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兴

作品数:16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用药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减少
  • 3篇白细胞减少
  • 2篇药品
  • 2篇药品不良反应
  • 2篇药物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术后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内酰胺
  • 2篇内酰胺类
  • 2篇酰胺类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2篇结核
  • 2篇合理用药
  • 2篇肺结核
  • 2篇分枝杆菌

机构

  • 16篇遂宁市中心医...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作者

  • 16篇张兴
  • 13篇米佳丽
  • 2篇袁琳
  • 2篇顾平
  • 2篇张刘平
  • 1篇赵川
  • 1篇黄丽
  • 1篇贾映东
  • 1篇崔丽娟
  • 1篇何跃
  • 1篇李钟勇
  • 1篇冯敏
  • 1篇孙萌
  • 1篇刘静

传媒

  • 4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对肺结核临床特点的影响,以降低感染率,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的79例2型糖尿病合并结核感染患者为糖尿病组和同期住院未合并糖尿病的肺结核432例患者为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以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的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率糖尿病患者为9.1%、非糖尿病患者为6.0%;糖尿病组的中性粒细胞(0.5×109/L)和C-反应蛋白(17.8mg/L)均高于非糖尿病结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对结核患者的部分临床特点有一定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米佳丽尹怀文张兴
关键词:2型糖尿病结核分枝杆菌影响因素
癫痫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患者基本情况、剂型、用法用量等特点的关系,为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测定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价影响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及特点。结果遂宁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平均值高于达标浓度,日剂量、合用碳青霉烯类和肝药酶诱导剂是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达标情况的相关因素。不同剂型的达标率虽无显著差异,但缓释片、注射剂的达标率明显高于普通片剂。肝功能正常或轻度损伤患者的达标率为51.11%,明显高于重度损伤患者。血药浓度>100 mg·L–1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血药浓度<50 mg·L–1组和50~100 mg·L–1组。结论住院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临床药师应根据相关风险因素给出剂量调整的建议以及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米佳丽李晶张兴
关键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影响因素癫痫
一种便于定位的病理标本用包埋装置
本发明涉及病理标本包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定位的病理标本用包埋装置,包括有工作台、包埋机、滑轨和输送机等,工作台上连接有包埋机,包埋机上有两个出料管,工作台顶部连接有两个滑轨,两个滑轨为前后对称设置,工作台顶部连接...
崔丽娟张兴米佳丽赖柏安叶川
某地区1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治疗用药分析与药学监护
2022年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与药学监护重点,为临床COVID-19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20年3月10日前遂宁市发现的17例COVID-19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用药状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及其转归等情况。结果:17例COVID-19患者在定点医院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但重型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普通型和轻型患者;在药物治疗方面,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抗病毒药物和中成药的治疗,16例患者因合并有感染症状还使用了抗菌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有15例患者出现了以高脂血症、腹泻、恶心等为症状的药物不良反应,综合考虑不良反应发生与用药的时间关系,怀疑这些不良反应很可能均是由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所引起,但多数不良反应症状在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或好转。结论:COVID-19患者在定点医院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下均痊愈出院,但也发现不少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优化品种选择,同时加强对治疗用药的药学监护,以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张兴米佳丽赵川杨思芸
关键词:药学监护药物不良反应
68例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及营养药致不良反应报告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68例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8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年龄4 d^86岁;引发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维生素类和氨基酸类药物致不良反应病例数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7.94%(19例)、26.47%(18例);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反应、呼吸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1 d后和用药过程中。结论: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致不良反应与个体体质、给药途径等有关,联合用药可能加重不良反应,应加强用药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张兴米佳丽
关键词:营养药电解质药品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β-内酰胺类致白细胞减少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评价两种治疗方案对白细胞减少患者再次使用抗感染药物临床特点的影响,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收治的所有转归后再次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病例共70例,将其分为β-内酰胺类组和其他抗感染药物组,比较两组间患者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肌酐、尿素、ALT、AST情况。结果β-内酰胺组和其他抗菌药物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尿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肌酐、ALT、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导致白细胞减少的患者,转归后仍使用该类药物疗效显著。
张兴米佳丽尹怀文李钟勇顾平袁琳
关键词:白细胞减少Β-内酰胺类
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1年
分析胃溃疡应用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医院内科诊治的68例胃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分别采取西药三联疗法及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前者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就两组治疗情况展开观察。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有效率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更高,中医症候积分及血清炎性因子改善情况更优,P<0.05。结论:胃溃疡采取中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可降低炎症反应,促使幽门螺杆菌转阴,疗效可靠,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米佳丽张兴
关键词:香砂六君子汤胃溃疡临床疗效
2种降糖治疗方案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临床特点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价2种治疗方案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的影响,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的79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细胞数量、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发热情况在肺结核涂片阳性(PTB+)的肺结核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PTB-的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胰岛素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感染患者的部分临床特点有一定影响,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米佳丽张兴冯敏
关键词:糖尿病结核分枝杆菌
β-内酰胺类药物致患者白细胞减少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评价β-内酰胺类药物致白细胞减少患者再使用抗感染药物的影响因素,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方法将白细胞减少治疗转归后再次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病人共70例,将其分为β-内酰胺类组39例和其它抗感染药物组31例,比较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肌酐、ALT、AST的变化情况。结果β-内酰胺组和其它抗菌药物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肌酐、ALT、AS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导致白细胞减少的患者,转归后仍可使用该类药物。
米佳丽张兴
关键词:白细胞减少Β-内酰胺类
113例抗病原微生物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遂宁市中心医院抗病原微生物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上报的113例抗病原微生物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0岁年龄段发生的ADR构成比高(51例,占54.13%);导致ADR的10种抗病原微生物药中β-内酰胺类发生率最高,其中,头孢菌素类及青霉素类药物构成比较高,分别为31.86%和28.32%;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56例,49.56%)、消化系统损害(13例,11.51%)多见。结论:建议在临床应用中加强抗病原微生物药ADR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米佳丽张兴顾平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