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海波

作品数:26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会议论文
  • 1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8篇地壳
  • 7篇地震
  • 7篇地震仪
  • 7篇海底
  • 7篇海底地震
  • 7篇海底地震仪
  • 6篇OBS
  • 5篇地壳结构
  • 4篇环礁
  • 4篇波速
  • 3篇岩浆
  • 3篇岩浆活动
  • 3篇剖面
  • 3篇陆缘
  • 3篇横波
  • 2篇地球物理
  • 2篇地震学
  • 2篇地震学研究
  • 2篇地质
  • 2篇典型剖面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南方海洋科学...
  • 5篇海南省海洋地...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东省地震局
  • 1篇多伦多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海南省地震局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中国科学院深...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26篇黄海波
  • 9篇丘学林
  • 5篇夏少红
  • 4篇黄海波
  • 4篇龙根元
  • 3篇赵明辉
  • 2篇贺恩远
  • 2篇赵中贤
  • 2篇张佳政
  • 2篇薛梅
  • 1篇王晓芳
  • 1篇王强
  • 1篇王强
  • 1篇刘晨光
  • 1篇吕作勇
  • 1篇郭兴伟
  • 1篇孙龙涛
  • 1篇许鹤华
  • 1篇郝天珧
  • 1篇郭建

传媒

  • 4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中国科学院计...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2016中国...
  • 1篇2017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海—西太平洋典型剖面(南幅)揭示的微陆块-窄洋盆构造格局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编制最新地学成果图件的需要,我们整合了最新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成果,运用最新的技术方法,开展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地区典型剖面的编制工作.典型剖面(南幅)主要集成了南海地区近年来获得的广角地震探测资料,运用重-磁-震联合反演方法,结合拖网、钻井、地热、地质剖面等,以块体构造学说为编图思想编制而成.典型剖面(南幅)从华南以NNW-SSE向直抵苏拉威西海,穿过了多个构造单元,包括3个陆缘-离散地块区(华南块体—南海北部陆缘、中沙地块、礼乐—北巴拉望地块)、4个海盆区(西北次海盆、中央海盆、苏禄海盆、苏拉威西海盆)、2个俯冲-岛弧区(卡加延脊、苏禄脊),这些构造单元一起构成了西太平洋边缘独特的“微陆块-窄洋盆”构造格局.自古特提斯向欧亚大陆之下俯冲以来,该区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在形成这种构造格局的过程中,地壳处在不断消亡和生成的动态循环之中,同时构造应力也处在动态变化之中.通过对区域地球动力学的综合分析,认为这种微陆块-窄洋盆构造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位于三大板块交接的独特区域,以及受区域内复杂而丰富的俯冲作用的影响和制约.通过典型剖面编制工作,推动了中国海—西太平洋区域内大地构造和地球物理特征研究,为“跳出南海看南海”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范例,同时启发我们未来加强对邻区研究空白区域的探索.
黎雨晗黄海波黄海波贺恩远丘学林丘学林刘海龄
关键词:典型剖面
南海上地幔各向异性结构及动力学含义
2023年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会区,是西北太平洋一系列边缘海中最大的边缘海。关于南海的打开以往研究提出了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驱动挤出以及古南海俯冲拖拽等诸多模型。本文力图通过南海海盆及周边各向异性结构来约束南海演化机制。基于同济大学2012和2014年在南海中央海盆进行的两次被动源宽频带海底地震观测试验回收的10台OBS记录仪近1年的地震数据,本文采用三种不同的横波分裂方法,获取了中央海盆针对两次远震的XKS分裂结果以及南海周边20次区域地震提供的S震相分裂结果。SKS分裂结果显示,南海中央海盆下方存在快轴方向为NE-SW向的各向异性,其成因可能与海底扩张时期沿洋脊方向的地幔流以及南海海洋板块俯冲拖拽的地幔流有关。南海及其周边上地幔存在强各向异性,且不同方位观测到的各向异性不同,快轴方向与前人SKS横波分裂结果、GPS和板块运动一致,较好地对应了区域构造运动或者地幔对流模型。各向异性结果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驱动挤出模型以及古南海俯冲板块拖拽模型预期结果一致,与理想的地幔柱上涌驱动模型不一致。由于海盆各向异性观测特别有限,各向异性结果不能证实亦不能证伪“大西洋型”海底扩张模型、弧后扩张模型和板缘破裂模型,后续还需要更多的观测结果来证实或证伪上述模型。
