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民

作品数:9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群落
  • 4篇种群
  • 3篇雨林
  • 2篇优势种
  • 2篇优势种群
  • 2篇植物
  • 2篇山地雨林
  • 2篇种间
  • 2篇种间联结
  • 2篇种间联结性
  • 2篇壳斗科
  • 2篇壳斗科植物
  • 2篇环境因子
  • 1篇刀耕火种
  • 1篇低海拔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演替
  • 1篇油丹
  • 1篇雨季

机构

  • 5篇海南大学
  • 5篇海南省霸王岭...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海南霸王岭国...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海南省林业科...

作者

  • 9篇杨民
  • 4篇李东海
  • 4篇杨小波
  • 4篇丁易
  • 4篇臧润国
  • 4篇吕晓波
  • 3篇李小成
  • 2篇农寿千
  • 2篇吕洁杰
  • 2篇杨立荣
  • 2篇万春红
  • 2篇陶楚
  • 2篇苏建荣
  • 2篇陈玉凯
  • 2篇刘万德
  • 2篇龙文兴
  • 2篇陈少伟
  • 1篇路兴慧
  • 1篇齐旭明
  • 1篇张炜银

传媒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热带林业
  • 1篇植物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海南霸王岭海南油杉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研究被引量:29
2011年
基于2×2联列表,应用X2统计量、共同出现百分率、联结系数和多物种关联指数为参数,研究分析了海南油杉(Keteleeriahainanensis)所在群落19个主要种群的种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19个主要种群在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19个种群组成的171个种对中,有87对表现为正关联,82对为负关联,2对无关联。X2检验有6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有5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有144个种对0
陈玉凯杨小波李东海农寿千吕晓波吕洁杰杨民李小成
关键词:群落优势种群种间联结
海南岛霸王岭林区低海拔热带林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被引量:16
2010年
植物群落分类是依据植物群落的特征或属性对植物群落进行划分,是植被生态学的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研究内容。热带林由于其复杂的环境条件及丰富的物种数量导致了其分类更加困难。本文根据海南岛霸王岭林区低海拔热带林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运用二元指示种分析(TWINSPAN)、主分量分析(PCA)及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该地区低海拔热带林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TWINSPAN将21个样地共分成3组:热带低地雨林(样地9—12)、转化型季雨林(样地1—8)和热带季雨林(样地13—21)。PCA和DCA排序结果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同时也反映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热带低地雨林与海拔和凋落物厚度呈正相关,而热带季雨林与坡度和岩石裸露度呈正相关,转化型季雨林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在PCA和DCA中则有所不同。DCA排序结果同时也表明,转化型季雨林是介于热带低地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中间的一种群落类型。
刘万德丁易臧润国苏建荣杨民蔡笃磊李儒财陈少伟
关键词:排序环境因子热带林
海南霸王岭壳斗科植物优势的山地雨林群落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通过对霸王岭地区壳斗科植物优势的山地雨林群落的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249种,分属于84科,166属,其中蕨类植物12科18属25种,裸子植物3科4属5种,被子植物69科144属219种,表现了该群落的物种丰富程度;在种子植物的地理区系分布方面,该类型群落的种子植物的科和属的地理区系分布类型都有10种,总体而言都是以热带区域的分布类型为主,具有强烈的热带性特征;根据Raunkiaer的生活型划分原则,群落中的植物以高位芽的生活型为主,尤其是中高位芽生活型种类最多;群落中植物的叶的特征是以革质、全缘、单叶、中型叶为主,体现了该地区群落的气候和水热条件相适应的特征。
吕晓波杨立荣杨小波李东海陶楚万春红杨民
关键词:热带山地雨林生活型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云雾林雨季的环境特征被引量:26
2011年
以海南岛霸王岭热带云雾林中热带山地常绿林和热带山顶矮林群落为对象,分析了热带云雾林雨季光照、空气湿度、空气温度、土壤和地形特征,为分析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等生态学过程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热带山地常绿林和热带山顶矮林在一天中的光合有效辐射呈单峰曲线变化,热带山地常绿林各时段的光合有效辐射显著低于热带山顶矮林;5–10月两群落类型日平均空气温度分别为(21.76±2.44)℃和(19.33±1.03)℃,且随时间变化呈单峰曲线,热带山地常绿林日平均空气温度显著高于热带山顶矮林;5–10月两群落类型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分别为(88.44±2.90)%和(97.71±0.80)%,且随时间变化呈倒"S"型曲线,热带山地常绿林各月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显著小于热带山顶矮林;与热带山顶矮林相比,热带山地常绿林的土壤全氮、全磷、速效氮、有机质、pH和土壤厚度显著大,而全钾和有效磷含量显著低;热带山地常绿林的坡度、岩石裸露比例和海拔高度显著小于热带山顶矮林,地形因子与其他生态因子显著相关;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表明:空气温度、有效磷、全钾、全氮及地形因子对热带云雾林植被分布有重要影响。
