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阵发
  • 2篇前庭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眩晕
  • 1篇血管神经
  • 1篇影像学分析
  • 1篇影像学特点
  • 1篇MRI

机构

  • 2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2篇张超
  • 2篇刘春岭
  • 2篇段志毅
  • 2篇李慧
  • 2篇王景超
  • 1篇顾志强
  • 1篇关志童
  • 1篇牛亚琦
  • 1篇张亚青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前庭阵发症血管神经压迫角度影像学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分析前庭阵发症血管神经压迫的影像学特点,并对血管走行在发病中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应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TOF-MRA序列对30例前庭阵发症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患者及30例其他眩晕患者的桥小脑角区进行扫描,对两组前庭蜗神经周围有无血管神经交互压迫(neurovascular cross-compression,NVCC)、压迫类型、神经血管之间的角度(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VP组NVCC阳性率为93.3%(28/30),显著高于眩晕组56.7%(17/30,χ2=6.296,P=0.012,P<0.05)。VP组最常见的NVCC类型为血管袢压迫(15/28,53.6%)。两组间NVCC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3,P=0.421,P>0.05)。VP组血管神经之间角度45°<α<135°的患者24例(24/30,80.0%),显著高于眩晕组(12/30,40.0%,χ2=10.000,P=0.002,P<0.05)。结论VP组NVCC阳性率高,压迫类型以袢压迫多见,血管神经之间的角度在45°至135°之间与VP发病的可能性大。
柴臣通刘春岭李慧张亚青张超段志毅关志童王景超顾志强
关键词:眩晕磁共振成像
前庭阵发症血管神经压迫的MRI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前庭阵发症血管神经压迫的MRI特点。方法应用三维-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36例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患者(VP组)及36例其他眩晕病患者(对照组)进行扫描,进一步比较分析血管神经压迫(Neurovascular cross-compression,NVCC)的发生率、压迫类型及血管来源。结果 VP组45耳(62.5%)存在NVCC现象,其中39耳(50.0%)存在血管接触,9耳(12.5%)推移关系;对照组21耳(29.1%)存在NVCC现象,均为接触关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12,P<0.001)。VP组中Ⅰ型22耳(48.9%),Ⅱ型5耳(11.1%),Ⅲ型16耳(35.6%),Ⅳ型2耳(4.4%);对照组Ⅰ型10耳(47.6%),Ⅱ型3耳(14.3%),Ⅲ型8耳(38.1%),无Ⅳ型。VP组与对照组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3,P=0.781)。VP组中34耳(72.3%)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9耳(19.1%)为小脑后下动脉,4耳(8.5%)为椎动脉。对照组中12耳(57.1%)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8耳(38.1%)为小脑后下动脉,1耳(4.7%)为椎动脉。VP组与对照组压迫责任血管来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1,P=0.278)。结论 NVCC在VP患者中发生率高,常见于Ⅰ、Ⅲ型,以小脑前下动脉为压迫血管多见。
牛亚琦刘春岭李慧柴臣通段志毅张超王景超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