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鹏

作品数:31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8篇2型糖尿
  • 8篇2型糖尿病
  • 6篇梗死
  • 5篇动脉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4篇脂蛋白
  • 4篇溶栓
  • 4篇缺血
  • 4篇卒中
  • 4篇细胞
  • 4篇类固醇脱氢酶
  • 4篇急性
  • 4篇固醇
  • 3篇动脉内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性

机构

  • 22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市第一医...
  • 2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江苏省肿瘤医...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江苏省老年医...
  • 1篇南京市第一人...

作者

  • 31篇张鹏
  • 10篇高志强
  • 7篇王继荣
  • 7篇缪珩
  • 7篇鲁一兵
  • 6篇孙高慧
  • 5篇李云涛
  • 5篇戴瑛
  • 4篇蒋秀琴
  • 4篇马建华
  • 4篇李慧敏
  • 4篇毛晓明
  • 3篇高俊风
  • 3篇贾鹏
  • 3篇段磊
  • 3篇尹国平
  • 3篇李娟
  • 2篇胡蕴
  • 2篇刘玮
  • 2篇戴英

传媒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医学信息(下...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4第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百岁老年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及其转归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9年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百岁老年(≥100岁)住院患者的住院现况及其住院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检索南京地区十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病房出院的近5年年龄≥100岁的病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登记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验资料,计算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NLR)和休克指数(SI)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收集过去5年≥100岁住院患者共156例,平均年龄(101.0±2.1)岁。入院第一诊断前3位疾病分别为肺部感染47例(30.1%)、冠心病17例(10.9%)、脑血管疾病11例(7.1%)。百岁老年住院患者中死亡50例(32.1%),其中第1位的入院诊断为肺部感染20例(40.0%);合并痴呆,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1种、2种或多种基础病与百岁老年人住院患者死亡相关。死亡患者和好转患者在心率、SI、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血红蛋白、白蛋白、A/G、空腹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C反应蛋白和CCI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LR≥13.18、空腹血糖≥7.56 mmol/L、血尿素氮≥20.74mmol/L、C反应蛋白≥65 mg/L和CCI≥3可能是百岁老年人住院患者死亡预警指标(OR=48.91、3.43、1.22、6.55、1.55,均P<0.05)。结论肺部感染是百岁老年人最常见的入院原因和死亡原因,并发症增多增加百岁患者死亡风险;应利用CCI等评估指标,加强对百岁老年住院患者的综合评估和慢病管理,预防感染性疾病,降低住院死亡率。
王宇宋伟伟谌晓莉王志勇戴建欧阳晓俊刘莉莉刘瑜张鹏郭兆凌位云艳陈吉海袁炜炜赵卫红吴剑卿许伟
关键词:住院肺炎
动脉内注射巴曲酶治疗犬急性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动脉内注射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成年实验犬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用介入技术建立犬急性脑梗死模型,两组于建模6 h后用微导管经颈内动脉分别注入巴曲酶5 BU及生理盐水10 mL,用药结束后30 min6、0 min及120 min分别行脑血管造影复查,检查血管再通情况。同时两组分别在溶栓前30 min及溶栓后120 min抽取静脉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的血管数分别为10支和1支,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0.0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实验组PT、APTT、FIB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溶栓前后PT、APTT、FIB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4 h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动脉内注射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张鹏高志强李云涛戴瑛
关键词:巴曲酶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注射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Bell面瘫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早期治疗Bell面瘫的临床疗效和短期预后。方法 :回顾比较分析2009年1月—2015年9月219例Bell面瘫病例,其中GM1联合NGF组58例,GM1组55例,NGF组51例,未用特殊营养神经药物的基础组55例。所有病例基础治疗相同。通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House-Brackmann分级、Sunny Brook综合评分,评价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GM1联合NGF组在治疗后2、4周的House-Brackmann分级及Sunny Brook评分均明显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M1联合NGF组在治疗后4周的痊愈率(91.4%)明显高于GM1组(74.5%)、NGF组(78.4%)及基础组(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M1联合NGF早期治疗Bell面瘫,在面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和改善短期预后方面具有优势。
陆倩羚戴昕妤葛瑶琪戴瑛孙高慧陈玉山高志强李云涛张鹏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鼠神经生长因子BELL面瘫短期预后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脑电活动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入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脊液(CSF)后海马齿状回(DG)脑电活动的变化。方法制作右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右侧脑室注射体外培养胎鼠NSCs,通过神经电生理学方法,记录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NSCs移植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90min后再灌注14dDG的脑电活动,分析脑电频谱。结果大鼠脑电图显示,NSCs移植组较脑缺血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脑电活动恢复明显(P<0.05)。结论NSCs移植入CSF可修复局灶性脑缺血后的脑损伤,促进脑缺血后的脑功能改善。
李云涛高志强张鹏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脑电活动
