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永明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干细胞
  • 5篇脂肪来源干细...
  • 5篇细胞
  • 3篇血管
  • 3篇扩张皮肤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愈合
  • 2篇原纤维
  • 2篇增殖
  • 2篇脂肪干细胞
  • 2篇脂肪间充质干...
  • 2篇烧伤
  • 2篇皮肤
  • 2篇胶原纤维
  • 2篇分化
  • 2篇ADSCS
  • 2篇FOXL2
  • 2篇创面
  • 1篇丁糖

机构

  • 12篇潍坊医学院
  • 4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费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2篇姚永明
  • 9篇杨彪炳
  • 9篇张泽敏
  • 7篇吴彩风
  • 3篇唐胜建
  • 3篇胡飞
  • 2篇张伟
  • 2篇李亚玲
  • 2篇张帆
  • 1篇张亮
  • 1篇朱顺文
  • 1篇王君
  • 1篇吴彩凤

传媒

  • 4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年份

  • 1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对兔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创面局部注射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兔皮肤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取1只新西兰大白兔脂肪组织,分离ADSC,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第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将24只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DSC组12只和对照组12只,在兔背部近臀部两侧各造成1个直径约5cm深Ⅱ度烫伤创面。于伤后第2天起ADSC组兔创面皮下注射2mL经EdU标记的ADSC悬液(浓度为5×10^5个/mL),对照组兔创面同前注射2mL无血清DMEM培养液,至创面愈合。每日观察2组兔创面愈合情况,记录其愈合时间。伤后第7、14、21、28天,2组各取3只兔,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愈合率;切取创面愈合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表达。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dU标记的ADSC在伤后第28天创面愈合组织中的分布,ELISA法检测伤后第7、14、21天创面愈合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EGF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ADSC组兔创面愈合时间为伤后(19.5±1.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3±1.5)d,t=d.50,P〈0.05。伤后第7天,2组兔创面均干燥,无明显渗出物,创周红肿逐渐消退;ADSC组兔创面愈合率为(15.1±2.4)%,与对照组的(13.7±3.1)%相近(t=1.20,P〉0.05)。伤后第14天,ADSC组兔创面干燥、结痂明显,创面愈合率为(73.1±5.7)%;对照组兔创面有少量分泌物、少量结痂,创面愈合率为(52.9±5.1)%,明显低于ADSC组(t=8.06,P〈0.01)。伤后第21天,ADSC组兔创面基本愈合,创面愈合率为(95.6±3.0)%;对照组兔仍有少量创面存在,创面愈合率为(78.6±3.7)%,明显低于ADSC组(t=9.73,P〈0.01)。伤后第28天,2组兔创面均完全愈合,愈合率100%,ADSC组兔创面愈合皮肤组织质地及微血管反应优�
姚永明阎贺张泽敏吴彩风张亮杨彪炳
关键词:烧伤伤口愈合间质干细胞移植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
脂肪来源干细胞对扩张皮肤组织增殖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是从脂肪组织分离出来的多能干细胞,可以向骨、软骨、脂肪等间充质细胞甚至上皮细胞分化.我们通过在兔皮下注射ADSCs观察其对扩张皮肤组织的影响.
张泽敏阎贺姚永明吴彩风牛常英杨彪炳
关键词:脂肪来源干细胞上皮细胞分化多能干细胞ADSCS间充质细胞
microRNA-130a抑制KGN细胞FOXL2基因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6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microRNA-130a在卵巢颗粒细胞KGN中过表达对FOXL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索microRNA-130a对KGN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人工设计合成靶向FOXL2基因的microRNA-130a模拟物,脂质体法将microRNA-130a模拟物转染入KGN细胞中,Trizol法和RIPA蛋白裂解法分别获取高纯度的细胞总RNA和总蛋白,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FQ-PCR)检测microRNA模拟物转染后细胞中FOXL2基因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FOXL2蛋白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microRNA-130a转染后KGN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成功转染KGN细胞后,阴性对照组FOXL2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mi R-130a转染组能显著抑制FOX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TT法检测各组KGN细胞的OD值及细胞增值率,microRNA-130a转染后能明显促进KGN细胞的增殖,与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源性的mi R-130a对FOXL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能明显促进KGN细胞的增殖。
李亚玲张伟梁惠宇周陆陆姚永明唐胜建
关键词:转染FOXL2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
