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鹏飞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细菌纤维
  • 6篇细菌纤维素
  • 3篇纳米
  • 2篇纤维
  • 2篇纳米纤维
  • 2篇复合材料
  • 2篇
  • 2篇催化
  • 2篇复合材
  • 1篇导电
  • 1篇导电率
  • 1篇涤纶
  • 1篇涤纶非织造布
  • 1篇电催化
  • 1篇电催化氧化
  • 1篇电纺
  • 1篇性能研究
  • 1篇修饰
  • 1篇压缩力学性能
  • 1篇乙醇

机构

  • 8篇江南大学

作者

  • 8篇吕鹏飞
  • 5篇魏取福
  • 3篇王清清
  • 3篇李大伟
  • 2篇李国辉
  • 1篇王静
  • 1篇张海泉
  • 1篇黄机质
  • 1篇徐阳
  • 1篇宋明玉
  • 1篇黄婕妤
  • 1篇陆可钰

传媒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纺织学报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自编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3
2018年
为探索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以涤纶非织造布为基材,利用生物复合的方法,自编织制得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热重分析仪、表面张力仪、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亲疏水性、拉伸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涤纶非织造布中纤维被细菌纤维素黏附、缠绕、穿插,二者实现较好地复合;复合材料中出现羟基官能团,红外光谱图发生轻微地红移现象;复合后材料的热稳定性、亲水性得到改善;对比涤纶非织造布,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提高,且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随细菌纤维素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黄婕妤吕鹏飞姚壹鑫魏取福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涤纶非织造布复合材料
织物表面修饰细菌纤维素对碳纤维织物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为研究细菌纤维素(BC)对碳纤维织物性能的影响,以腈纶基织物和BC为原材料,淀粉为黏着剂,进行预氧化(升温速率为1℃/min,预氧化温度为250℃,预氧化时间为5 h)和炭化(升温速率为5℃/min,炭化温度为900℃,炭化时间为8 h)处理,分别制备了腈纶基碳纤维织物以及腈纶基/BC碳纤维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四探针测试仪、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对其形貌、导电性能、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腈纶基/BC碳纤维织物表面更平滑;表面纳米结构的修饰提高了纤维的电导率,且碳纤维织物之间的导电性差异减少,均在0.05 S/m左右;经表面修饰细菌纤维素(BC)的腈纶基碳纤维织物氰基转化率更加充分;石墨化程度相对提高,但影响不大。
吕鹏飞王清清李国辉魏取福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预氧化
载钯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膜用于乙醇的电催化氧化被引量:1
2018年
以发酵合成的细菌纤维素(BC)为载体支架,用一步化学还原法在BC上直接生长钯纳米颗粒(Pd NPs),制备出载钯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复合膜(Pd/BC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结果表明,Pd NPs比较均匀地分散在纤维表面及介孔中,粒径约为10 nm,载量约为19.0%。电化学测试如循环伏安(CV)、电化学阻抗谱(EIS)、计时电流(CA)、计时电位曲线(CP)等的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碳材料载体和Pt催化剂相比,Pd/BCF对碱性介质中乙醇电催化氧化的活性显著提高,且在反应中的抗中毒能力较强。
敖克龙李大伟姚壹鑫吕鹏飞魏取福
关键词:乙醇电催化细菌纤维素
光交联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细菌纤维素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2015年
通过紫外光交联与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不同比例的聚乙烯醇-苯乙烯基吡啶盐缩合物(PVA-SbQ)/细菌纤维素(BC)复合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复合膜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表征不同照射时间PVA-SbQ的交联程度;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对两相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研究;通过DCAT21表面张力仪、MTT测试法对该复合材料的表面亲水性及生物相容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PVA-SbQ与BC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两者在复合膜体系中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随着PVA-SbQ比例的逐渐增加,复合凝胶表面逐渐变得平滑;紫外光交联后,复合膜表面亲水性有所降低,单位面积吸水量提高;细胞活性测试证明了BC与PVA-SbQ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综合以上结论可知,这种材料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静王清清吕鹏飞魏取福黄机质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光交联水凝胶
细菌纤维素/碳纳米管柔性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其导电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以细菌培养生成的细菌纤维素(BC)为基材,碳纳米管(CNTs)为导电填充物,通过简单的物理吸附法制备出了BC/CNTs纳米复合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热重分析仪(TG)和四探针测试仪(FPT)对其形貌、结构、热学以及导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NTs均匀负载在BC膜上,CNTs的掺入使BC膜的热学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同时制备出的柔性纳米复合膜在不同弯曲角度下均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导电率为0.32±0.003S/cm,且性能稳定。这表明合成的纳米复合膜可作为柔性基材在生物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及其锂电材料等领域得到很好应用。
陆可钰吕鹏飞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碳纳米管纳米复合膜导电率
熔融静电纺制备超细取向纤维膜及其性能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熔融静电纺丝技术,利用高速滚筒制备超细取向纤维膜,以纺丝距离、纺丝电压、滚筒转速进行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究各个因素对纤维取向度和纤维直径的影响,确定制备超细取向纤维膜的最优化工艺条件。同时,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拉伸实验及接触角测量仪对超细取向纤维膜的结晶性能、机械性能及疏水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并与平板接收的无序纤维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纺丝距离为10cm、纺丝电压为10kV、滚筒转速为1000r/min时,超细取向纤维表面光滑,纤维直径较小,排列紧密,具有良好的取向度,且超细取向纤维膜结晶度有所提升,水接触角变大,表现出较好的疏水性。同时,经过热压后的超细取向纤维膜机械性能明显提升。
汪帝李大伟吕鹏飞宋明玉徐阳
关键词:聚丙烯
载钯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2017年
以细菌纤维素为原料载体,硼氢化钾为还原剂,采用水热还原法制得载钯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Pd/BCF)。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衍射(XRD)、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X)、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学(FT-IR)和热重分析仪(TGA)表征手段,研究了载钯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材料的微观形态、结晶度、组成成分以及热稳定性,均达到了相对理想的效果。反应3h后,钯纳米颗粒(PdNPs)在纤维上均匀分布,粒径约55nm。纳米纤维上Pd单质载量约19.40%,且Pd/BCF材料热稳定性较高,能承受250℃的高温。
敖克龙李大伟吕鹏飞王清清魏取福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微观形貌吉布斯自由能
废棉纤维生物复合材料压缩力学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糙皮侧耳真菌的菌丝体来替代传统的化学粘合剂来粘结废棉纤维并通过一定的后加工处理制备质轻环保的废棉纤维生物复合板材,并通过添加废旧烟梗和烟叶作为骨架材料来增强其压缩强度。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不同骨架材料的棉纤维生物复合板抗压载荷和压缩弹性模量都优于废棉纤维生物复合板;厚度为20 mm的废棉纤维生物复合板在合理的压缩范围内的抗压载荷达到12.35 k N,而添加了烟叶和烟梗的废棉纤维生物复合板的抗压载荷分别达到了10.16 k N和27.10 k N;最终制成的三种不同的生物复合材料其压缩弹性模量最高达到22.40 MPa,赋予了该生物复合材料特殊的静态压缩特性。
邱金帆李国辉吕鹏飞张海泉
关键词:糙皮侧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