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艳

作品数:74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9篇油菜
  • 27篇红壤
  • 13篇熟制
  • 13篇套播
  • 12篇三熟
  • 12篇三熟制
  • 12篇旱地
  • 11篇栽培
  • 10篇再生稻
  • 10篇套播油菜
  • 10篇作物
  • 10篇红壤旱地
  • 9篇稻田
  • 7篇栽培技术
  • 7篇土壤
  • 7篇季稻
  • 7篇红壤稻田
  • 6篇双季稻
  • 6篇水稻
  • 6篇利用率

机构

  • 74篇江西省红壤研...
  • 10篇江西农业大学
  • 7篇江西省蚕桑茶...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宜丰县农业技...
  • 1篇安福县农业技...

作者

  • 74篇吴艳
  • 56篇肖小军
  • 54篇郑伟
  • 53篇肖国滨
  • 51篇李亚贞
  • 50篇黄天宝
  • 39篇叶川
  • 29篇刘小三
  • 26篇陈明
  • 18篇余跑兰
  • 13篇孙永明
  • 12篇黄尚书
  • 8篇黄欠如
  • 8篇陈国钧
  • 6篇张昆
  • 5篇成艳红
  • 5篇熊文
  • 4篇李钟平
  • 3篇江新凤
  • 3篇钟义军

传媒

  • 5篇杂交水稻
  • 4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种业
  • 2篇江西农业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土壤与作物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茶叶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农技服务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作物研究

