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宣

作品数:13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土壤
  • 3篇土壤盐
  • 3篇砒砂岩
  • 2篇盐渍
  • 2篇盐渍化
  • 2篇盐渍土
  • 2篇玉米
  • 2篇整治
  • 2篇土地整治
  • 2篇土壤盐渍
  • 2篇土壤盐渍化
  • 2篇毛乌素
  • 2篇空间异质性
  • 2篇灌溉
  • 2篇复配
  • 2篇成土
  • 1篇新增耕地
  • 1篇盐碱
  • 1篇盐碱化
  • 1篇盐渍土改良

机构

  • 13篇国土资源部
  • 10篇陕西省土地工...
  • 9篇陕西地建土地...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作者

  • 13篇赵宣
  • 9篇韩霁昌
  • 7篇王欢元
  • 5篇张扬
  • 4篇张海欧
  • 2篇童伟
  • 2篇郝起礼
  • 1篇李刚
  • 1篇宁松瑞
  • 1篇董起广
  • 1篇雷娜
  • 1篇把余玲
  • 1篇闫波

传媒

  • 2篇农村经济与科...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农业工程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增耕地土壤盐渍化调查及改良措施分析被引量:18
2017年
为了解定边县新增耕地的土壤盐渍化现状,对陕西省定边县盐渍化土壤面积较大的堆子梁镇新增耕地典型地块进行田间采样调查,并对采集的土样和水样及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定边县堆子梁镇王滩子村、小滩子村、白土岗子村的新增耕地调查地块内0~60cm土层的pH均呈强碱性(pH≥9),土壤全盐量较高;其中,白土岗子村调查地块的0~60cm土层全盐量最重,小滩子村次之,王滩子村最轻。3个调查地块蓄水沟内水样均呈碱性,全盐量322~1 462mg·L^(-1)。根据调查区域的新增耕地盐渍化现状,参考当地及邻近地区较成功的盐渍土改良经验,针对性的总结了耕作措施、地表覆盖措施、隔盐措施、化学措施、灌溉措施、植物措施等改良措施的原理及优缺点,以便为治理定边县盐渍化新增耕地提供技术参考。
宁松瑞韩霁昌郝起礼李刚闫波赵宣
关键词:盐渍土土壤改良灌溉新增耕地
西瓜枯萎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8年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种植中一种常见的土传病害,是限制西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枯萎病侵染的病理学原理、枯萎病发病的影响因素、致病机制和传播途径、防治技术和抗性基因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西瓜枯萎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赵宣
关键词:西瓜枯萎病
典型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土壤盐渍化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7年
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异质性和生态学过程,对沙荒地整治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毛乌素沙漠-黄土过渡带为研究区,结合布点取样和室内分析,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其pH、电导率、全盐含量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pH、电导率、全盐含量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44、5.13 mS·cm^(-1)和21.66 g·kg^(-1),变异系数范围为6.9%~73.3%,pH属于弱变异,电导率和全盐含量属于中等程度变异.2)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个指标的空间变异性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球形模型,块金值/基台值比值范围为8.6%~14.3%,均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构性因素对变异起主导作用;变程由小到大表现为pH<全盐<电导率.克里金插值图显示,pH、电导率、全盐含量整体呈条带状分布,连续性较好.pH值表现出随着地势的升高而升高的特点,而电导率和全盐含量则表现出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的特点.3)在垂直分布上,重度盐渍化区域的盐分有表聚现象,轻度盐渍化区域盐分垂直分布为先减少后增大.毛乌素沙漠-黄土过渡带土壤盐渍化的空间变异性与气候、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植被分布等有关,以地形因素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为主.
赵宣郝起礼孙婴婴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空间异质性影响因素
砒砂岩与沙混合比例对春玉米冠层结构及其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为探明砒砂岩与沙的不同复配比例对春玉米冠层结构、光合特性与最终产量的影响,在毛乌素沙地设置砒砂岩与沙体积比分别为1∶1、1∶2和1∶5的小区试验,于2014―2015年测定春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冠层开度、穗位叶净光合速率、产量以及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1和1∶5两种复配土与1∶2比例复配土相比,所种植的春玉米在12叶期、抽雄期、乳熟期具有较低冠层开度,在抽雄期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冠层结构更为优化,同时1∶2复配土春玉米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在各生育期均具有一定优势,这与该比例复配土在0~120cm深度土层内更佳的保水性具有一定关系。冠层结构与光合生理上的优势导致1∶2复配土春玉米百粒质量显著高于1∶1和1∶5复配土,产量最高,是适于在毛乌素沙地推广应用的砒砂岩与沙复配比例。
孙婴婴韩霁昌张扬张扬王欢元赵宣
关键词:春玉米冠层特征光合特征
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及发展趋势被引量:11
2015年
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工程技术手段是土地整治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该研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结合土地整治工作实践给出了4种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并对我国未来开展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张海欧韩霁昌王欢元童伟赵宣
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被引量:11
