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艳

作品数:16 被引量:109H指数:5
供职机构:简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4篇卒中
  • 4篇疗效
  • 3篇弹簧圈
  • 3篇动脉瘤
  • 3篇影响因素
  • 3篇卒中患者
  • 3篇微弹簧圈
  • 3篇颅内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脑卒中
  • 3篇脑卒中患者
  • 3篇颈动脉
  • 3篇梗死
  • 2篇弹簧圈栓塞
  • 2篇动脉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治疗脑梗死
  • 2篇栓塞

机构

  • 16篇简阳市人民医...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海南医学院附...
  • 2篇资阳市第一人...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16篇陈艳
  • 5篇张紫寅
  • 5篇李晓玲
  • 3篇唐建建
  • 3篇吴波
  • 2篇刘旭东
  • 2篇唐晓军
  • 2篇方英
  • 2篇何晓玲
  • 2篇付钟
  • 1篇胡发云
  • 1篇杨堃
  • 1篇程美雄
  • 1篇谭鑫
  • 1篇首峰
  • 1篇严华

传媒

  • 3篇四川解剖学杂...
  • 3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系统医学
  • 1篇护理学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霉素联合氯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应用青霉素联合氯霉素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确诊为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132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6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青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氯霉素,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外周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霉素联合氯霉素治疗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疗效显著、经济安全。
刘旭东陈艳张紫寅唐建建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青霉素氯霉素
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与Tan侧支循环评分预测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筛查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并探讨基于CTA的两种侧支循环评价量表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纳入13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均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采用基于CTA的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评分(r LMC)和Tan侧支循环评分(Tan)评价侧支循环,发病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预后(以病残或病死为主要结局指标)。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相关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an评分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最终纳入122例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180~270 min(OR=0.309,95%CI:0.134~0.713;P=0.006)和Tan评分0~1分(OR=7.339,95%CI:2.072~25.994;P=0.002)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Tan评分预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的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53(P=0.021)。结论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180~270 min和Tan评分0~1分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与rLMC评分相比,Tan评分是一种相对简单且预测能力较好的侧支循环评价量表。
陈艳赵佳驹吴波
关键词:卒中血栓溶解疗法侧支循环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治愈5例,病情反复6例,死亡2例,病死率约15.38%。结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困难,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损害时,应高度警惕此病的存在,早期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
刘旭东陈艳张紫寅唐建建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结核性脑膜炎预后
某市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某市急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急诊科就诊的首次发作的脑卒中患者646例,记录就诊时间、到达急诊科的方式,分析脑卒中类型、职业、文化程度及首发症状对就诊时间是否有影响。结果:646例患者中,仅17.8%的患者在发病 <2小时到达医院就诊,22.5%的患者在发病2~6小时到医院就诊,到达急诊室最常见的转运方式是公交车。脑出血、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干部就诊时间 ≤6小时比例高。首发症状以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头痛以及 ≥3个症状的患者就诊时间短。结论:公众对脑卒中的识别能力低、急救意识差,院前急救模式不完善,应完善急救模式并加强对救护人员的脑卒中救治的规范化培训。
方英唐晓军陈艳何晓玲
关键词:卒中就诊时间影响因素
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微小宽颈动脉瘤1例
2012年
患者,女,61岁,以“突发剧烈头痛伴意识障碍5.5h”入院。经头颅CT或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II级。入院后行CTA显示为左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宽颈小动脉瘤,并且经DSA证实。动脉瘤形状为囊性,直径为2.8mm,瘤体:瘤颈〈1.5mm。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手术,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左侧股动脉并置入6F导管鞘,并通过6F导管鞘将6F指引导管置于左侧颈内动脉C2/岩骨段。
陈艳首峰程明礼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动脉瘤微弹簧圈
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为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48%,对照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水平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有效促进脑梗死所致的失语、偏瘫等临床症状的恢复,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显著性效果。
李晓玲陈艳张紫寅杨堃唐建建
关键词:辛伐他汀氯吡格雷脑梗塞疗效
某市急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某市急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在急诊科就诊的首次发作的脑卒中患者646例,记录就诊时间、到达急诊科的方式,分析脑卒中类型、职业、文化程度及首发症状对就诊时间是否有影响。结果 646例患者中,仅17.80%的患者在发病<2 h到达医院就诊,22.45%的患者在发病2~6 h到医院就诊,到达急诊室最常见的转运方式是公交车。脑出血、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干部就诊时间≤6 h比例高。首发症状以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头痛以及≥3个症状的患者就诊时间短。结论公众对脑卒中的识别能力低、急救意识差,院前急救模式不完善,应完善急救模式并加强对救护人员的脑卒中救治的规范化培训。
方英唐晓军陈艳何晓玲
关键词:卒中就诊时间影响因素
脑保护装置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和总结脑保护装置下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技术及疗效。方法分析6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式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64例全部技术成功,共放置支架71枚,脑保护装置全部收回,颈动脉病变残余狭窄≤20%,临床症状消失。结论脑保护装置下自膨式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陈艳程美雄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自膨式支架脑保护装置介入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3例采用血管内治疗的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男11例,女性12例,年龄33~73岁,其中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史18例,5例为未破裂动脉瘤。H—H分级:0级5例,I级3例,II级9例,III级6例;16例窄颈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闺栓塞。2例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再塑形联合微弹簧圄栓塞治疗。5例宽颈动脉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圄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的实施了微弹簧圈栓塞。本组中19例动脉瘤100%栓塞,90%以上栓塞3例,90%以下栓塞1例。所有患者均于栓塞后3、6、12个月行DSA造影复查。20例同栓塞时无明显变化,3例患者有复发,所有病人均未出现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血管内治疗是处理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其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外科夹闭术。
李晓玲陈艳张紫寅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微弹簧圈球囊基底动脉动脉瘤
盐酸司来吉兰片联合盐酸苯海索片对帕金森病患者氧化应激、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盐酸司来吉兰片联合盐酸苯海索片治疗对帕金森病(PD)患者氧化应激、血清学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PD患者,根据不同用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单用盐酸司来吉兰片治疗(每次口服2.5~5 mg,每日口服2次,1个疗程为2个月,共1个疗程),研究组联用盐酸司来吉兰片与盐酸苯海索片(每次口服1~2 mg,每日口服3次,1个疗程为2个月,共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GP)、对氧磷脂酶1(PON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血清学指标[尿酸(UA)、脂联素(APN)、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胱抑素(Cys-C)、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白细胞介素-1β(IL-1β)]、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变化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CGP、PON1、SOD、NOS、UA、APN分别为(224.14±25.32)U/L、(161.03±18.54)kU/L、(88.02±7.26)U/mL、(31.17±3.35)U/mL、(299.14±24.85)μmol/L、(15.42±1.54)mg/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7.12±24.04)U/L、(148.15±18.36)kU/L、(82.14±7.13)U/mL、(28.06±3.24)U/mL、(272.63±24.36)μmol/L、(12.19±1.44)mg/L],sTNFR-1、Cys-C、YKL-40、IL-1β水平分别为(0.35±0.04)μg/L、(0.69±0.15)mg/L、(2.98±0.12)mg/L、(76.23±12.26)n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61±0.06)μg/L、(0.93±0.22)mg/L、(3.71±0.15)mg/L、(93.42±12.0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6.87%)显著高于对照组(7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盐酸司来吉兰片相比,盐酸司来吉兰片联合盐酸苯海索片治疗PD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还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龚柳盛陈艳付钟
关键词:帕金森病盐酸苯海索白细胞介素1Β胱抑素尿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