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琪林

作品数:15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荧光
  • 6篇荧光定量
  • 4篇荧光定量PC...
  • 3篇血清
  • 3篇基因
  • 2篇荧光定量PC...
  • 2篇生成素
  • 2篇生殖道
  • 2篇危型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合酶
  • 2篇高危
  • 2篇高危型
  • 2篇病毒
  • 1篇胆碱酯酶
  • 1篇胆碱酯酶类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多态

机构

  • 12篇遂宁市中心医...
  • 3篇遂宁市人民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丹东市中心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遂宁市第三人...

作者

  • 15篇赵琪林
  • 5篇刘玉林
  • 4篇向玉
  • 3篇黄晓楠
  • 2篇赵明才
  • 2篇胥国强
  • 2篇丁波
  • 2篇李文楷
  • 1篇陈俊霞
  • 1篇李福宏
  • 1篇刘方久
  • 1篇刘永洁
  • 1篇杨娜
  • 1篇赵咏梅
  • 1篇刘禄
  • 1篇秦雪梅

传媒

  • 2篇中国性科学
  • 2篇医学信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医疗前沿...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及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FQ-PCR技术在乙肝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FQ-PCR和ELISA法同时检测693份初诊标本和治疗三个月前后231份复诊病人标本的HBVM和HBV-DNA。结果HBVM模式共16组,其中HBeAg(+)组HBV-DNA检出率98.3%,定量对数值均在6.49以上;HBeAg(-)但前S1抗原(+)组HBV-DNA检出率93.6%,定量对数值为4.48±1.40;HBsAg(+)HBcAb(+)前S1抗原(-)组HBV-DNA检出率51.6%,定量对数值为4.46±1.43;HBsAg(+)HBeAg(-)HBcAb(-)组HBV-DNA检出率16.7%,定量对数值为4.29±0.43;HBsAg、HBeAg、前S1抗原同为(-)组HBV-DNA检出率很低且定量对数值也低。大、小三阳患者治疗三个月后HBV-DNA定量对数值改变1.5以上者,分别为50.0%、31.4%;结论FQ-PCR定量检测HBV-DNA对乙肝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赵琪林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HBVM前S1抗原HBV-DNA定量
遂宁地区育龄妇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677位点多态性在遂宁市汉族育龄妇女中的分布情况,指导育龄女性合理补充叶酸,避免因叶酸代谢障碍导致叶酸补充不足,从而避免引起早产、自发性流产及各种新生儿出生缺陷。方法采用Taqman-MGB探针技术检测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该院进行孕前检查的2151例育龄妇女外周血中MTHFRC677T的基因型分布。结果该研究人群MTHFRC677T位点基因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3.1%、45.0%、11.9%,突变基因T的基因频率为34.4%。结论遂宁市汉族育龄妇女MTHFR基因677位点多态性与其他地区有较大不同。
向玉赵琪林刘玉林刘永洁吕姣姣
关键词:基因汉族育龄妇女
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早泄的关系
2022年
目的探究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早泄(PPE)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丹东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68例PPE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1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试者清晨空腹外周血并提取血清,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检测TPH2基因rs1007023基因型;调查观察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IELT),检测血清游离睾酮(FT)、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水平。结果两组TPH2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PH2基因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升高,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IELT明显降低,血清FT、LH、PRL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GG基因型比较,TG、TT基因型PPE患者IELT均明显升高,血清FT、LH、PRL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G基因型比较,TT基因型PPE患者IELT明显升高,血清FT、LH、PRL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E患者携带rs1007023 G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升高,其不同TPH2基因型间IELT及血清FT、LH、PRL水平有显著差异。
吕姣姣向玉赵思涵赵琪林李福宏
关键词:原发性早泄游离睾酮黄体生成素催乳素
四川遂宁地区8892例就诊者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尤其是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荧光法进行高危型HPV检测,2014年1月1日-2015年7月23日遂宁市中心医院对8892例就诊者(其中男性121例,女性8771例)进行了高危型HPV DNA检测。结果高危型HPV阳性1470例,阳性率为16.53%,其中男性60例,阳性率为49.59%(60/121),女性1410例,阳性率为16.08%(1410/8771)。高危型HPV检测感染年龄分布情况:10-20岁占2.11%;21-30岁占16.94%;31-40岁占31.02%;41-50岁占33.54%;51-60岁占7.90%;61-70岁占2.59%;71-80岁占0.68%;年龄不详者78例,占5.31%。结论定期HPV DNA检测,尤其是检测高危型HPV感染非常重要,可以预测发生宫颈癌的风险。
赵琪林