2016年
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和生态学过程,对沙荒地整治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毛乌素沙漠-黄土过渡带为研究区,结合布点取样和室内分析,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其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9 g/kg、9.65 mg/kg和106.84 mg/kg。3种养分的变异系数为40.54%—84.62%,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其中全氮变异系数最大,速效钾变异系数最小。(2)半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种养分空间变异性的最佳拟合模型均为高斯模型,空间自相关性均随着滞后距离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3种养分空间变异性的块金值/基台值比值在0.09%—32.82%,全氮、有效磷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结构性因素对变异起主导作用;速效钾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对变异起主导作用。(3)克里金插值图显示3种养分含量均表现为随着地势的降低而逐渐升高的趋势,全氮含量整体呈斑点状分布,插值图较破碎,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整体呈条带状分布,连续性较好。(4)毛乌素沙漠-黄土过渡带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与地形、地貌、植物分布以及非自然因素都有关,但是以地形因素的影响为主。开展沙漠-黄土过渡带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为开展沙荒地整治工程,生态系统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宣韩霁昌王欢元张扬郝起礼孙婴婴张海欧
关键词: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半方差分析
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生地·熟地中土壤有机碳及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的变化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索种植对新生土壤中养分及土壤结构的影响。[方法]设置了3种不同比例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并且分别在生地和熟地两种条件下对小区内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采样,测定有机碳含量和水稳定性团聚体质量分数。[结果]种植可以显著提高砒砂岩与沙复配土生地的有机碳含量,并且1∶2复配土的含量增加最大,其次是1∶5复配土,最后是1∶1复配土。熟地中,不同比例复配土中有机碳含量最多的是0-10 cm土层,大部分有机碳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中。生地中,3种复配土中〉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对比表现为1∶1复配土〉1∶2复配土〉1∶5复配土。熟地中,〉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对比表现为1∶2复配土〉1∶5复配土〉1∶1复配土。3种复配土的分形维数与生地相比均有明显下降。[结论]对于砒砂岩与沙复配土这种新生土壤,种植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改变土壤结构,改良土壤。
赵宣韩霁昌王欢元
关键词:熟地有机碳
陕北风沙滩区土壤盐碱化调查与治理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野外调查与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陕北风沙滩区王滩子村、白土岗子村、小滩子村3个地区典型盐碱地进行初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该区土壤盐碱化概况、成因及危害,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和利用,进而为该区域盐碱地资源的开发治理及次生盐碱地的改良提供基础参考。
把余玲韩霁昌郝起礼张扬赵宣雷娜董起广
关键词:土壤盐碱化
新疆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成因、研究热点、对策与方向被引量:1
2017年
荒漠——绿洲过渡带的生态系统稳定性直接影响着过渡带的演化方向,对于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搜集的方法,指明了新疆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从过渡带植物多样性特征、群落结构分布格局、土壤、水文条件等方面对新疆荒漠-绿洲过渡带的研究热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总结了防治经验,指出以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是系统研究荒漠-绿洲过渡带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过程,揭示了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机制,研发水土高效利用、地下水联合利用、荒漠植被与人工植被融合及过渡带生态保育等关键技术体系,研发绿洲生态产业技术,构建绿洲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赵宣赵宣
不同节水措施下玉米灌溉制度及其产量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设置6种不同的灌溉措施,即沙地正常灌溉(T1)、喷灌(T2)、滴灌(T3)、复配土(T4)、复配土+喷灌(T5)、复配土+滴灌(T6),结合玉米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的特点,研究不同灌溉方式以及灌溉制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找到可以在陕北沙地大面积推广的节水灌溉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T1的灌水定额,T2和T3处理分别节水30%和35%;在T4处理下,已经达到滴灌措施下的节水效果;T5和T6处理下的灌水定额分别比T1处理下的减少了54%和58%。T1处理下,该地区灌溉期水资源平衡差为负值,而T2、T3、T4、T5、T6处理下水资源平衡差均为正值,分别为454.95万、604.95万、604.95万、1 204.95万、1 279.95万m^3/(a·hm^2)。从产量来看,T6和T5处理下玉米每公顷产量比T1分别高出4 275 kg和3 825 kg,增产了76%和68%。复配土+喷灌和复配土+滴灌这两种综合节水灌溉措施是可以在陕北沙地大面积推广的。
赵宣赵宣王欢元韩霁昌孙婴婴
关键词:灌溉方式灌溉制度节水措施玉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