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丽霞

作品数:11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肾小管
  • 6篇小管
  • 5篇蛋白
  • 4篇肾脏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紧张
  • 3篇血管紧张素
  • 3篇血管紧张素系...
  • 3篇增龄
  • 3篇肾素
  • 3篇肾素-血管紧...
  • 3篇衰老
  • 3篇紧张素
  • 2篇蛋白酶
  • 2篇蛋白酶抑制
  • 2篇抑制物
  • 2篇肾小管间质
  • 2篇肾小球
  • 2篇组织金属蛋白...
  • 2篇微分离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陈香美
  • 11篇彭丽霞
  • 5篇洪权
  • 5篇张利
  • 5篇师锁柱
  • 4篇刘航
  • 4篇吕杨
  • 4篇张雪光
  • 3篇何娅妮
  • 3篇王兆霞
  • 3篇朱晗玉
  • 2篇白雪源
  • 2篇谢院生
  • 2篇蔡广研
  • 2篇于志恒
  • 2篇崔世维
  • 2篇陈荣权
  • 1篇吕扬
  • 1篇冯哲
  • 1篇李建军

传媒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年份

  • 4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结石大鼠钠/二羧基转运蛋白1的表达及枸橼酸钾防治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研究肾组织钠/二羧基转运蛋白1(SDCT1)与低枸橼酸尿的关系以及枸橼酸钾的干预作用,探讨肾结石发病的分子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肾结石组及枸橼酸钾干预组。血、尿枸橼酸和草酸采用酶法测定,Northern blot检测大鼠肾组织SDCT1mRNA水平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SDCT1在肾组织的分布及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肾结石组第3天尿草酸水平显著升高,枸橼酸水平显著降低,同时肾组织SDCT1mRNA及其蛋白水平上调。第7天SDCT1mRNA及其表达产物增加更为显著,同时尿枸橼酸水平进一步降低,尿钙排泄显著增加,87.5%大鼠有中-大量的草酸钙结石形成。第14天上述改变更为明显,结石形成率达100%。枸橼酸钾干预组各时间点尿草酸水平与肾结石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尿枸橼酸水平显著高于肾结石组及对照组,肾组织SDCT1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肾结石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石形成率显著低于肾结石组;肾小管扩张、炎细胞浸润等病变也明显减轻。结论 肾组织SDCT1表达上调可能是低枸橼酸尿的重要原因,与肾结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枸橼酸钾可下调肾结石大鼠肾组织SDCT1的表达,对肾结石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
何娅妮陈香美于志恒吕杨师锁柱王兆霞朱晗玉彭丽霞
关键词:肾结石枸橼酸钾
不同水平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对大鼠肾脏增龄性改变的影响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研究长期抑制 RAS对老龄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观察福辛普利钠及缬沙坦对老年大鼠肾脏病理、纤维连接蛋白(F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1 )及转化生长因子 (TGFβ- 1 )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两组治疗均可降低老年大鼠的尿蛋白 ,减少肾小球细胞外基质 (ECM)面积、减轻肾小球硬化及肾小管间质损害 ;下调肾脏 FN、PAI- 1的基因表达 ,对 TGFβ- 1 m RNA的表达无影响 ,福辛普利钠与缬沙坦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长期抑制 RAS可减轻老年肾损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与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 (AT1 RA)具有相同的作用。
张利陈香美刘航彭丽霞张雪光洪权
关键词:肾素血管紧张素肾脏病理纤维连接蛋白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在老年大鼠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中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研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TIMP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在不同鼠龄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大鼠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变化 ,探讨其在老年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作用。 方法 选用 3月龄 (青年 )、2 6月龄 (老年 )大鼠制备UUO模型 ,采用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动态观察不同年龄大鼠UUO术后 3、7、14d梗阻侧肾脏的组织学变化和TIMP 1、TIMP 2、MMP 2、MMP 9等在梗阻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TIMP 1、TIMP 2及MMP 2、MMP 9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在对照组中 ,TIMP 1、TIMP 2仅微弱表达于青年鼠肾脏中 ,而在老年大鼠肾脏中其表达显著增加 (TIMP 10 84± 0 2 3vs 2 17± 0 85 ,P <0 0 1;TIMP 2 0 93± 0 12vs 2 31± 0 87,P <0 0 1) ,MMP 2、MMP 9在正常青年鼠与老年鼠肾脏中均有表达 ,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 ,3、2 6月龄大鼠梗阻侧肾脏的TIMP 1、TIMP 2及MMP 2、MMP 9在术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均显著增高 (P <0 0 1)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面积随UUO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且TIMP 1、TIMP 2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面积呈正相关 (TIMP 1,r =0 816 ,P <0 0 1;TIMP 2 ,r =0 85 1,P <0 0 1)。与 3月龄UUO大鼠比较 ,2 6月龄UUO大鼠TIMP 1、TIMP 2?