龙文兴丁易臧润国杨民陈少伟
关键词:光合有效辐射土壤因子地形因子
海南岛热带低地雨林刀耕火种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的群落构建被引量:7
2013年
研究群落构建机制是群落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群落动态过程中的构建规律对于了解群落演替机理有重要的作用。该文以海南岛刀耕火种干扰后自然恢复的10 hm2热带低地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不同恢复阶段的次生林(15年、30年和60年)和老龄林在幼苗、幼树和成年树群落的物种组成,揭示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构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老龄林中不同径级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不同径级间的物种相似度显著高于各恢复阶段的次生林,但优势种在群落中的比例低于各恢复阶段的次生林。随着自然恢复过程的进行,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与老龄林的相似性也逐渐增大,支持演替平衡理论。所有恢复阶段样地中幼苗的个体、物种丰富度和基于多度涵盖估计量(ACE)都低于幼树和成年树群落,幼苗层物种组成与幼树、成年树也有较大差异,说明新增到幼苗群落可能是一个难于预测的过程。研究结果说明了确定过程和随机过程共同决定了次生演替的群落构建。
黄运峰路兴慧臧润国丁易龙文兴王进强杨民黄运天
关键词:年龄序列群落演替次生林刀耕火种热带雨林
海南霸王岭油丹所在群落的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基于2×2联列表,以X2统计量、Ochiai联结测度指数和多物种关联指数为参数,分析了海南霸王岭油丹所在群落中油丹(Alseodaphne hainanensis)等17个主要种群(物种)的种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17个主要种群(物种)总体水平上表现为不显著的正联结。17个物种组成的136个种对中:当取样面积在100 m2时,有72对表现正关联,63对为负关联,1对无关联。X2检验有2对表现显著正关联,有3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有125个种对的0
陈玉凯杨小波李东海农寿千吕晓波吕洁杰杨民李小成
关键词:油丹群落优势种群种间联结
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季雨林树木的死亡率被引量:15
2010年
树木死亡是调节群落组成和结构的一种方式,在森林生态系统动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在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季雨林群落大量调查和树种功能群划分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热带季雨林群落及其不同功能群树木的死亡率及其随径级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季雨林群落内树木死亡率的变化范围为3.42%–18.71%,平均值为7.60%。按照功能群比较,乔木死亡率显著高于灌木,落叶树种死亡率高于常绿树种,但具刺树种死亡率显著低于无刺树种。按照树木径级划分,5–30cm径级范围的死亡率均超过10%,最高值出现在5–10cm径级范围,在相同径级范围内比较时,落叶树种在胸径(DBH)<5cm时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常绿树种,而在其他径级范围内,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具刺和无刺树种的死亡率在所有径级范围内均无显著差异。乔木死亡率与群落距河流距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距离河流越远死亡率越高;落叶树种和无刺树种则与坡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坡上部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坡中部。热带季雨林内树木的死亡率与其所处的群落生境有关,较干旱的生境是导致树木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刘万德臧润国丁易张炜银苏建荣杨民蔡笃磊李儒财
关键词:径级环境因子功能群死亡率
霸王岭睑虎种群及数量状况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霸王岭睑虎的栖息地状况、分布情况、种群数量等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霸王岭睑虎仅分布于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的东一、东六和雅加三个地点,其分布海拔介于500~800m之间;霸王岭睑虎的种群数量极小,主要原因为栖息地的破碎化;最后提出了保护霸王岭睑虎的几点建议。
齐旭明田蜜李小成周照骊杨世彬杨民
关键词:种群分布种群数量
海南以壳斗科植物为优势的山地雨林主要乔木种群分布格局及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了解霸王岭地区以壳斗科植物为优势的山地雨林群落的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格局的动态变化规律,更好、更全面地管理和保护山地雨林,通过对样地群落中8个主要的乔木种群,采用样方法取样和方差均值比的方法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红锥、红椆、肉实树3个种群为随机分布类型,公孙锥、鸭脚木、岭罗麦、黄杞和狭叶泡花5个种群为集群分布类型。反映出群落正处于演替的中期阶段,随着演替的发展,随机分布类型会逐渐上升。各种群的分布格局动态变化过程可分为5种类型:Ⅰ型:红锥、公孙锥和狭叶泡花种群的集群—随机—随机模式;Ⅱ型:鸭脚木种群的集群—集群—随机模式;Ⅲ型:黄杞种群的随机—集群—集群模式;Ⅳ型:肉实树和红椆种群的随机—随机—随机模式;Ⅴ型:岭罗麦为随机—集群—随机,表现出不同种群的生长、发育模式有较大的差异性。
吕晓波杨立荣杨民杨小波李东海陶楚万春红
关键词:山地雨林种群年龄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