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龙
- 作品数:26 被引量:168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谷胱甘肽对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脑细胞内钙和脂质过氧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为研究谷胱甘肽对缺氧缺血脑损伤引起的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 ,利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模型 ,通过检测新生大鼠脑细胞内游离钙、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丙二醛 ( MDA)探讨谷胱甘肽对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影响。结果显示 ,谷胱甘肽(还原性 )预防可显著减少脑神经细胞内游离钙 ,但对脑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丙二醛 ( MDA)影响不大。提示谷胱甘肽可有效抑制缺氧缺血损伤引起的脑细胞内游离钙聚积 ,但不能影响 SOD和
- 易文龙
- 关键词:谷胱甘肽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细胞内钙脂质过氧化
- 龙牡壮骨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观察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评价龙牡壮骨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匹多莫德颗粒)平行对照、非劣效性检验、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计划纳入240例患儿,以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疗程8周,随访12个月。观察指标为疾病痊愈率、呼吸道感染次数、平均病程、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疗效、免疫指标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本次试验10家研究中心共入选受试者237例,其中,观察组118例,对照组119例。236例进入全分析集(FAS),210例进入符合方案数据集(PPS),236例进入安全性数据集(SS)。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疾病痊愈率为75.21%(88/117),对照组为73.95%(88/119),两组差值的95%置信区间(CI),FAS为1.26%(-9.85%,12.37%),PPS为3.81%(-6.28%,13.90%),在非劣界值为10%的条件下,治疗终点疾病痊愈率的非劣效检验成立,FAS,PPS分析结论一致。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次数及病程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等级疗效,治疗4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症状消失率,治疗4周,各单项症状消失率(面色少华、形体消瘦、少气懒言、气短、食少、纳呆、多汗、大便稀溏)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仅少气懒言、纳呆、多汗的消失率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指标基线及治疗后8周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观察组的CD8外(P<0.05),其余免疫指标,治疗前后的自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龙牡壮骨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改善疾病痊愈率非劣于匹多莫德颗粒,且药物安全性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祝新璐胡思源钟成梁罗红芳张云峰张月霞高茉丽冯海军吴娟丁樱孟牛安白玉华易文龙
- 关键词:龙牡壮骨颗粒反复呼吸道感染
- 大蒜新素治疗小鼠巨细胞病毒性心肌炎作用研究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大蒜新素对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性心肌炎治疗作用及其抗CMV机制。方法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大蒜新素治疗组(20只)、安慰剂组(20只)和正常对照组(20只)。大蒜新素治疗组接种MCMVK181后24h开始用大蒜新素一般剂量(25m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共14d;安慰剂组和正常对照组仅用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治疗后第3、5、7、14天各处死5只小鼠,观察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损害;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小鼠心肌组织细胞因子IFNγ表达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小鼠脾核转录因子TbetmRNA表达强度。结果MCMV感染下调小鼠TbetmRNA和TH1类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P<0.01);大蒜新素能诱导MCMV性心肌炎模型小鼠转录因子TbetmRNA和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并显著改善MCMV感染小鼠心肌组织病理损害(P<0.05)。结论大蒜新素通过上调转录因子TbetmRNA表达进而促进TH1类细胞因子IFNγ分泌,诱导和促进TH1优势应答反应,增强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而发挥抗MCMV作用。
- 徐翼方峰董永绥向稚丹甄宏易文龙李革
- 关键词:TH1类细胞因子小鼠巨细胞病毒大蒜新素CMV感染MCMV
- 大蒜新素、双黄连、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小鼠MHV-3性暴发型肝炎的整体研究
- 目的:探讨大蒜新素、双黄莲、鱼腥草在整体水平抗小鼠肝炎病毒3型(MHV-3)感染效应。方法:建立MHV-3诱导的小鼠暴发型病毒性肝炎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小鼠存活时间、血浆ALT水平、肝脏病理改变和肝组织MHV-3病毒滴度变...