薛梅李琳杨挺刘晨光华清峰夏少红夏少红黄海波霍达潘谟晗
关键词:横波分裂
南沙地块礼乐西海槽的地壳结构特征
2024年
OBS2019-2测线位于南沙地块礼乐西海槽附近,向北依次穿过礼乐滩、礼乐西海槽和南海海盆,测线全长300 km.该区域处于西南次海盆与东部次海盆过渡的关键区域.通过对OBS2019-2测线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计算模拟,得到最终的速度结构模型,模型显示洋壳区地壳厚度4~7 km,陆壳区地壳厚度9~19 km,洋陆转换带(Continent-Ocean Transition,COT)在模型120~170 km范围内,约50 km宽,地壳厚度6~9 km.同时模型揭示了一个低速带可能为中南—礼乐断裂,属于岩石圈级大断裂,推测其向南经过了礼乐西海槽.相较于东沙地块,OBS2019-2测线速度模型与穿过中沙地块的海底地震仪(Ocean Bottom Seismometer,OBS)测线速度模型具有相似的速度结构特征,因此推测礼乐地块与中沙地块相邻,共轭的可能性更大,两者在南海扩张前同属于华南大陆.
郭建丘学林黄海波
关键词:地壳结构海底地震仪
南海东部马尼拉俯冲带深部结构探测与研究--三维OBS探测与OBEM骨干剖面探测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之一,在其东部边界,由于南海洋壳沿马尼拉海沟向东俯冲至吕宋岛弧之下,由西向东,形成了由南海海盆、马尼拉海沟、增生楔(高屏斜坡和恒春海脊)、弧前盆地(吕宋海槽)和火山弧(吕宋岛弧)组成的马尼拉俯冲...
赵明辉徐亚游庆瑜孙龙涛黄海波
南海残留洋脊被动源OBS观测实验及印支地块岩石圈结构
杨挺刘晨光夏少红裴彦良薛梅华清峰黄海波刘芳
珠江三角洲外海域岩浆活动的断裂通道
晚中生代时期华南沿海岩浆活动强烈,与古太平洋板块向华南的俯冲及其引起的底侵作用密切相关(Zhou et al.,2006)。位于华南与南海地块连接处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其基底由一系列被北东向、东西向以及北西向断裂所切割的断...
黄海波吕作勇丘学林
关键词:岩浆活动地震波速度下地壳断裂带珠江三角洲
文献传递
南海西沙地块地壳结构的地震学研究
黄海波
背景噪声成像揭示区域断层对华夏中部岩浆活动及矿床沉积的控制作用被引量:4
2022年
广东省位于华夏地块中部,发育有两条世界级成矿带,即南岭成矿带和东南沿海成矿带,在地理位置上与赣江断裂带和政和-大埔断裂带关系紧密.然而,断层对矿床沉积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尚未清楚.文章利用背景噪声成像和跨维度反演获得了三维地壳横波速度模型,结合区域地球物理模型,分析岩石圈浅部构造特征,并推断其与岩浆源、岩浆上涌路径和地表沉积之间可能存在的构造联系.结果表明,赣江断裂带和政和-大埔断裂带大致将研究区划分为不同的速度区域.北部的南岭成矿带表现为横波波速(Vs)和泊松比(Vp/Vs)低的地壳特征,可能为地壳重熔形成的长英质组分的影响.沿海地区下地壳高Vs异常可能与白垩纪岩浆上涌有关.两个成矿带之间存在一条壳内低速异常带,一直延伸到上地幔顶部,可能由于岩石圈地幔岩浆物质上涌引起地壳部分熔融,并通过主要断裂带上升到地表所致,同时为地表矿床提供了深部物质来源.次级北西向断层与低速带分布吻合,断裂带的发育有利于岩浆的运移.研究区中生代岩浆年龄向海逐渐变新,与低速带向海方向延伸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能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和俯冲方向转变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提出了华夏地块中部地区断裂控制模型,解释了中生代中期区域变形和岩浆作用的时空演化模式.
曹令敏袁怀玉赵亮赵明辉赵明辉郝天珧黄海波
关键词:赣江断裂带中生代岩浆活动
中沙环礁海域岩浆活动及其深部结构
<正>中沙环礁区由于水深较浅、暗滩广布,长期以来都是地球物理、拖网以及钻井调查的空白区。中沙环礁之上因不存在岛屿出露而缺乏钻井资料,但其东北部拖网岩石样品显示其基底可能受到晚中生代构造活动和岩浆作用的强烈改造。前期地球物...
黄海波黎雨晗丘学林龙根元
文献传递
南海南北陆缘两条典型剖面的地球物理特征及解释
丘学林黄海波赵明辉夏少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