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新生儿
  • 2篇诊治
  • 2篇中耳
  • 2篇中耳炎
  • 2篇瘘管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中耳炎
  • 2篇迷路瘘管
  • 2篇畸变产物耳声...
  • 2篇耳声发射
  • 2篇耳炎
  • 2篇并发
  • 1篇代偿
  • 1篇代偿性
  • 1篇地塞米松
  • 1篇新生儿听力
  • 1篇诊治分析
  • 1篇诊治体会
  • 1篇妊娠
  • 1篇妊娠期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6篇孙鹏程
  • 5篇刘友利
  • 4篇梁勇
  • 4篇张威
  • 3篇杨衬
  • 2篇刘小龙
  • 2篇谭曼玲
  • 1篇李衍菲
  • 1篇李琦
  • 1篇陈婷
  • 1篇曾林燕
  • 1篇刘钊
  • 1篇韩晓燕
  • 1篇陈婷

传媒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中国听力语言...
  • 1篇2014第四...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诊治经验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4例(24耳)经手术证实的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有眩晕发作者18例,有听力...
张威梁勇孙鹏程
Over-under法与内置法Ⅰb型鼓室成形术疗效比较
2017年
目的比较Over-under法和内置法Ⅰb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行Ⅰb型鼓室成形术的28例(28耳)单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以Over-under法修补鼓膜且鼓室内放置明胶海绵15例(耳)(Over-under法组),以内置法修补鼓膜且鼓室内不放置明胶海绵13例(耳)(内置法组)。术后1月复查耳内镜及纯音听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频率及语频气导平均听阈的变化及鼓膜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移植鼓膜均愈合,鼓膜修补成功率均为100%;术后各频率气导听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Over-under法组手术前后0.25、0.5、1、2、4及8kHz平均气导听阈差分别为14.33±3.48、12.33±2.48、9.00±2.19、8.67±3.33、5.33±2.46、-1.00±3.56dB;内置法组分别为21.92±3.78、19.23±3.09、12.69±2.24、7.69±1.34、6.92±2.97、7.69±3.70dB,两组术后听阈均较术前降低;手术前后语频气导平均听阈差值Over-under法为10.00±1.91dB,内置法组为13.21±1.78dB,两组间听力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可行Ⅰb型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无论选择Overunder法还是内置法,鼓膜修补成功率相似,术后听力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
张威袁艺昕陈婷孙鹏程刘友利
关键词:鼓室成形术气导听阈
453例失代偿性耳鸣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估分析失代偿性耳鸣的临床特征。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2013-10-2014-07期间以主观性耳鸣为第一主诉的628例患者的基本信息,从中筛选出工作、生活、睡眠明显受耳鸣影响的失代偿性患者453例,分析耳鸣、耳鸣诱因、全身伴随疾病的基本特征及互相关系。结果:耳鸣人群中≤30岁组失代偿性所占人数比例最高,失代偿性患者中持续性耳鸣人数比例和响度VAS评分均数均高于代偿性组;失代偿性患者中非首诊占总数65.4%(52.2%的患者可以耐受,13.2%无法耐受);左侧颅鸣多于右侧、复调耳鸣在双侧耳鸣患者中出现的比例高于单侧(P<0.05);59%的患者有耳鸣诱发因素,44%的患者有全身伴随疾病(前3位分别为耳鼻咽喉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伴有疾病与不伴疾病的耳鸣严重程度人数构成比无差异。结论:失代偿性耳鸣人群具有耳鸣持续和响度VAS评分较高且在≤30岁组人数比例最高等特点,诱发因素与精神或躯体创伤存在密切的关系,伴随疾病具有按器官系统分类的显著特点。
刘钊梁勇孙鹏程杨衬刘友利李衍菲韩晓燕曾林燕何萍香
关键词:焦虑
84例母体产前应用地塞米松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果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对母体产前应用地塞米松的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结果的分析,探讨地塞米松对新生儿听觉系统的影响。方法回顾完成听力初筛的1021例资料完整的新生儿病例资料,记录母儿孕产期因素及DPOAE结果;将产前应用地塞米松的新生儿与未应用地塞米松及其他糖皮质激素的新生儿分别设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按照性别、胎数、胎龄、出生体重、Apgarl分钟评分、有无新生儿缺氧窒息、先天性听力损失家族史等因素进行1:1配对。