- 易文龙方峰甄宏周玉峰舒赛男李革宁琴严伟明
- 文献传递
- 双黄连、鱼腥草注射液抗鼠肝炎病毒3型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双黄连、鱼腥草在细胞水平对鼠肝炎病毒3型(murine hepatitis virus,MHV-3)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细胞培养、蚀斑试验测定病毒滴度;MTT法进行药物毒性试验;蚀斑抑制试验检测双黄连、鱼腥草的抗MHV-3活性。结果:双黄连半数中毒质量浓度(TC50)为6 100μg.m l-1,抗MHV-3病毒的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50)为304.9μg.m l-1;鱼腥草的分别为500、22.06μg.m l-1。治疗指数(TI)双黄连为20.07,鱼腥草为22.67。两种中药成分对MHV-3病毒的抑制作用均存在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P<0.01)。结论:双黄连、鱼腥草在细胞水平有显著的抗MHV-3作用。
- 易文龙方峰宁琴严伟明甄宏舒赛男周玉峰李革
- 关键词:双黄连鱼腥草
- 胸腺肽α1与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 2001年
- 目的:比较胸腺肽α1(Tα1)与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4例CHB病人随机分为A、B2组。A组给予胸肽α1 1.6 毫克皮下注射, 每周2次,疗程6月,B组给予干扰素-α1b 300万单位肌注,每天1次,14天后改为300万单位肌注,隔日1次,疗程6月,ALT复常率及HBV-M转阴率为考核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ALT复常率HBsAg,HBeAg与HBV DNA转阴率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停药后随访1年,A组ALT复常率,HBeAg与HBV 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2组HBsAg转阴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α1治疗CHB的远期疗效优于干扰素-α1b且无不良反应。
- 文启明易文龙
- 关键词:胸腺肽Α1干扰素-Α1B慢性乙型肝炎CHB
-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治疗进展被引量:23
- 2020年
-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较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构成较复杂,夏季高发,少数患者可出现多系统并发症,危害儿童健康。近年来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疫情报道较多,为了更好地了解及防治该病,现就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综述。
- 王涛易文龙
- 关键词:疱疹性咽峡炎病原学流行病学疫苗
- 大蒜新素、双黄连对小鼠MHV-3性暴发型肝炎模型的作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蒜新素、双黄连在整体水平抗鼠肝炎病毒3型(MHV-3)感染效应.方法:将小鼠分为:大蒜新素、双黄连治疗组大蒜新素、双黄连预防组,大蒜新素、双黄连预防+治疗组,感染模型对照组,每组18只,及正常对照组,6只.建立MHV-3诱导的小鼠暴发型病毒性肝炎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小鼠存活时间、血浆ALT水平、肝脏病理改变和肝组织MHV-3病毒滴度变化,综合评估两种中药制剂的预防和治疗效应.结果:各组存活时间,血浆ALT水平、肝脏病理改变和肝组织MHV-3病毒滴度差异明显.大蒜新素预防组、双黄连预防组较模型组的病毒滴度(PFU/mg)明显减少(4.20±0.60,3.63±0.15vs6.07±0.25,均P<0.05);预防+治疗组较治疗组的病毒滴度(PFU/mg)也明显减少(3.70±0.44vs4.53±0.55,P<0.05);预防+治疗组较治疗组的病毒滴度(PFU/mg)明显减少(2.67±0.59vs3.77±0.31,P<0.05),预防组与预防+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大蒜新素、双黄连预防效应优于其治疗作用,可能作为冠状病毒流行期间人群预防的候选药物.
- 易文龙方峰宁琴舒赛男李革
- 关键词:大蒜新素双黄连
- 乙、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92例临床分析
- 2001年
- 文启明易文龙
- 关键词: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 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研究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为研究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脑发育异常的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BABL/c胎鼠NSC,用含LacZ报告基因的重组小鼠巨细胞病毒RM461感染NSC,X-gal染色监测感染过程,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PCR检测受染细胞及培养上清中病毒DNA及观察培养上清接种到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的细胞病变效应,了解RM461对NSC的感染情况。通过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化细胞比率,研究RM461对NSC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RM461感染NSC48h后细胞出现肿胀、体积增大、神经球边缘的细胞发生脱落和死亡,细胞形态的改变随感染复数(MOI)的增加而更加明显;X-gal染色,24h受染细胞即可出现阳性改变,48h达高峰;RM461感染72h时,受染细胞及培养上清中病毒DNA呈阳性,培养上清接种到MEF后可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效应,电镜下受染细胞胞浆中存在病毒颗粒,细胞器肿胀明显;RM461可明显抑制NSC的增殖和分化,当MOI为1时,分化培养2d,感染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7.4±1.6)%和(8.9±0.8)%,远较未感染组[分别为(50.3±1.8)%和(23.4±1.3)%]低(P<0.01),且GFAP和NSE阳性细胞比率随MOI的增加降低更加明显。结论RM461可感染体外培养的NSC,并能形成产毒性感染;RM461可明显抑制NSC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导致干细胞死亡,这可能与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致脑发育异常有关。
- 周玉峰方峰甄宏付劲蓉易文龙李革董永绥
-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神经干细胞脑发育异常先天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