年份

  • 5篇2023
  • 9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20篇2018
  • 1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菜品种龙油668高产示范推广及栽培技术
2017年
阐述了江西省油菜生产现状,介绍了油菜品种龙油668示范推广措施及成效,规范了龙油668栽培技术,以期促进江西省油菜产业的发展,保障我国食用油安全。
肖小军肖国滨郑伟黄天宝吴艳刘小三余跑兰
关键词:油菜栽培技术
乙烯利催熟对谷林套播油菜成熟进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为使油菜角果成熟度达到一致,实现双季稻田套播油菜一次性机械化收获,以丰油730油菜为试材,选用40%乙烯利,采用4个药剂用量(0、3 000、4 500、6 000 m L·hm-2)和3个喷药时期(04-20、04-22、04-24)进行催熟试验,考察了油菜成熟进程、产量及品质。结果表明,药剂用量越大、喷药时期越早,油菜角果转色越快,脱水越明显,千粒重和产量下降也越明显;在籽粒品质方面,蛋白质、亚油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随着药剂用量增加,喷药时期提前而增加,而含油量、油酸、亚麻酸、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则表现出降低的趋势。在不明显减产的情况下,从催熟角果利于油菜机械收获角度考虑,生产上以油菜自然成熟前6~8 d喷施3 000 m L·hm-240%乙烯利,或油菜自然成熟前4~6 d喷施4500 m L·hm-240%乙烯利为宜。本研究结果为乙烯利催熟油菜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郑伟肖国滨肖小军李亚贞陈明刘小三黄天宝吴艳叶川朱昌兰
关键词:乙烯利
江西省茶叶主产地茶园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探讨茶园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在江西省茶叶主产地不同海拔、种植年限的茶园采集0~20 cm土壤样品,用于测定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含量并计算化学计量比。结果表明:(1)茶园土壤SOC、TN含量均值分别为13.84、1.37 g/kg,均高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达到Ⅰ级茶园肥力指标,而土壤TP含量均值为0.47 g/kg,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达到Ⅱ级茶园肥力指标;(2)土壤C∶N、C∶P、N∶P均值分别为10.97、32.61、3.49,均低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表明茶园土壤P具有较高的有效性,而土壤N相对缺乏;(3)随着海拔的增加,土壤SOC含量、C∶N、C∶P均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TN含量、TP含量、N∶P则变化规律不明显;(4)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SOC含量、TN含量、C∶P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土壤N∶P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土壤C∶N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土壤TP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建议在茶园经营过程中适当施加氮肥以维持氮磷元素平衡。
何绍浪林小兵黄尚书王斌强黄欠如吴艳孙永明
关键词:茶园土壤养分
油菜秸秆还田下施氮量对早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油菜秸秆还田和合理施氮不仅可以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可以减少因过量施氮带来的环境污染。随着油菜机械化收割的快速发展,油菜秸秆全量原位还田面积也迅速扩大。因此,研究油菜秸秆全量还田后水稻合理施用氮肥十...
肖小军吕伟生郑伟李亚贞张绍文肖富良黄天宝吴艳肖国滨
关键词:油菜秸秆还田施氮量早稻氮肥利用
文献传递
赣中北油稻稻三熟制再生稻优质品种筛选及气象因子对其米质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基于"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模式进行品种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赣中北地区种植的优质再生稻品种,并探究气象因子对再生季稻米品质的影响。以1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调查比较了头季、再生季水稻产量以及再生季稻米品质。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间再生季水稻产量差异显著,而头季与2季总产量差异较小,C两优608的再生季水稻产量最高,晶两优华占、隆两优608、天优华占和准两优608的2季总产量较高;(2)头季及再生季气象因子均能对再生季稻米品质产生影响,且再生季成熟前1个月气象因子对再生季稻米加工、外观和营养等品质影响较大;(3)稻米品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丰两优香1号、天两优616、深两优5814和晶两优华占等4个组合为再生季稻米优质品种。综合2季产量和再生季稻米品质,丰两优香1号和深两优5814的头季、再生季及2季总产量均表现较好,且再生季稻米品质较优,可作为适宜赣中北地区种植的优质再生稻品种。
张绍文李亚贞郑伟叶川肖小军黄天宝吴艳吕伟生肖富良陈明赖诗盛肖国滨
关键词:再生稻气象因子
水稻套播油菜研究进展、问题及对策被引量:5
2017年
阐述了近年来水稻套播油菜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稻套播油菜油稻共生期、种植密度、肥料运筹、杂草防治技术、角果化学催熟技术,针对目前水稻套播油菜技术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郑伟肖国滨陈明肖小军李亚贞刘小三黄天宝吴艳叶川
基于根系生长特征及作物产量的红壤坡耕地合理耕层厚度模拟被引量:1
2021年
为明确红壤坡耕地的合理耕层厚度。以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填充方式构建10、20、30、40、50 cm5个耕层厚度,模拟土壤理化性质等相同条件下不同耕层厚度对根系生长特征和花生单株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作物产量与耕层厚度的相关性,探讨增加耕层厚度下花生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不同耕层厚度对花生各生育期主根根长及开花下针期和成熟期根系生物量、根系活力影响显著(P<0.05);耕层厚度为30 cm可以保证花生根系生长和根系生物量形成所需的纵向空间,并维持根系活力在较高的水平。(2)不同耕层厚度对花生单株产量影响显著(P<0.05),花生单株产量随着耕层厚度的增加呈现先增长后稳定的趋势。(3)整个生育期主根根长与花生单株产量相关性呈极显著线性关系(P<0.01);开花下针期和成熟期花生根系活力、根系生物量与花生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耕层厚度可以通过影响花生根系发育进而影响产量的形成。(4)米氏方程符合花生单株产量与耕层厚度的关系(P<0.01,R^(2)=0.8097),30 cm的耕层厚度可以保证花生产量较高,进一步增加耕层厚花生的增产潜力较小(<5%)。
黄尚书钟义军黄欠如叶川何绍浪张昆成艳红吴艳
关键词:作物产量红壤坡耕地
油稻稻三熟制下双季稻高产品种特征
【目的】本文在早稻—晚稻—套播早熟油菜(油稻稻)三熟制下,筛选生育期适宜的高产水稻品种,系统研究早、晚稻高产品种特征,以期为油稻稻三熟制下水稻高产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参考。【方法】2015年和2016年在长江中游三熟...
吕伟生肖国滨叶川李亚贞陈明肖小军吴艳黄天宝肖富良张绍文郑伟
关键词:双季稻油菜三熟制
文献传递
有机肥全量替代化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7
2021年
为促进区域茶园科学合理施肥,以当地茶园推荐的化肥施用量为对照(CK),设置了6个梯度有机肥施用量作为处理,即:3000(FQ1),4500(FQ2),6000(FQ3),7500(FQ4),9000(FQ5),12000 kg/hm^(2)(FQ6),分析了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土壤养分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茶叶产量及产量性状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与CK相比,养分投入量相当(或更少)条件下施用有机肥造成了茶园产量及产量性状不同程度地下降(降幅为4.32%~32.28%),进一步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才可获得较好的产量及产量性状。与CK相比,有机肥施用量≥4500 kg/hm^(2)时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其中FQ6处理茶叶水浸出物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施用有机肥对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仅2019年FQ5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叶氨基酸含量及2020年FQ1处理显著降低了茶叶茶多酚含量(P<0.05);有机肥施用量对茶叶咖啡碱及酚氨比不存在显著影响(P>0.05),但一定程度提高了茶叶咖啡碱含量并降低了茶叶的酚氨比。与CK相比,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均可缓解茶园土壤酸化状况并显著提高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P<0.05);除FQ1处理,施用有机肥处理显著提高了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P<0.05);FQ1显著降低了茶园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而FQ5(2019年)和FQ6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分别表现出极显著增加和下降趋势(P<0.01),其中:CK与养分投入量相当条件下施用有机肥(FQ3处理)的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差异不显著(P>0.05);氮素盈余量、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施用量的关系分别呈线性(y=0.786x-115.04,P<0.01)和幂函数关系(y=635.28x-0.605,P<0.01),即随着肥料氮投入的增加,氮素盈余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呈增加和下降趋势。基于2019,2020年的茶叶产量反应,应用线性加平台模型拟合�
黄尚书孙永明孙永明江新凤吴艳何绍浪余跑兰余跑兰熊文
关键词:茶叶有机肥化肥土壤养分氮素利用
丘陵红壤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吴艳孙永明黄尚书何绍浪余跑兰江新凤熊文张昆雷礼文付小琴叶医群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