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英 作品数:7 被引量:44 H指数:3 供职机构: 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虚拟现实技术与医学教育 随着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促使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能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由于虚拟现实技术以其生动逼真的环境模拟、交互沉浸的学习体验必将带来了教育领域革命性改变.本文研究中将详... 曹文英 范文辉关键词:临床教学 虚拟现实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与血糖代谢水平的关系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与血糖代谢水平的关系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80例(A组)和血管性痴呆70例(B组),另选取同时期无痴呆者70例(对照组),测量三组入选者血糖各指标水平,并分析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和B组空腹血糖(FP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降解酶(IDE)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A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高血脂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均与FPD、IDE以及高血脂有较大关系,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与血管性痴呆有较大关系。 李梁蜜 方芳 曹文英 李承 冯裕星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血糖 偏头痛患者脑血管成像及造影检查65例分析 <正>目的:了解偏头痛患者的脑血管情况(脑动脉+脑静脉),探讨偏头痛的脑静脉机制。方法:对65例符合ICHD-2偏头痛诊断标准的偏头痛患者行头颅CTA+MRA+DSA检查,其中17例行DSA脑血管造影,仔细观察脑静脉期。... 范文辉 吴瑾 曹文英文献传递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血尿酸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01—2014-05我院收治的AD患者48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8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2组血尿酸水平、MOCA及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血尿酸水平及高血压均与AD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关(P〈0.05);经Partial相关性分析显示,记忆力、注意力与血尿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AD患者存在血尿酸水平降低现象,低血尿酸水平与A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 李梁蜜 方芳 曹文英 李承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血尿酸 偏头痛与过敏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8年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头痛,我国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偏头痛极易容易慢性化,"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GBD)研究,偏头痛是全球第六大致残疾病[1]。但因目前对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导致病人的治疗效果欠佳,接近一半的病人对疗效并不满意[2]。故了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对偏头痛的治疗及预防具有指导性意义。近一个世纪以来,不少研究发现偏头痛和过敏症常同时伴随存在,提出两者为共病的假设。过敏症也是一组临床常见的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胃肠炎、荨麻疹、哮喘和过敏性休克等疾病[3]。本文在国内首次对偏头痛及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了解偏头痛发病机制及指导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许梦雪 曹文英 吴瑾关键词:偏头痛 过敏症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老年痴呆的关系及叶酸、维生素B_(12)的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痴呆的关系及叶酸和维生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老年痴呆患者130例(痴呆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45例(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Hcy浓度,对高Hcy血症痴呆患者进行叶酸和维生素干预治疗,检测干预3周后患者血液Hcy、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结果痴呆组Hcy浓度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_(12)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不同痴呆类型患者Hcy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叶酸和维生素B_(12)低于对照组(P<0.05);高Hcy血症痴呆患者叶酸和维生素干预治疗后,Hcy水平显著降低,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高水平Hcy可能是老年人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叶酸和维生素干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体内Hcy水平。 李梁蜜 方芳 曹文英 李承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维生素 老年痴呆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抗凝治疗对患者转归的影响 2022年 观察D-二聚体水平是否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功能预后不良的因素,同时观察抗凝治疗是否可以改善高基线D-二聚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方法:9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D-二聚体正常组和D-二聚体升高组,其中D-二聚体升高组又分为未抗凝组和抗凝治疗组。观察D-二聚体正常与升高组入院时NIHSS评分的情况,同时观察抗凝治疗对D-二聚体升高组患者的影响。并比较三组患者90天时的mRS评分,以及发生出血转化的情况。结果:D-二聚体升高组的入院时的NIHSS评分高于D-二聚体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升高组的90天时mRS评分高于D-二聚体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抗凝治疗组与未抗凝治疗组的90天时m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颅内出血转化的情况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水平升高可能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抗凝治疗未能改善高基线D-二聚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曹文英 李承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