UCP2在糖尿病小鼠下丘脑和海马中表达的差异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小鼠糖尿病脑损伤时,解偶联蛋白2(UCP2)对下丘脑和海马的作用差异。方法采用长期高脂饮食辅助链脲霉素(STZ)胰岛破坏法建立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给予UCP2抑制剂京尼平低剂量(5mg.kg-1.d-1)和高剂量(10mg.kg-1.d-1)连续灌胃2周。比较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下丘脑和海马组织中UCP2mRNA、蛋白和能量代谢表达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小鼠比较。结果与健康小鼠相比,糖尿病模型小鼠下丘脑UCP2表达无明显改变,但海马UCP2mRNA高表达(P<0.05);口服不同剂量的京尼平进行干预,下丘脑和海马UCP2表达呈非线性下降。结论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下丘脑和海马存在UCP2表达差异。
姚志文张鹏孙高慧李娟
关键词:解偶联蛋白2糖尿病海马下丘脑
11β-类固醇脱氢酶Ⅰ型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11β-类固醇脱氢酶Ⅰ型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1β-类固醇脱氢酶Ⅰ型基因内含子4内高杂合度微卫星DNA多态标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探讨这一微卫星多态在中国南京汉族人群121例正常健康者和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结果:该多态位点存在8种等位基因,CA重复序列分别重复13、14、15、16、17、18、19和20次,病例-对照群体分析结果表明,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总体分布差异无显著性(χ2=8.9944,Ρ=0.253)。但(CA)15等位基因糖尿病组频率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χ2=4.990,P=0.025),可以初步认为(CA)15等位基因可能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11β-类固醇脱氢酶Ⅰ型基因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有一定关系。
王继荣李慧敏张鹏鲁一兵蒋秀琴缪珩
关键词:2型糖尿病
PON1基因微卫星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对氧磷酶1基因(PON1)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择PON1基因附近高杂合度微卫星DNA多态标志,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探察这一微卫星多态在正常对照组与2型糖尿病组中的基因频率分布。结果:该多态位点存在4种等位基因,GT重复序列分别重复12、15、17、20次,病例与对照分析结果表示,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总体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14.10,P<0.01)。两组间基因型频率总体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12.72,P<0.01)。结论:南京地区汉族人群中对氧磷酶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相关。
张鹏李慧敏王继荣鲁一兵蒋秀琴缪珩
关键词: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DL,CysC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胱抑素C(CysC)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00名,根据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为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n=109)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n=191),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LDL、CysC水平与IMT值呈正相关(P<0.05)。(2)单因素分析示,非AS组和AS组两组间LDL(t=8.876,P<0.05)、CysC(t=7.985,P<0.05)、HbA1c(t=9.912,P<0.05)、Hs-CRP(t=12.461,P<0.05)、年龄(t=7.114,P<0.05)、UA((t=8.618,P<0.0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LDL、CysC、HbA1c、年龄是T2DM并A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LDL与CysC水平是T2DM并AS的独立危险因素。
张鹏蒋兰兰罗勇许向红袁璐马建华
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低密度脂蛋白胱抑素C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依达拉奉降低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前或后分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卒中研究协作组织共5家医院行rt-PA(0.gmg/kg)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急...
张鹏高志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前应用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在应用阿替普酶(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前预先使用依达拉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纳入2014~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登记系统中接受rt-PA静脉溶栓及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共135例。依据应用rt-PA静脉溶栓和依达拉奉的前后顺序,将病人分为依达拉奉前治疗组(67例)和依达拉奉后治疗组(对照组,68例)。分析2组病人在rt-PA静脉溶栓24 h、7 d后NIHSS评分,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溶栓后颅内出血和症状性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以及7 d、90 d死亡率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治疗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组24 h及7 d 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8.55)分比(11.88±8.30)分;(5.08±5.35)分比(8.60±7.91)分]。2组90 d良好预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73%比27.94%)。溶栓后,依达拉奉前治疗组脑出血发生率(9.1%比18.3%,P<0.01)、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2.0%比8.7%,P<0.01)明显低于依达拉奉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7 d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比4.9%),依达拉奉前治疗组90 d死亡率明显低于依达拉奉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比12.5%,P=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依达拉奉前治疗为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0.28,95%CI0.14~0.58)。结论在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中,rt-PA静脉溶栓前使用依达拉奉对90 d后神经功能改善效果优于溶栓后使用,同时可明显降低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
丁桂兵吴岩峰陈亮吴晋张鹏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阿替普酶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