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敏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醉
  • 1篇多参数监护仪
  • 1篇阴道
  • 1篇阴道产
  • 1篇神经阻滞
  • 1篇神经阻滞麻醉
  • 1篇手术
  • 1篇手术部
  • 1篇手术部位
  • 1篇手术部位感染
  • 1篇手术室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切口
  • 1篇术后切口感染
  • 1篇术前
  • 1篇术前备皮
  • 1篇疼痛
  • 1篇切口
  • 1篇切口感染
  • 1篇全身麻醉

机构

  • 4篇乐山市市中区...

作者

  • 4篇赵敏
  • 3篇陈永红
  • 3篇施学莉
  • 1篇刘春鸣
  • 1篇罗明高

传媒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持续子宫下段压迫预防阴道产后早期出血的临床评价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验证并评估持续子宫下段压迫(lower uterine segment compression,LUSC)对预防阴道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产房经阴道生产的单胎,28-42周妊娠,年龄22-34岁的初产妇,按计算机生成的随机化列表分为LUSC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所有产妇均接受相同的产程管理.胎盘娩出后所有产妇行经腹子宫下段按压.LUSC组加行LUSC 10分钟,观察PPH至产后2小时.失血量的计算方法=吸引瓶里血量+纱布垫和手术单中的出血量,而后者=(湿重-干重/1.05).羊水由另一个吸引器收集,不包括在测量出血量之内.结果 研究时间内686例产妇进入研究,9例退出病例(A组4例,B组5例).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在第三产程出血量和产后出血总量以及PPH例数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持续子宫下段压迫能减少经阴道产后早期出血,并且简便易行.
施学莉陈永红赵敏
关键词:产后出血
麻醉准备室建立术前备皮区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麻醉准备室与病房术前一日备皮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方法将在病房术前一日备皮的患者定义为W组(Ward of Ourhospital),麻醉准备室备皮的患者为A组(Pre-Anesthesia Preparation Room),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备皮手术间隔时间,皮肤消毒前菌落计数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A组备皮手术间隔时间明显短于W组(P<0.05)。两组患者皮肤消毒前菌落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准备室建立术前备皮区可明显缩短备皮-手术间隔时间,可能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有一定作用。
陈永红施学莉赵敏
关键词:备皮手术部位感染
门诊手术室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介绍我院门诊手术室设立麻醉护士对麻醉护理质量的提高,以及带动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新技术开展的前期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门诊手术室手术麻醉的基本情况,按照时间段分为两组:麻醉组为2013年由麻醉护士按照研究中所确立的工作模式护理,对照组为2012年门诊手术室护士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手术期护理。统计指标:1两年来门诊手术量,麻醉量,接受神经阻滞及超声引导下的麻醉病例数,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的类型,手术间周转率及开台及时率。2对患者,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的满意度调查,采用百分制。结果:2013年的手术量,麻醉病例数,神经阻滞病例数,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病例数均2012年明显增长,其中后三项指标相应的相对比在两年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科手术间周转率与开台及时率在2013年由2012年的36.4%与64.9%分别提高到55.6%与77.3%。患者与麻醉医生的评分两年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专科化护理可提高门诊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带来麻醉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并有可能促进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新技术的开展,但是需要进一步规范化的发展。
陈永红施学莉赵敏
关键词:超声神经阻滞护理
脑电麻醉深度多参数监护仪用于全身麻醉的临床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脑电麻醉深度多参数监护仪用于全身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纳入全麻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50例,根据临床经验判断麻醉深度调整用药,B组50例,根据麻醉深度监测意识深度指数(IoC1)、疼痛伤害刺激敏感程度指数(IoC2)、肌电指数(EMG)参数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记录麻醉诱导插管时间,术毕清醒拨管时间,心率波动、血压波动不良事件、镇静、镇痛、肌松药物用量及调整用药频度等。结果B组患者诱导插管时间显著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用药频率调整次数显著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麻醉深度多参数监护仪用于全身麻醉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可缩短诱导插管时间,提高麻醉安全性。
刘春鸣黄泽良罗明高赵敏唐育民
关键词:全身麻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