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祥
-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文山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病患者AFP、TP、ALB、SOD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在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病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组样本同时进行AFP、TP、ALB以及SOD的检测,对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和c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4个指标在肝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肝病患者与肝癌患者间的差异以及其对肝病的检测敏感度。结果正常对照组与肝癌组及肝硬化组的AFP、TP、ALB、SOD检测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肝炎组的AFP、ALB、SOD检测结果比对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检测结果显示,AFP、S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LB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肝癌组与肝炎组检测结果显示,AFP、ALB、S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检测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检验分析样本异常检出率可见3组中AFP、ALB、SOD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P阳性检出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患者血清AFP、TP、ALB、SOD与健康者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其异常检出率也随之增加,可作为指示肝病患者病情的检测指标。
- 陆兴热陈凤羽刘孝文资云菊樊晓东袁雕何祥朱德永陆昱
- 关键词:肝病患者总蛋白
- 抗CCP抗体、AKA和GPI抗原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19年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进展快,可致残,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关键。有研究结果显示,RA患者体内有多种抗原和抗体,如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等[1]。
- 陆兴热陈凤羽资云菊刘孝文袁雕何祥陆昱朱德永
- 关键词: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类风湿关节炎
- IL-1β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交互作用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IL-1β基因多态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在胃癌患者的分布或表达,探讨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胃癌发生的影响,以期为胃癌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6月就诊的胃癌患者80例作为胃癌组,同期体检的6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IL-1β基因多态性、Hp感染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中Hp感染的阳性率为73.9%,对照组为3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C/C在胃癌组与对照组中分别占10.0%和28.3%,C/T在两组中的分别占53.8%和53.3%,T/T在两组中的分布为36.2%和18.4%,3种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基因型在胃癌组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分别为8.8%、51.3%、39.9%与26.7%、56.7%、16.6%,3种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B的基因多态性在胃癌患者与健康者中的分布不同,T/T基因型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最高,而C/C基因型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最低,此外Hp感染与IL-lB的基因多态性间的交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胃癌的发生。
- 陆兴热陈凤羽杨德兴刘孝文袁雕资云菊何祥和润泞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
- 2009—2017年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文山州人民医院分离的8 820株E.coli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同时,对被检出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 ESBLs)E.coli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12年产ESBLs菌株阳性率最高,达65.40%;2014年检测出E.coli株数1 721株,占19.51%;E.coli菌株科室分布,泌尿外科最多1 961株;标本类型以中段尿为主;年龄分布集中在>45~60岁组,检出2 433株,占27.59%;药敏试验显示,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发生变化。结论 E.coli菌株检出率上升,产ESBLs菌株阳性率呈现先迅速上升后有缓慢下降的趋势。E.coli耐药形势严峻,医院应加强监测及耐药性分析,严格执行抗生素使用分级制度,定期反馈临床监测数据,为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 朱德永袁雕何祥汪华丽王建琼樊晓东秦华杨文勇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抗生素耐药分析
- 三七总苷对胃癌细胞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 陆兴热陈凤羽农英谭锐缪丽萍高仕萍刘孝文何祥陈彪樊晓东和润泞资云菊袁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