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志华

作品数:9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充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排螺旋CT
  • 3篇X线
  • 2篇胆囊
  • 2篇胆囊癌
  • 2篇性病
  • 2篇体层摄影
  • 2篇结核
  • 2篇感染性
  • 2篇感染性病变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2篇病变
  • 1篇胆囊炎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断层扫描
  • 1篇断层摄影
  • 1篇断层摄影术
  • 1篇多序列成像
  • 1篇序列成像

机构

  • 9篇南充市第二人...
  • 4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仁寿县人民医...
  • 2篇广元市410...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眉山市第二人...

作者

  • 9篇雷志华
  • 3篇蓝玉梅
  • 2篇周业琴
  • 2篇印隆林
  • 2篇黄文光
  • 2篇杨开鸿
  • 1篇黄娟
  • 1篇程祝忠
  • 1篇宋彬
  • 1篇邓开鸿
  • 1篇蒋学英
  • 1篇张华山
  • 1篇张和平
  • 1篇罗伟

传媒

  • 3篇川北医学院学...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华西医学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7
  • 5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腰痛与腰椎比值及腰椎间隙比值的相关性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腰痛症状与腰椎比值及腰椎间隙比值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因腰痛于我院放射科行腰椎普通X线检查的60例患者为病例组,无腰痛主诉的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在腰椎正侧位DR上分别对L1-L5共5个腰椎体高度后中径比及相应的5个椎间隙长宽径比进行测量计算,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的计量资料。结果:病例组在L1、L2、L3、L4、L5椎体高度后中径比及椎间隙长宽径比(L1/L2、L3/L4、L4/L5、L5/S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比值呈上升趋势,依次为(1.10±0.09 vs 1.06±0.09)、(1.16±0.08vs 1.10±0.06)、(1.17±0.10 vs 1.11±0.06)、(1.20±0.12 vs 1.12±0.07)、(1.22±0.11 vs 1.14±0.10),(0.70±0.05vs 0.62±0.05)、(0.76±0.05 vs 0.71±0.04)、(0.77±0.05 vs 0.73±0.05)、(0.82±0.08 vs 0.79±0.06)。病例组和对照组的L2/L3椎间隙长宽径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0.72±0.06 vs 0.71±0.05)。结论:腰痛与腰椎体高度比及椎间隙长宽径比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为腰痛症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影像学检查。
雷志华张和平罗伟杨开鸿
关键词:腰痛DR腰椎间隙
腹膜后间隙感染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征象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结合解剖学基础 ,探讨腹膜后间隙感染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表现。方法 收集 30例CT扫描发现腹膜后间隙存在异常、经临床、实验室检查等证实为感染性病变的病例 ,分析其CT和临床资料。CT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后门静脉期扫描 ,并对CT数据进行冠、矢状位的多平面图像重组等后处理。结果 胰腺炎和肾脏感染是造成腹膜后间隙感染性改变的主要病因。依解剖区域的不同 ,炎症在腹膜后不同间隙内 (肾旁前间隙、肾周间隙和肾旁后间隙 )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和相应的CT征象 ;炎症的跨间隙蔓延现象也较普遍。结论 多排螺旋CT可以全面、准确地显示腹膜后间隙感染性病变的原发病灶、毗邻组织器官、炎症蔓延范围等解剖细节。
印隆林宋彬雷志华张华山
关键词:腹膜后间隙感染性病变多排螺旋CT炎症解剖学基础肾周间隙
支气管扩张症的CT诊断及评价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评价常规CT、HRCT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和/或临床症状、治疗随访证实,同时作了常规CT和HRCT的支扩30例。结果:常规CT中19例诊断为支扩,2例误为肺内结节,其余9例未发现支扩;HRCT中27例诊断为支扩,且同一病例检出病变的肺段数高于常规CT。结论:常规CT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有一定限度,HRCT诊断支扩特异性高,诊断准确率达90%。作为无创性检查,CT可作为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首选方法。