陈荣权陈香美崔世维蔡广研师锁柱谢院生吕杨彭丽霞
关键词: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老年大鼠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免疫组化法输尿管梗阻
EGFP/SDCT1融合蛋白表达、亚细胞定位信号分析、组织分布及电生理功能研究
2004年
从正常人肾中克隆低亲和力钠离子依赖二羧酸共转运蛋白1(sodium-dependentdicarboxylateco-transporter1,SDCT1,NADC1)全长基因,并将其和N端及C端缺失突变的SDCT1基因分别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表达载体中构建EGFP/SDCT1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然后将它们转染到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中表达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情况以确定其定位信号.双重PCR分析证实融合基因已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Westernblot显示融合基因已在细胞中得到表达.共聚焦显微镜分析显示正常人SDCT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膜上,与生物信息学的预测结果一致,而C端缺失的SDCT1基因转染的细胞,其绿色荧光位于细胞质,N端缺失基因转染的细胞,其绿色荧光主要位于细胞膜上.将体外转录的融合基因mRNA显微注射到爪蟾卵母细胞中表达并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细胞跨膜电流,结果在卵细胞膜上测定出了Na+内向电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DCT1主要表达于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管腔侧,而在远端肾小管、集合管、肾间质和肾小球中未见SDCT1的表达.上述研究表明,正常人SDCT1蛋白定位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管腔侧膜上,SDCT1蛋白的C端部分对于其合成后的迁移及靶向定位是必需的,人SDCT1蛋白的细胞膜定位序列可能位于其C端部分.
白雪源陈香美冯哲吴镝侯剀程根阳彭丽霞
关键词:融合蛋白亚细胞三羧酸循环肾小管电生理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表达失衡在衰老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意义被引量:36
2004年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TIMP)在不同鼠龄的单侧输尿管梗阻 (UUO)大鼠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变化 ,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方法 选用 3月、2 6月龄大鼠制备UUO模型 ,采用组织病理及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Western印迹等方法观察UUO术后3、7、14d不同鼠龄大鼠的肾脏组织学改变和MMP 2、MMP 9、TIMP 1、TIMP 2等在梗阻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情况 ;用明胶酶谱法检测UUO术后不同时间点MMP 2、MMP 9的蛋白水解活性。结果 在对照组 ,TIMP 1、TIMP 2仅微弱表达于 3月龄肾脏中 ,而在 2 6月龄大鼠肾脏中其表达显著增加 (P <0 0 1) ;老年鼠肾组织中MMP 2、MMP 9的蛋白水解活性显著低于 3月龄大鼠 (P <0 0 1)。与对照组相比 ,3月龄、2 6月龄大鼠梗阻侧肾脏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面积随UUO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TIMP 1、TIMP 2及MMP 2、MMP 9的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增高 (P <0 0 1) ,MMP 2和MMP 9的蛋白水解活性随UUO术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其活性的下降与TIMP 2及TIMP 1蛋白质表达的增加呈明显的负相关。与 3月龄鼠比较 ,2 6月龄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面积在UUO术后各时间点也明显增加 (P <0 0 1) ,TIMP 1、TIMP 2在肾组织中各时间点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显?
