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淑红

作品数:8 被引量:36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教兴卫”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8篇急性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细胞
  • 6篇急性淋巴细胞
  • 4篇细胞性
  • 4篇淋巴细胞白血...
  • 4篇患儿
  • 4篇急性淋巴细胞...
  • 4篇急性淋巴细胞...
  • 4篇儿童
  • 3篇预后
  • 2篇阳性
  • 2篇粒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淋巴细胞性
  • 2篇急性淋巴细胞...
  • 2篇儿童急性

机构

  • 8篇苏州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张淑红
  • 7篇赵文理
  • 6篇孔令军
  • 4篇何海龙
  • 4篇柴忆欢
  • 3篇梁颖
  • 2篇计雪强
  • 2篇胡绍燕
  • 2篇季正华
  • 2篇王易
  • 1篇陈民
  • 1篇邵雪君
  • 1篇谢安慰
  • 1篇车琳
  • 1篇黄益萍
  • 1篇柏振江
  • 1篇王杭州
  • 1篇朱雪明
  • 1篇李莺

传媒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当代护士(下...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2010方案单中心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2010方案对单中心APL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9月47例初治APL患儿,男30例,女17例;中位年龄7岁(1.2~14.0岁);低危组11例,中危组20例,高危组1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对比低危组[白细胞(WBC)≤10×10^9/L,血小板(PIJT)〉40×10^9/L]、中危组(WBC≤10×10^9/L,P≤40×10^9/L)、高危组(WBC〉10×10^9/L)的临床疗效,并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各组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总体生存(os)率。结果3组患儿诱导期外周血WBC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096,P=0.00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为68.8%,高危组DIC发生的风险较低、中危组高(X2=8.217,P=0.016)。三氧化二砷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心电图异常、肝损害及过敏反应,经对症治疗可好转。高危组血液学缓解(HCR)率为93.7%,HCR时间为(39.3±2.7)d,分子生物学缓解(MCR)时间为(71.0±9.7)d;中危组HCR率为95.0%,HCR时间为(44.6±3.1)d,MCR时间为(80.0±8.2)d;低危组全部缓解,HCR时间为(32.4±2.3)d,MCR时间为(71.5±12.0)d。3组HCR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52,P=0.034),但HC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614,P=0.736),3组MCR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18,P=0.729)。高危组5年OS率为(93.34-6.4)%,EFS率为(86.7±8.8)%,低危组和中危组5年OS率及EFS率均为100.0%。结论单中心应用儿童APL一2010方案危险分层治疗APL患儿,危险度越高,诱导期DIC发生率越高,但最终取得了很高的5年EFS率。远期随访未发现ATO相关的神经系统毒性及第二肿瘤。
徐基昕孔令军蒋卫芹张淑红安粉艳赵文理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组患儿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高危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2008年8月至2013年3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初诊ALL患儿共421例,均采用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CLG)-2008-ALL方案危险分层并治疗,其中标危组148例,中危组191例,回顾性分析高危组8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预期5年概率无事件生存(pEFS)率及总生存(pOS)率。结果:82例病人中位随访时间64(3.0-76.3)个月;诱导化疗1个疗程后达完全缓解55例(缓解率67.1%),复发25例(30.5%)[以早中期复发为主,与标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死亡27例(32.9%);5年pEFS率及pOS率分别为57.20%和58.50%。单因素分析显示,Ph^+或BCR/ABL^+和第33天MRD>10^(-2)两项因素对EFS和OS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h^+或BCR/ABL^+具有独立预后意义,第33天MRD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LL高危组患儿具有诱导缓解率低、复发率高和5年pEFS率低的临床特点;存在有Ph^+或BCR/ABL^+是其预后差的独立因素。
张淑红安粉艳徐基昕孔令军何海龙柴忆欢赵文理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高危组预后因素
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致白质脑病二例被引量:5
2016年
例1患儿,男性,9岁6个月,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缓解2个月,左上肢无力1 d 入院。初诊骨髓涂片示: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0.91,免疫表型B 淋系表达,29种基因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阴性。脑脊液检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正常。按中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CCG)- ALL-2015方案低危组化疗,三联[阿糖胞苷(Ara-C)35 mg、地塞米松5 mg、甲氨蝶呤(MTX)12 mg]鞘内注射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VDLD 方案(长春新碱、地塞米松、门冬酰胺酶、柔红霉素)诱导化疗,第19天骨髓涂片示:原始+幼稚淋巴细胞占0.23,流式细胞术对微小残留病变(MRD)监测示0.35,归入中危组,第2个疗程后骨髓达缓解,缓解后行3次大剂量 MTX(HD-MTX)(5 g/m2)化疗,同时鞘内注射预防CNSL。
