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鹏

作品数:71 被引量:646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水利工程
  • 21篇农业科学
  • 12篇天文地球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文化科学
  • 5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2篇径流
  • 10篇土壤
  • 8篇水土
  • 8篇水土保持
  • 8篇黄土高原
  • 7篇输沙
  • 7篇流域
  • 7篇归因
  • 5篇水沙
  • 5篇教学
  • 5篇归因分析
  • 4篇学成
  • 4篇生态
  • 4篇水资源
  • 4篇气候
  • 4篇径流变化
  • 4篇化合物
  • 4篇化学成分
  • 4篇降雨
  • 3篇典型流域

机构

  • 71篇西北农林科技...
  • 2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清华大学
  • 2篇南京水利科学...
  • 2篇长春市水文水...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杨凌职业技术...
  • 1篇美国农业部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1篇田鹏
  • 26篇穆兴民
  • 25篇赵广举
  • 11篇高鹏
  • 5篇傅建熙
  • 4篇周乐
  • 4篇李靖
  • 4篇赵海双
  • 4篇田坤
  • 3篇马亚团
  • 3篇冯贵颖
  • 3篇马养民
  • 3篇王莉
  • 3篇吴发启
  • 2篇丁克廉
  • 2篇王光谦
  • 2篇王江
  • 2篇王飞
  • 2篇傅旭东
  • 2篇张社奇

传媒

  • 8篇水土保持研究
  • 6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教育教学论坛
  • 3篇人民黄河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沙棘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泥沙研究
  • 2篇西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化工管理
  • 1篇化学试剂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有机化学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年份