雷志华蓝玉梅黄文光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脑电图和脑CT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脑电图和脑CT在小儿痉挛性脑瘫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痉挛性脑瘫患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脑电图和脑CT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异常检出率。结果脑电图异常率为32.0%,合并痫样放电为39.1%,脑CT异常检出率为82.0%。二者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脑CT正常患儿中有14例(38.9%)脑电图异常,136例脑电图正常患儿中有103例(75.7%)脑CT异常。结论脑电图及脑CT均为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诊断中重要的检测手段,二者联合应用具有互补效应,可为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
雷志华
关键词:脑性瘫痪脑电描记术
3.0T MRI评估食管癌侵犯主动脉:多序列成像之间的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3.0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是否侵犯胸主动脉之间的差异,以判断最有价值的评价方法。方法收集我院经内镜活检证实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50例,术前均行3.0T磁共振同相位(Inphase)T_1WI、脂肪抑制T_2WI及动态增强扫描,评价食管鳞状细胞癌与胸主动脉之间的关系,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若采用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序列判断胸段食管癌侵犯胸主动脉壁,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高达91.3%、100%、92%;采用Inphase T_1WI序列判断胸段食管癌侵犯胸主动脉壁,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100%、88%;采用脂肪抑制T_2WI序列判断胸段食管癌侵犯胸主动脉壁,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3%、25%、86%。结论 3.0T磁共振多序列成像有助于判断胸段食管癌是否侵犯胸主动脉,以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其中以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序列最有价值。
雷志华程祝忠周业琴杨开鸿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高场强
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CT鉴别诊断
2007年
目的着重探讨CT对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厚壁型胆囊癌和30例慢性胆囊炎的CT表现特征,并作鉴别诊断。结果①厚壁型胆囊癌15例中,CT显示为胆囊肿大且壁不均增厚9例(33.3%),胆囊壁僵硬且边界不清8例(53.3%),胆囊壁连续性中断5例(33.3%),胆囊壁均匀强化13例(86.0%),肝门淋巴结肿大5例(33.3%),②慢性胆囊炎30例中,CT显示胆囊壁均匀增厚5例(16.7%),胆囊边缘模糊不清25例(83.3%),胆囊壁轻度强化30例(100.0%),胆囊周围积液、积气4例(13.0%),胆囊炎合并结石9例(30.0%)。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显示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CT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蓝玉梅邓开鸿雷志华蒋学英
关键词:厚壁型胆囊癌慢性胆囊炎
肾脏结核性空洞及化脓性空洞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05年
黄文光蓝玉梅雷志华
关键词:化脓性肾脏感染性病变肾脓肿肾结核肾实质
胆囊癌的多排螺旋CT征象分析
2005年
目的观察分析31例原发性胆囊癌CT诊断的价值和限度,并总结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征象。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胆囊区肿块12例。密度不均匀,胆囊腔缩小或消失;(2)胆囊壁增厚10例。呈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3)胆囊腔内软组织块影9例;其中合并胆囊结石和/或胆囊炎14例,肝脏直接受侵18例,累及胰和十二指肠5例,胆囊癌肝内转移10例,淋巴转移12例,肝内外胆管扩张9例,合并腹水6例。结论CT是诊断胆囊癌影像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且能较好地显示胆囊癌的内型、大小、邻近脏器受侵范围及转移等表现。
雷志华黄娟周业琴
关键词:胆囊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脑结核的多排螺旋CT影像分析
2005年
目的:评价脑结核的CT影像和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脑结核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对脑结核的检出率83.3%,主要阳性所见有:基底池渗出、结核瘤、粟粒结节、脑脓肿、脑梗死、脑积水及基底池钙化。结论:CT检查可为脑结核病人的病损类型、病变部位、累及范围提供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依据,同时对治疗及预后的判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雷志华刘学彬印隆林
关键词:结核计算机体层摄影影像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