徐基昕孔令军张淑红安粉艳赵文理
关键词:儿童白质脑病甲氨蝶呤
ETV6/RUNXI(TEL/AML1)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梁颖赵文理张淑红安粉艳孔令军季正华计雪强邵雪君何海龙胡绍燕王易柴忆欢
以粒细胞肉瘤为首发表现的儿童t(8;21)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粒/髓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 or myeloid sarcoma,GS/MS)是一种少见的由原始粒细胞或不成熟粒细胞组成的髓细胞在髓外增生和浸润所形成的髓外白血病(extramedullary leukemia,EML),也称绿色瘤(chloroma),该肿瘤最常侵犯的部位为软组织、骨、皮肤、腹膜、淋巴结、骨及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眼等。
张淑红赵文理安粉艳车琳陈民王杭州李莺柏振江黄益萍朱雪明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粒细胞肉瘤首发表现文献复习髓外白血病髓细胞肉瘤
应用耳穴压豆防治白血病患儿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将9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采用自身交叉对照法随机分为A和B两组,化疗第1疗程,A组为观察组在应用常规止吐药(昂丹司琼)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B组为对照组仅应用常规止吐药。化疗第2疗程,A、B两组止吐方法交换,A组仅应用常规止吐药,B组在应用常规止吐药(昂丹司琼)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观察两组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结果常规止吐药物(昂丹司琼)联合耳穴压豆控制恶心、呕吐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使用药物昂丹司琼,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常规止吐药(昂丹司琼)可明显减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化疗后的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刘倩倩谢安慰张淑红
关键词:耳穴压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
ETV6/RUNXI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ETV6/RUNXI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儿童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采用巢式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3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546例忉诊ALL患儿进行ETV6/RUNXI融合基因检测,其中82例阳性表达[ETV6/RUNXI(+)组]。接受正规化疗且未检测出ETV6/RUNXl融合基凶的患儿共387例,将其归为ETV6/RUNXI(-)组。比较2组的临床特点和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及总体生存(OS)率。结果2组患儿在年龄、初诊白细胞数、第33天微小残留病(MRD)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TV6/RUNXI(+)组与(-)组的5年EFS率,标危(SR)组分别为(96.4±6.8)%、(80.9±2.0)%,中危(IR)组为(89.8±13.5)%、(92.3±4.9)%,高危(HR)组为(60.7±6.4)%、(60.1±5.2)%;2组5年OS率,SR组分删为(96.4-4-6.8)%、(95.0±4.3)%,IR组为(88.8±10.5)%、(90.0±7.2)%,HR组为(60.2±7.3)%、(62.3±6.5)%。2组患儿复发时间分别为(15.7±7.4)个月、(19.0±2.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V6/RUNXl(+)组患儿发病年龄多见于1~10岁,忉诊白细胞数一般〈50×109/L,且其第33天MRD水平较ETV6/RUNXI(-)组低。ETV6/RUNXI(+)组SR患儿5年的EFS率显著优于ETV6/RUNXl(-)组。
梁颖张淑红安粉艳孔令军季正华计雪强何海龙胡绍燕王易柴忆欢赵文理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预后
微量残留病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分层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ALL)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微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 RD)水平在B-ALL危险分层及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以流式细胞术监测3个不同时间点(即诱导化疗第15天、第33天和治疗第12周)的380例BALL患儿骨髓M RD与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和总生存(OS)率的关系。结果:患儿的年龄、初诊白细胞数、染色体、MLL、BCR/ABL、预处理反应、第33天骨髓MRD与患儿的5年EFS率密切相关。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MRD有标记和MRD无标记与患儿5年EFS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且各免疫表型与5年EFS率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84)。第15天MRD>10^(-2)(P=0.004)、第33天MRD>10^(-3)(P<0.001)、第12周M RD>10^(-3)(P<0.001)的患儿5年EFS率及总生存率减低与不良预后明显相关。第33天MRD<10^(-4)(阴性)、10^(-4)-10^(-3)、10^(-3)-10^(-2)、≥10^(-2)的5年EFS率分别为86.6±2.7%、77.5±4.9%、70.1±8.0%、44.8±9.9%(P<0.001);5年OS率分别为89.5±2.7%、80±4.9%、76.0±7.8%、53.2±10.1%(P<0.001)。结论:第33天M RD≥10^(-2)是B-ALL患儿5年EFS率和OS率显著减低的高危因素。缓解后动态监测MRD水平有助于预测B-ALL复发。
安粉艳张淑红孔令军梁颖徐基昕何海龙柴忆欢赵文理
关键词: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微小残留病疾病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