陈荣权陈香美崔世维蔡广研师锁柱谢院生吕杨彭丽霞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TIMP表达失衡衰老现象肾小管间质损害
衰老大鼠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变化及缬沙坦的调控作用被引量:4
2002年
为观察老年肾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随增龄的改变及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Ⅰ1型受体拮抗剂(AT1RA)后的影响,将雄性Wistar大鼠分为青年组、老年组及缬沙坦治疗组,测定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AngⅡ受体AT1aR mRNA、AT1bR mRNA及AT1R mRNA的表达。结果发现,与青年组比较,老年大鼠血浆肾素、AngⅡ水平明显下降,肾组织AngⅡ则明显升高,应用缬沙坦后肾组织AngⅡ水平进一步升高;老年大鼠肾脏AT1aR mRNA、AT1bR mRNA表达下调,AT2R mRNA表达则上调,应用缬沙坦可上调AT1aRmR-NA,但对AT1bRmRNA及AT2RmRNA表达无影响。研究表明,老年大鼠肾脏局部AngⅡ水平升高,两型ATR的基因表达与青年鼠相比则发生了不同改变;缬沙坦使老年大鼠肾组织AngⅡ水平升高,同时阻断了AT1R的作用,而AT2RmRNA水平未发生改变,有利于加强AT2R的作用。
张利陈香美彭丽霞刘航张雪光洪权
关键词:衰老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人钠/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1基因融合表达及其抗体制备被引量:14
2002年
利用DNA重组技术 ,将编码人钠 羧酸协同转运蛋白 1(hNaDC1)抗原表位区 (W138 Q2 19)的cDNA克隆至融合表达载体pGEX 5X 1,构建重组质粒pGEX hNaDCL6 .在大肠杆菌BL2 1中 ,经IPTG诱导 ,获得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 (GST) hNaDC1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 .以谷胱甘肽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 ,获得纯化的GST hNaDC1.以此为免疫原制备的抗hNaDC1抗体可特异性识别人类和大鼠肾组织以及小肠组织中天然的钠 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 1.利用该抗体 ,首次证实了hNaDC1基因编码产物分布于人肾组织近端肾小管刷状缘 ,与大鼠钠 二羧酸协同转运蛋白 1(SDCT1)分布一致 .
何娅妮陈香美于志恒吕杨师锁柱朱晗玉彭丽霞
关键词:抗体
低亲和力钠依赖二羧基转运蛋白随增龄表达变化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研究大鼠及人类肾脏低亲和力钠依赖(Na^+/)二羧基转运蛋白(NaDC1)随增龄的表达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肾脏衰老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Northern杂交、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化等方法对大鼠出生后1d、7d、1个月、3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少年、中青年、老年正常人肾脏 NaDC1的表达变化。结果 大鼠NaDC1 mRNA表达呈现随肾组织发育成熟表达逐渐增强,1个月达高峰,后随增龄表达下降的趋势(P<0.05)。Western印迹显示NaDC1蛋白随鼠龄增高表达逐渐增强,3个月达高峰,后表达渐降的趋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鼠及人类肾组织NaDC1分别表达于近端小管刷状缘,大鼠生后1d表达最弱,后表达渐强,到3个月达高峰(5.30±1.52比1.40±0.43,P<0.01),后呈现渐降的趋势(P<0.05)。人类肾组织NaDC1表达呈现随增龄渐降的趋势。结论 大鼠及人肾组织进入衰老时,NaDC1 mRNA及蛋白表达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可作为对肾脏衰老观察的指标之一。
彭丽霞陈香美洪权何娅妮李建军王兆霞
关键词:肾脏衰老免疫组化
肾小管基底侧钠/二羧基转运蛋白随增龄的表达变化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观察大鼠及人类肾小管基底侧钠 /二羧基转运蛋白 (NaDC3)随增龄的表达变化规律 ,并探讨其在肾脏衰老变化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Northern杂交、Western印迹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从基因及蛋白质水平观察大鼠出生后 1d、7d、1个月、3、12、2 4个月及少年、中青年、老年正常人肾组织NaDC3表达变化趋势 ,并利用生化方法测定大鼠血、尿枸橼酸。结果  ( 1)大鼠血及尿枸橼酸浓度随鼠龄增长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 2 )大鼠肾组织Northern杂交及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随鼠龄增长NaDC3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增强的趋势。 ( 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NaDC3表达于大鼠及人肾脏近端小管基底侧 ,从大鼠出生后 7d开始表达 ,后随鼠龄增长表达逐渐增强 ;在人类随年龄增长也呈现表达逐渐增强的趋势。结论 NaDC3可能通过枸橼酸等物质的能量代谢机制参与了机体的衰老过程。
彭丽霞陈香美刘航洪权张利师锁柱张雪光白雪源朱晗玉
关键词:肾脏衰老
应用激光微分离系统分析老年大鼠肾小球、肾小管及小动脉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因表达变化被引量:1
2002年
为了对肾脏不同组成部分进行精细研究,早在80年代人们即开始研究各种微分离方法,90年代激光微分离技术逐渐成熟,特别是90年代后期自动激光微分离系统的问世[1,2],大大推动了对各种疾病发病机制的精细研究,肾脏病的研究也在不断应用此项技术[3,4]。
张利陈香美彭丽霞王兆霞吕扬
关键词:老年大鼠肾小球肾小管基因表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