不同浓度EGF对兔AD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兔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表皮细胞以及所需最佳浓度的实验研究,为组织工程在大面积皮肤缺损方面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方法:取2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的脂肪组织,体外分离、培养并传代ADSCs。实验分为诱导组和未诱导组,诱导组分别用5ng/ml、10ng/ml、20ng/ml的EGF进行干预,未诱导组用等量的生理盐水作空白对照。观察不同浓度的EGF对ADSCs诱导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于1周后对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及荧光定量PCR检测CK-19和整合素β(integrinβ)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显示诱导组细胞形态仍呈长梭形或多角形;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诱导组(10ng/ml组)表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K-19表达呈阳性,且其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组,未诱导组细胞呈阴性;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诱导组(10ng/ml组)表皮细胞的特异性因子CK-19和integrinβ的m 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其余组(P<0.01)。结论:表皮生长因子能够成功诱导兔脂肪来源干细胞定向分化为表皮细胞,且其最佳诱导浓度为10ng/ml。
胡亚暖姚永明张泽敏张帆王君杨彪炳
关键词:脂肪来源干细胞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细胞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兔扩张皮肤血管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在皮肤软组织扩张过程中,扩张皮瓣的成活很大程度取决于新生毛细血管的数量,文中探究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对扩张皮肤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数量的影响。方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取兔的脂肪组织,体外分离、培养ADSCs,行免疫荧光细胞染色对其予以鉴定;在兔背部埋置一30 m L扩张器;在实验组扩张皮下注射lm L ADSCs悬液;对照组仅注射lm L等渗盐水作对照;4周后完成扩张;取扩张皮肤组织,行HE染色并观察毛细血管断面数量;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情况,并对其微血管密度进行统计分析。用Elisa检测皮肤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实验组中毛细血管断面明显多于对照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CD31表达量增多,微血管密度实验组[(10.70±1.89)个/视野)]较对照组[(5.20±1.48)个/视野]明显增加(P<0.0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EGF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增高[(215.46±24.19)pg/m L vs(300.27±23.40)pg/m L,P<0.05]。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促进扩张皮肤中新生血管生成,从而增加了对扩张皮肤的血液供应作用。
张泽敏姚永明阎贺吴彩风牛常英谭慎兴唐胜建杨彪炳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皮肤扩张血管生成
脂肪来源干细胞对兔皮肤组织扩张速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在兔皮肤组织扩张过程中,通过局部皮下注射脂肪来源干细胞(ASCs)对皮肤组织扩张速率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脂肪,体外分离、培养ASCs,通过细胞免疫荧光表面标志物对其鉴定,并用EdU染色标记ASCs。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n=10)和对照组(n=10),于脊柱一侧文出1.5cm×1.5cm方形区域,并存其下置入30ml圆形扩张器1枚。实验组于扩张皮下注射ASCs悬液1ml;对照组仅注射无血清DMEM培养基1ml,恒压条件下定期注水并记录每次注水量,分别于第7、14、28天对扩张皮肤方形区域的面积进行测量,4周完成扩张。对2组扩张皮肤方形面积予以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切取扩张皮肤组织,行常规石蜡组织切片并对其行HE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CD31表达情况,并对其微血管密度进行判定;行ELIAS法检测其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采用WesternBlot对其表皮细胞特异性因子(CK19)行定性检测。结果实验组扩张皮肤厚度增加明显,且其扩张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CD31阳性区域表达量增多,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ELISA法测得实验组EGF和VEGF的表达增多(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CK19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脂肪来源于细胞能够促进扩张皮肤新生血管生成及组织再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皮肤组织的扩张速率,可获得更大面积的皮肤组织。
张泽敏阎贺姚永明吴彩风牛常英谭慎兴杨彪炳
关键词:脂肪组织干细胞软组织扩张术新生血管化