  • 8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0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化合物的构性相关理论
傅建熙张坐省马养民赵永金田鹏
有机化合物的构性相关理论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有机化合物的构性相关规则。是在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指导下根据有机化学中大量的事实归纳总结出来的,它是阐明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之间因果关系规律的理论,是对有机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和由...
关键词:
关键词:有机化合物
黄土区SCS-CN模型径流曲线数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美国农业部开发的SCS-CN模型是较为常用的一种径流计算方法。模型中的CN值是模型中反映土地利用、土壤类型和土壤前期含水量的一个综合参数,其值的选择对于准确计算地表径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黄土高原地区杨青川流域、燕沟流域和西川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42场模拟降雨的径流资料,应用平均值法、中值法、算术平均值法、S对数频率分布法和渐近线法5种方法计算CN值,并利用CN值反推径流深。采用均值比较、模型评价指标的方法比较了5种方法计算的径流深与实测值的差异,根据相对隶属度最大最优原则确定最优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杨青川流域,最优的计算方法是平均值法,燕沟流域和西川流域的最优计算方法则是中值法,不同流域同一计算方法确定的同一土地利用类型CN值差异较大;单独进行草地和裸地的评价分析时,草地的最优计算方法是平均值法,裸地的最优计算方法是算术平均值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CN值的最优计算方法不同。
邓景成高鹏穆兴民赵广举孙文义田鹏田鹏
关键词:径流深黄土区
黄河中游区间干支流径流变化特征与归因分析被引量:20
2020年
为探究黄河中游径流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本文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水文情势突变指标及双累积曲线法对中游头道拐-花园口区间干流4个水文站及11条典型支流1957—2018年实测降雨、径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河中游干流站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显著性水平0.001),各站年径流发生两次突变,且都出现在1969年与1987年前后;区间11条支流多年径流深自1970s后显著减少,头道拐–龙门区间径流占整个中游区间径流的比例由2000年前的31%减至之后的23.5%,龙门断面以下区间占比则明显上升;人类活动对头道拐–龙门与龙门–潼关区间多年平均径流变化贡献率分别为62.68%和79.85%,坝库工程、引水灌溉及梯田林草等水利水保工程措施是黄河中游径流锐减的主要驱动力。
冯家豪赵广举赵广举田鹏穆兴民
关键词:黄河中游径流变化干支流水土保持
近549年来黄河天然径流量时间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天然径流量是流域气候及下垫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是流域水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深入探究长时间序列年径流量时间变化特征对流域水资源调控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基于黄河1470-2018年长时间序列天然径流量数据,综合采用EMD经验模态分解法、滑动平均法以及距平累积法揭示黄河549年间天然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与周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年天然径流量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随机特征,随年份不同呈现波动性变化,5%及95%频率的年天然径流量分别为337.0亿m^3和681.0亿m^3。采用距平累积法可将黄河近549年天然径流序列以1825年为界分为2个时期;黄河年天然径流量以2.8年变化周期最为显著,其次为23.8年、47.3年、5.6年、11.3年周期规律,出现该周期性规律主要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地极移动振幅变化因子的影响。
田鹏穆兴民穆兴民胡晋飞赵广举孙文义
关键词:黄河天然径流
南北过渡带典型流域径流变化归因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为探明中国南北过渡带不同河川径流变化的差异,采用线性趋势回归法与累积距平法对比分析了1975—2015年南北过渡带秦岭南麓汉江源武侯站与北麓渭河源武山站的径流变化特征,采用基于Budyko水热平衡方程的弹性系数法开展径流变化的归因识别。研究发现:汉江源区径流呈微弱减少趋势,渭河源区径流呈极显著减少趋势,分别于1990年和1993年发生突变;两流域年径流量均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特别是汉江源区,其径流对降水变化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降水、潜在蒸散发和下垫面变化对汉江源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5.23%、6.02%和28.75%,对渭河源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24.51%、26.62%和48.87%。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源区径流对人类活动影响更加敏感。
师润田鹏赵广举穆兴民邹易刘彦宁
关键词:径流变化气候变化
复合絮凝剂PAC-CTS对制药废水的絮凝效果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制备了无机-有机天然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AC-CTS,并探讨了其组成、投加量以及废水pH对制药废水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废水pH为6,复合絮凝剂组成中C为1/10,投加量为40 mg/L时,废水的色度和CODCr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3%和47%。优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AC。可见,复合絮凝剂PAC-CTS兼有无机和有机絮凝剂的优点,是一种使用范围较广的新型絮凝剂。
田鹏王莉邓红霞冯贵颖苏少林
关键词:复合絮凝剂壳聚糖制药废水
渭河水文情势变化评估及归因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河流水文情势关系着河流生态健康,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及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了渭河流域咸阳、华县与状头3个水文站径流变化特征(1965—2018年),结合IHA-RVA法综合评估河川径流水文指标改变程度,揭示了人类活动对水文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965—2018年渭河主干及子流域北洛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干流咸阳和华县站年径流减少速率分别为5.5×10^(7)m^(3)/a和6.8×10^(7)m^(3)/a,北洛河状头站年径流减少速率为8.0×106m3/a;咸阳和华县站年径流量突变年份均为1993年,状头站年径流量突变年份为1994年。对比突变前后水文指标变化程度,咸阳、华县与状头站水文整体改变度分别为48%,46%和50%,为中度改变。流量变化改变率及频率改变最为显著,水利工程与水土保持措施是河川水文情势变化的主因。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合理规划提供理论基础。
李欢玮赵广举穆兴民穆兴民田鹏
关键词:渭河流域水文情势归因分析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建议被引量:27
2017年
基于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1999年我国实施了浩大的退耕还林工程。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自新石器时代以来气候变迁和农耕文明前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造成气候和植被带的南移以及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破坏,指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对植被恢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区域气候改善都起到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水资源需求增加,承载力不足、耕地面积减少,短期内粮食产量下降、政策可持续性等问题,提出因地制宜,选择合适树种,利用节水措施以缓解水资源问题,基于生态、经济、社会价值最大化进一步优化土地配置,从工程后续的管理和维护上入手,提供合理的经济补偿,巩固已有的成果等建议,为以后更好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起到指导作用。
邓景成高鹏穆兴民赵广举孙文义孙文义田鹏
关键词:黄土高原退耕还林生态环境水资源粮食安全
高寒草地鼠兔干扰下不同地表类型的土壤属性特征
2022年
为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活动对高山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的影响,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为研究区,选取受高原鼠兔影响的草地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鼠兔扰动和有鼠兔扰动下的不同地表特征,将有无鼠兔扰动的地表划分为4种类型,分析了4种地表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地表类型草地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存在鼠兔扰动草地,洞口裸斑处土壤含水率、容重增加,土壤机械组成出现砂粒化发展趋势,土壤速效养分浓度升高,洞口裸斑处土壤碱解氮含量较扰动草地增加了41.31%,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在洞口裸斑处最高。(2)4种地表类型土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蔗糖酶活性在不同地表类型下无显著差异,洞口裸斑处脲酶含量最高为3.31 mg/(d·g),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有鼠兔扰动下的3种地表类型均显著增加。(3)通过对不同地表类型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得分排序为:Ⅲ>Ⅳ>Ⅱ>Ⅰ,鼠兔频繁活动的洞口裸斑处土壤质量较佳。鼠兔扰动对土壤性质影响显著,不同地表类型土壤质量存在差异。因此,鼠兔扰动改变了鼠洞周边土壤性质,使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高原鼠兔扰动影响下的草地土壤性质变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也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管理与保护提供参考。
杨嘉仪赵广举赵广举田鹏穆兴民田鹏
关键词: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土壤质量评价
农林院校实验室人员结构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7年
农林院校实验室人员结构及存在的问题根本上是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问题。
范淑君董恩梅田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