关键词:HPV高危型HPVHPVDNA检测宫颈癌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胆碱酯酶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胆碱酯酶(CHE)的相关性。【方法】测定并比较60例慢性乙肝患者(观察组)、50例同期健康体检正常人员(对照组)血清CHE、透明质酸(HA)、总胆汁酸(TBA)及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乙肝轻度、中度、重度组患者血清CHE、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A、TBA、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显著大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CHE、FIB水平随慢性乙肝病情加重而降低,HA、TBA随之上升,TT、PT、APTT随之延长,轻度、中度、重度组之间各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HE与HA、TBA、TT、PT、APTT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CHE对慢性乙肝病情严重程度能有效反映,其水平与HA、TBA、凝血四项指标相关。
秦雪梅赵琪林
关键词:血液凝固
195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分析
2004年
丁波李文楷赵琪林
关键词:泌尿生殖道感染聚合酶链反应病原体
遂宁地区83例尖锐湿疣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临床表现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遂宁地区尖锐湿疣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HPV)检测及病变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方法检测遂宁地区83例尖锐湿疣患者病变组织中的高危型HPV。结果:83例尖锐湿疣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率为79.5%;病变部位以外阴部发病率最高,占55.4%;尖锐湿疣患者发病年龄以20~40岁为最多,占61.4%;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也以20~40岁为最高,占82.4%。结论:遂宁地区尖锐湿疣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检出率较高,感染高峰年龄为20~40岁。
杨娜刘禄赵琪林罗启翅刘方久梁海桥
关键词:尖锐湿疣人乳头瘤病毒荧光定量PCR
三种检测方法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分别应用涂片法、PCR法和血清学方法检测结核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患疾病情况分为:肺炎组、肺结核组、肺癌组各30例,并选择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应用涂片法、PCR法和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并对三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等进行比较。结果涂片法的敏感度最低,而特异度最高,而血清学方法检测的敏感度最高,而特异度最低。结论涂片法、PCR法和血清学方法三种检测方法各具优缺点,临床医生应根据疾病的性质具体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赵琪林
关键词:涂片法PCR血清学方法
晚期肺癌患者血清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临床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采用二代测序测定肺癌患者血清EGFR基因突变状态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0例,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患者EGFR基因突变分布情况,并根据二代测序结果,将其分为EGFR突变组(n=37)和EGFR野生组(n=73),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癌症类型、TNM分期、吸烟史等临床特征,比较治疗效果及疾病进展生存期(PFS)。结果:二代测序方法共检测出19del、L858R、L861Q、S768I、G719X 5种EGFR基因突变,所占比例分别为45.95%、43.24%、5.41%、2.70%及2.70%;EGFR突变组中,女性、腺癌、吸烟史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突变组与EGFR野生组患者在性别、癌症类型、TNM分期及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GFR基因突变状态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症类型、性别、TNM分期及吸烟史有显著相关性(P<0.05);EGFR突变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EGFR野生组(54.05%vs 19.18%),PFS明显高于EGFR野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突变组受试者CE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EGFR野生组,CA125、CY21-1及SCC-Ag明显低于EGFR野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突变状态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性别、癌症类型、肿瘤分期以及吸烟史等临床特征及临床效果密切相关。
向玉刘玉林吕姣姣胡容赵琪林吴晓伟
关键词:肺肿瘤基因突变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核DNA在不同类型样本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核DNA在不同类型样本中的阳性率。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结核DNA检测的9020例患者,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类型的样本。结果 9020例患者中,检测结果阳性1220例,总阳性率13.53%;痰液检测5688例,检测结果阳性741例,总阳性率13.03%;肺泡灌洗液检测1799例,检测结果阳性363例,总阳性率20.20%;脑脊液检测704例,检测结果阳性40例,总阳性率5.68%;胸水检测559例,检测结果阳性35例,总阳性率6.26%;腹水检测62例,检测结果阳性6例,总阳性率9.68%;尿液检测193例,检测结果阳性35例,总阳性率18.13%;心包积液检测15例,检测结果阳性0例,总阳性率0。结论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核DNA具有特异、灵敏、快速、准确等特点,但临床医生应根据症状体征等选择合适的临床标本进行结核DNA的检测,将进一步提高阳性率,明确诊断。
刘玉林黄晓楠赵琪林向玉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