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当归补血颗粒早期干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防治高血压肾损害肾间质纤维化及肾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根据用药时间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早期组选用8周龄SHR,晚期组选用12周龄SHR,并设置同龄WKY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早期组包括当归补血颗粒治疗组(DG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晚期组包括当归补血颗粒治疗组(G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早期组以当归补血颗粒6 g/(kg·d)灌胃,直至28周龄;晚期组以同样剂量当归补血颗粒灌胃,直至28周龄。尾动脉无创测压法观察各组大鼠血压情况,生化方法测定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的血肌酐、尿素氮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血管病变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的CTGF表达。结果:早期组DG治疗后SHR血肌酐、尿素氮、尿β2 MG、肾间质纤维化指数、血管病变评分、CTGF m RNA和蛋白表达均较NS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期组治疗后,DG组尿β2 MG、肾间质纤维化指数、血管病变评分、CTGF m RNA和蛋白表达与NS组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晚期组;当归补血颗粒治疗对SHR血压无影响(P>0.05)。结论:当归补血颗粒早期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高血压肾损害大鼠肾功能和肾间质纤维化病变及血管病变程度,这一作用与干预肾组织CTGF表达相关,与血流动力学无关。
目的观察氨基胍(Am i)与维生素C(V itC)合用是否可通过抑制糖基化和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起到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Am i,V it C和V it C+Am i治疗组分别ig Am i 100 mg.kg-1,V itC 100 mg.kg-1或V itC 100 mg.kg-1+Am i 100 mg.kg-1,每日1次,给药16周。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水平;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主动脉内膜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Am i和V it C可增加糖尿病大鼠的体重,但对血糖水平无影响;V it C降低TG、TC和LDL水平,显著提高HDL水平,Am i及V it C明显降低HbA1c和G-LDL水平,并增强主动脉HSPG表达。Am i+V it C的治疗作用较Am i及V it C更为明显,但所有的观察指标未恢复至正常组水平。结论Am i和V it C无降血糖作用,但可通过抑制糖基化和氧化应激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起到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采用UUO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依那普利组。依那普利组从造模前24 h开始以依那普利10 m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于造模后第14天处死大鼠,取梗阻侧肾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 PCR)检测肾组织IGF-1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IGF-1、α-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肾间质损伤指数逐渐增加,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逐渐增大,IGF-1、α-SMA蛋白表达增加,IGF-1 m RNA和钙黏蛋白表达减少。经依那普利治疗后,肾间质损伤指数和肾间质胶原相对面积下降,IGF-1、α-SMA蛋白表达减少,IGF-1 m RNA和E-钙黏蛋白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可通过抑制肾组织IGF-1表达抑制EMT,进而防治肾间质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