采用McNemar检验和配对资料t检验对配对成功的2组共168例DPOAE通过率及各频率反应幅值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DPOAE右耳通过率为89.29%,左耳通过率为85.71%,双耳通过率为79.76%;对照组右耳、左耳及双耳通过率分别为94.05%、95.23%、91.67%,对照组通过率均高于观察组l两组左耳通过率及双耳通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左耳在5649Hz处,观察组DPOAE反应幅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左耳其余各频率及右耳各频率DPOAE幅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母体产前应用地塞米松新生儿的DPOAE通过率偏低,在部分频率DPOAE反应幅值较低。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听觉系统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引起临床注意。
孙鹏程梁勇谭曼玲杨衬刘友利刘小龙
关键词:新生儿地塞米松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妊娠期听力
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诊治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诊治经验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6-2013-06期间收治的24例(24耳)经手术证实的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进行瘘管试验及颞骨CT扫描,并比较两者诊断迷路瘘管的阳性率。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乳突根治术,术中均一期对瘘口处的病变组织进行清理,Ⅰ型、Ⅱ型瘘管取颞肌筋膜或乳突骨膜覆盖封闭瘘口,Ⅲ型瘘管以筋膜行半规管阻塞术。比较瘘管分型对患者术前、术后听力的影响。结果:慢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发生率为2.93%,术中发现23例瘘管位于水平半规管,1例位于后半规管。颞骨CT扫描阳性率为41.66%,瘘管试验阳性率为37.5%,2种方法对迷路瘘管的诊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瘘管分型对于患者术后听觉变化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结论:同时利用瘘管试验及CT扫描可能会提高迷路瘘管的诊断准确率,但试验结果阴性时并不可靠,术中探查所见是确诊迷路瘘管最重要的依据。应根据瘘管的分型、大小、患者听力以及术者的经验来决定手术方式。
张威袁艺昕孙鹏程陈婷班莫璐刘友利
关键词:迷路瘘管慢性中耳炎手术
1021例新生儿听力初筛结果与听力损失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通过对1 021例可能具有听力损失危险因素的新生儿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结果分析,探讨新生儿听力初筛未通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9-06-2012-01期间于我院产科出生,因各种原因入住我院新生儿科,并于住院期间完成听力初筛的1 021例资料完整新生儿病例资料,记录母儿孕产期因素及DPOAE。并对未通过病例进行电话随访;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DPOAE听力初筛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 021例(2 042耳)新生儿,听力初筛未通过137例(13.42%),其中双耳未通过51例(5.00%),单独左耳未通过47例(4.60%),单独右耳未通过39例(3.82%)。2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胎数、孕周、分娩方式、羊水过少、催产素、新生儿出生血糖、Apgar评分(1min)、孕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新生儿颌面部畸形、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出生后窒息等14个因素对DPOAE听力初筛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出生体重〈1 500g、多胎妊娠、Apgar评分(1min)〈5分、孕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新生儿颌面部畸形等5个影响DPOAE听力初筛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132、1.808、2.615、1.827、12.174;95%CI分别为1.466~6.691、1.120~2.917、1.317~5.336、1.130~2.953、1.986~74.632)。4电话随访的结果提示Apgar评分(1min)〈5分是言语发育的危险因素。结论: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中,出生体重〈1 500g、多胎妊娠、Apgar评分(1 min)〈5分、孕产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新生儿颌面部畸形是不能通过DPOAE听力初筛的危险因素,应对合并上述危险因素的新生儿加强听力监测。
孙鹏程梁勇谭曼玲袁艺昕杨衬刘友利刘小龙张威李琦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