络脉
  • 12篇中药复方
  • 12篇胃癌
  • 12篇络脉
  • 10篇中医药
  • 9篇制剂

机构

  • 22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6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沈阳药科大学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中国科学技术...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同济大学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上海市中医医...
  • 3篇湖北省妇幼保...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解放军第88...
  • 2篇苏州市中医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224篇岳小强
  • 54篇凌昌全
  • 38篇王丽娜
  • 32篇杨学
  • 26篇刘龙
  • 26篇辛海量
  • 22篇翟笑枫
  • 20篇刘庆
  • 19篇顾伟
  • 15篇刘煊
  • 15篇孙大志
  • 13篇修丽娟
  • 12篇李柏
  • 12篇朱德增
  • 10篇方凡夫
  • 9篇郎庆波
  • 9篇孙振
  • 9篇苏永华
  • 8篇李霞
  • 8篇郑国银

传媒

  • 18篇中西医结合学...
  • 12篇中医药导报
  • 9篇江苏中医药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9篇辽宁中医药大...
  • 6篇中医杂志
  • 6篇上海中医药杂...
  • 5篇浙江中医药大...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中国中医药现...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安徽中医学院...
  • 3篇河南中医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医教育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3篇中医学报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浙江中医杂志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10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28篇2016
  • 11篇2015
  • 18篇2014
  • 5篇2013
  • 19篇2012
  • 9篇2011
  • 15篇2010
  • 23篇2009
  • 18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2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则医案读五苓被引量:1
2009年
五苓散是《伤寒论》众多治水名方之一,在古今各种文献中五苓散多用于治疗"蓄水证"。本文从五苓散治疗"无排尿感"、"尿崩"、"湿疹"3则医案入手,联系《伤寒论》的相关内容,分析了五苓散证的病机与证治规律,认为五苓散适应证以"渴"为辨证眼目,治在水之气化而不在水之利下,病位涉及三焦,不拘上下表里。
杨学岳小强
关键词:五苓散辨证
中医学基础模块化教学改革初探被引量:4
2018年
笔者在对当前西医院校中医学基础课程的现状分析基础上,针对教学需求构建了创新教材,并在课程实施中将模块化教学模式运用于中医学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有效调动学生对中医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途径、考核评价、教学团队等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医学基础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赵颖岳小强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模块化教学教学模式
从“痰”论治胃癌的中西医结合实践被引量:18
2018年
中医药是我国恶性肿瘤综合防治领域的特色与优势。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医科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提出"痰"是贯穿胃癌全过程的核心病机,并结合实验和临床研究,构建了阐释胃癌病机的"胃癌痰证"理论,创制了以消痰为主的系列治法与方药。在"胃癌痰证"理论指导下,消痰方药可明显提高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本文介绍了"胃癌痰证"理论及消痰方药的治疗效果,并从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表观遗传学异常、侵袭转移、肿瘤微环境等角度阐释了消痰方药治疗胃癌的可能分子机制,深化了中医药防治胃癌的科学内涵。
岳小强魏品康
关键词:中国传统医学胃肿瘤痰证消痰
正交试验优选马齿苋提取物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优选马齿苋提取物的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药材中α-亚麻酸转移率、浸膏得率和浸膏中α-亚麻酸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α-亚麻酸含量,并对所得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综合3个指标结果确定最佳工艺。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将马齿苋提取液回收至无乙醇,加水至0.5g/mL,用10%的NaOH溶液调pH为7.5~8.0,5000r/min离心1min,沉淀加水至1g/mL,超声10min,5000r/min离心1min。结论:优选出的制备工艺稳定可靠,简便可行。
侯银环辛海量徐燕丰岳小强李敏路金才凌昌全
关键词:马齿苋Α-亚麻酸正交试验
对《内经》本科教学的几点体会被引量:2
2009年
根据当前中医高等院校中《内经》本科教学的现状,从明确课程定位、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和重视启迪思维方面提出了进行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岳小强杨学崔健
关键词:《黄帝内经》教学改革医学教育
从肝胆论治胃食管反流病被引量:3
2017年
阐明胃食管反流病的生理病理与病因病机,并结合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从肝胆论治胃食管反流病,强调肝、胆因素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孔祥军宋尚晋岳小强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辨证论治从肝论治从胆论治
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健康人“正常舌象”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健康人“正常舌象”进行微观比较,为舌诊的微观辨证研究提供必要的临床资料。方法:运用舌尖微循环检查及舌苔脱落细胞染色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健康人中的“正常舌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正常舌象”在健康人组中更为常见(38.89%),而在原发性肝癌组中则较少见(2.32%)。原发性肝癌组“正常舌象”舌尖微循环总积分和舌苔脱落细胞成熟指数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组(P<0.01,P<0.05)。结论:“正常舌象”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和健康人中均可出现,但两者在微观上却存在明显差异。
邓伟哲岳小强刘庆高静东任荣政凌昌全
关键词:微循环舌苔脱落细胞肝肿瘤
辟秽防感香囊预防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其免疫调节机制被引量:58
2010年
目的:观察辟秽防感香囊预防流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临床观察部分将幼儿园239例儿童按班级随机分为用药组(118例)和空白对照组(121例),用药组儿童佩戴辟秽防感香囊,连续观察45d,观察流感的患病率、病程,并记录其临床症状。动物实验中将4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免疫低下模型组、模型用药组和正常用药组,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制造小鼠免疫低下模型,造模后模型用药组和正常用药组给予辟秽防感香囊提取液滴鼻,连续用药1周后处死动物,检测其脾指数、T细胞亚群计数、血清γ干扰素(interfero nγ,IFN-γ)含量、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杀伤活性和呼吸道分泌物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含量。结果:用药组儿童的流感患病率和平均病程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发热、鼻塞流涕、咽部充血等症状和体征也较对照组有所缓解(P<0.05,P<0.01);动物腹腔给予环磷酰胺后,其脾指数、CD3+和CD4+细胞数、CD4+/CD8+比值、NK细胞杀伤活性、血清INF-γ水平及呼吸道SIgA含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提示处于免疫低下状态,当给予辟秽防感香囊提取液滴鼻1周后,模型动物的脾指数和呼吸道SIgA含量明显升高,CD3+和CD4+细胞数、CD4+/CD8+比值及血清INF-γ呈现上升趋势,但药物对正常动物的免疫功能影响不大。结论:辟秽防感香囊对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能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水平,尤其是提高呼吸道黏膜免疫功能。
刘龙岳小强王丽娜顾伟辛海量郑国银凌昌全
关键词:流感防御机制免疫标记物
从对“病”的认识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2005年
本文通过对“病”字古今含义的考察和对中西医学不周疾病观的比较,提出中西医结合的辨“病”观,尝试对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思路的内涵进行探索。
吕书勤岳小强
关键词:中西医学诊治思路疾病观
论以提高临证能力为中心的《金匮要略》教学被引量:1
2012年
中医的优势在临床,临床能力是其传承的关键。《金匮要略》是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著,作为一门临床基础课,肩负培养学生中医临床辨治能力的重任。因此,《金匮要略》的教学应时刻以提高临证能力为中心实施,而临床辨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课堂和课后全方位的系统教学。文章从课堂促学、课后导学两个方面,就如何围绕提高临证能力这个中心进行《金匮要略》的教学提出部分观点。
王丽娜杨学刘龙岳小强
关键词:金匮要略教学
共2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