脂肪干细胞联合几丁糖对兔扩张皮肤组织即时回缩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联合几丁糖对兔扩张皮肤组织即时回缩率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脂肪,利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ADSCs并传代。取第3代细胞鉴别其表面特异性标记物;行成软骨及成表皮诱导,鉴定其多向分化能力。取40只2~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ADSCs组(B组)、几丁糖组(C组)、ADSCs+几丁糖组(D组)。各组均建立背部皮肤扩张模型;扩张器埋置前,C、D组于扩张器表面涂抹5 m L 2%医用几丁糖,B、D组在埋置部位皮下多点注射1 m L浓度为5×10~6个/m L的第3代ADSCs细胞悬液。埋置后常规注射扩张,4周后达预期容量。原位维持1周后,取材测量扩张皮肤组织即时回缩率,HE染色测量皮肤全层和表皮以及纤维包膜厚度,Masson染色观察纤维包膜中胶原纤维情况,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皮肤组织中微血管形成情况,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细胞鉴定示分离培养细胞为ADSCs,且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各组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D组扩张皮肤组织即时回缩率显著小于其他组,B、C组小于A组,B组小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染色示A、B组成熟期成纤维细胞较多,胶原纤维粗大且排列规则;而C、D组幼稚期成纤维细胞较多,胶原纤维纤细且稀疏。B、D组皮肤全层及表皮厚度、MVD均显著高于A、C组,C、D组纤维包膜厚度显著低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SCs移植可促进兔扩张皮肤组织再生以及血管新生,但对于纤维包膜无显著影响,而几丁糖可抑制纤维包膜的生成,两者联合应用对于抑制扩张皮肤组织的即时回缩具有协同作用。
姚永明张泽敏阎贺吴彩风胡飞杨彪炳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几丁糖扩张皮肤
脂肪来源干细胞对兔扩张后皮肤质量的影响
2015年
目的 探讨皮下局部注射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对扩张皮肤胶原纤维含量、微血管含量及皮肤厚度等的影响.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的腹股沟脂肪,体外分离,培养获取,鉴定ADSCs;随机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n=10)与对照组(n=10),每只兔背部皮下埋置1枚扩张器(30ml).实验组于局部皮下注射ADSCs悬液1ml;对照组注射无血清DMEM培养基1ml;完成扩张后,切取扩张皮肤组织,并对其进行HE染色,观察皮肤厚度及微血管密度;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情况;采用Elisa检测皮肤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量.结果 实验组扩张后,皮肤厚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lisa检测结果示:实验组bFGF较对照组表达量增多(P<0.05);实验组胶原纤维较对照组数量多,且粗大.结论 ADSCs能够促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提高扩张皮肤中胶原纤维含量及微血管密度,增加扩张后皮肤厚度,提高扩张皮肤质量.
吴彩风张泽敏姚永明阎贺牛常英谭慎兴杨彪炳
关键词:脂肪来源干细胞扩张皮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原纤维微血管密度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兔深度烧伤创面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背景:人体接触到热量较高的物质,正常组织被破坏的过程统称为烧伤,这其中包括:高热气体液体烫伤、明火烧伤、强酸强碱腐蚀烧伤、电击烧伤等。其中皮肤烧伤最为常见,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护屏障,皮肤烧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损伤过程。严...
姚永明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烧伤愈合胶原纤维
文献传递
不同配比冻存液对兔脂肪干细胞液氮冻存效果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究不同浓度配比冻存液对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冻存复苏后存活率及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新西兰大白兔的脂肪组织,体外分离、培养ADSCs并传代至第3代,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其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同时对其行成软骨及成表皮细胞诱导以证实其多项分化能力。将第3代ADSCs置于液氮(-196℃)中冻存,根据冻存液中培养基(DMEM)、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及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的配比不同分为8组:1含不同浓度FBS配比分组:A组(70%DMEM+20%FBS+10%DMSO)、B组(60%DMEM+30%FBS+10%DMSO)、C组(50%DMEM+40%FBS+10%DMSO)、D组(含有40%DMEM+50%FBS+10%DMSO);2含不同浓度DMSO配比分组:E组(55%DMEM+40%FBS+5%DMSO)、F组(50%DMEM+40%FBS+10%DMSO)、G组(45%DMEM+40%FBS+15%DMSO)、H组(40%DMEM+40%FBS+20%DMSO)。细胞冻存三个月后,对其进行复苏并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细胞计数计算细胞存活率;采用MTT法绘制复苏后细胞生长曲线,以测定其生长增殖情况。结果:细胞复苏后,通过细胞计数计算结果显示C、D组存活率明显高于A、B组(P<0.05),E、F、G、H四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MTT法结果显示C、D、F组的增殖曲线与未冻存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从兔脂肪组织中成功分离出了ADSCs,并且能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稳定生长,快速增殖;ADSCs冻存液比例选择以DMEM:FBS:DMSO=5:4∶1的冻存效果最好。
姚永明张帆张泽敏阎贺吴彩凤胡飞牛常英杨彪炳
关键词:脂肪来源干细胞液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