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晔

作品数:20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海门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骨折
  • 5篇内固定
  • 3篇手术
  • 3篇疗效
  • 3篇关节
  • 2篇入路
  • 2篇切口
  • 2篇胫骨
  • 2篇髌骨
  • 2篇内固定术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跟骨
  • 2篇跟骨骨折
  • 2篇骨折内固定
  • 2篇固定术
  • 2篇关节镜
  • 2篇钢板
  • 1篇带锁
  • 1篇带锁髓内钉

机构

  • 18篇海门市人民医...
  • 3篇南通大学
  • 1篇盐城市第三人...
  • 1篇无锡市第九人...

作者

  • 18篇陈晔
  • 7篇施晓健
  • 4篇何春辉
  • 3篇陈向东
  • 3篇高峰
  • 2篇崔华
  • 2篇马向阳
  • 2篇汤健
  • 1篇张烽
  • 1篇赵伟
  • 1篇朱鸣镝
  • 1篇徐辉
  • 1篇王洪
  • 1篇祝勇
  • 1篇朱文峰
  • 1篇黄永刚
  • 1篇成钢

传媒

  • 6篇交通医学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江苏医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用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海门市人民医院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63例锁骨骨折患者按照术中是否保留锁骨上皮神经将其分为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组(PCN组)与不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组(NPCN组)。分别用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不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PCN组患者与NPCN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PCN组患者手术的时间长于NPCN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相比,P>0.05。术后1年内,PCN组患者患侧肩区及胸上外侧区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低于NPCN组患者,P<0.05。PCN组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率高于NPCN组患者,P<0.05。结论:用保留锁骨上皮神经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能降低患者术后患侧肩区及胸上外侧区感觉异常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手术效果的满意率。
陈晔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锁骨骨折
德莫林敷贴处理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德莫林敷贴处理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2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有残留创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敷料处理创口,观察组应用德莫林敷贴处理创口,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愈合时间以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42/42),高于对照组的87.50%(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4.16±1.21)分,低于对照组的(6.45±1.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为(14.16±3.69)d,短于对照组的(23.36±8.5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德莫林敷贴处理开放性骨折术后残留创面可以促进其愈合,减少疼痛,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何春辉陈晔
关键词:德莫林开放性骨折创面疗效
椎体成形术与球囊扩张后突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Kummell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后突成形术对Kummell病的疗效。方法:23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椎Kummell病老年患者,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10例,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3例,比较两种方法手术前后患者疼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Cobb角、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3~23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腰背痛和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VAS评分和ODI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天两组疼痛及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后突成形组疼痛及功能改善优于椎体成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成形组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与治疗前比较未得到有效恢复,后突成形术组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角明显恢复,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及Cobb角仍得到有效维持,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和球囊扩张后突成形术都是治疗胸腰椎Kummell病的有效方法,后突成形术能更好地维持病椎高度和Cobb角,具有一定优势。
施凯兵陈晔徐辉施晓健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严重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严重Pilon骨折的不同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方法对1999年5月至2006年6月间46例严重Pilon骨折分别采用有限内固定、有限内固定结合外支架固定及三叶草钢板内固定等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按AO分类方式,所有患者均为C型,C1型10例,C2型22例,C3型14例。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3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8~48个月的随访,平均20个月。踝关节功能按Mazur评价,优21例,良12例,可8例,差5例。主要并发症包括2例皮肤坏死,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1例骨感染。5例钉道感染。结论 严重Pilon骨折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及医疗条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刁振鸿黄永刚陈晔
关键词:PILON骨折严重骨折
髌骨爪与钢缆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分析髌骨爪与钢缆张力带在治疗髌骨骨折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内固定方法分为髌骨爪组和张力带组,髌骨爪组68例患者采用髌骨爪内固定,张力带组52例患者采用钢缆张力带内固定。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髌骨爪组患者的术后首次锻炼时间[(8.14±1.13)d vs(9.79±1.84)d,P<0.01]和骨折愈合时间[(89.67±12.98)d vs(95.69±14.24)d,P<0.05]明显少于张力带组;髌骨爪组患者优良率为98.53%,明显高于张力带组的90.38%(P<0.05)。髌骨爪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低于张力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vs 3.85%,P>0.05)。结论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临床疗效肯定,术后膝关节活动早。
何春辉陈晔
关键词:髌骨爪髌骨骨折骨折愈合
Spy1在大鼠脊髓损伤过程中表达的时空变化
2013年
目的 :探查Spy1在脊髓损伤后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脊髓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构建急性SD大鼠脊髓创压伤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观察Spy1在损伤脊髓中表达的时空变化。结果:在脊髓损伤后Spy1表达逐渐增加并在12 h达到高峰,14 d后恢复正常水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脊髓损伤后12 h,Spy1在临近损伤中心的脊髓中的表达显著增加。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py1与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结论:脊髓损伤后脊髓中Spy1表达上调,参与了脊髓损伤的病理过程。
陈晔施晓健陈向东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
可吸收性缝线与高强度不可吸收缝线在急性跟腱断裂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0年
目的:比较高强度不可吸收缝线与可吸收性缝线在急性跟腱断裂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跟腱断裂22例按术中所用缝线的不同分为高强度缝线组12例和可吸收性缝线组10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再断裂发生率、术后切口感染、皮缘坏死以及排异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依据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临床疗效高强度缝线组优8例,良4例,可吸收性缝线组优7例,良3例,两组优良率均为100%;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跟腱再断裂;可吸收性缝线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高强度缝线组出现2例排异反应(16.6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性缝线用于急性跟腱断裂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晔沈美华
关键词:急性跟腱断裂
穿骨道钢缆环扎治疗髌骨下极骨折35例
2012年
目的:探讨应用穿骨道钢缆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穿骨道钢缆内固定,选择性治疗闭合性粉碎性髌骨下极骨折35例。切开复位后将钢缆自骨折断端予克氏针穿孔,分别于髌骨上下极穿出形成隧道。用钢缆穿过隧道,下端自髌韧带穿出后进入另一侧隧道,在髌骨上级两端穿出后,于髌骨上外方收紧钢缆,以专用束缚器将钢缆固定。结果:35例随访6~24月,平均15个月。伤口均达到Ⅰ/甲愈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无钢缆松动滑脱和周围软组织刺激等并发症发生。Bostman髌骨骨折疗效评分:优32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穿骨道钢缆内固定对髌骨下极骨折固定牢固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有效方法。
陈晔施小健何春辉汤健高峰
关键词:髌骨下极骨折骨折内固定术
8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对2003年3月~2007年10月我院186例80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72.1%的患者合并有内科疾病,所有患者均能顺利通过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24例(12.9%),住院期间死亡2例。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前合并疾病多,只有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采取积极恰当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才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刁振鸿马向阳陈晔
关键词:髋部骨折老年围手术期
BAG-1在大鼠损伤脊髓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AG-1)在大鼠损伤脊髓中的表达。方法 4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损伤组(A组,36只)和假手术组(B组,6只)。制作脊髓损伤模型,用W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BAG-1在损伤脊髓中的表达、组织分布与细胞定位。结果BAG-1在脊髓损伤后8h开始表达增加,2d达到最高峰值,损伤后2周恢复到损伤之前水平。与B组相比,在脊髓损伤后2d,BAG-1的阳性信号在临近损伤中心的脊髓中明显增加。BAG-1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存在共定位,并且BAG-1在这两种细胞中表达上调。结论脊髓损伤后,脊髓中BAG-1的表达上调可能参与神经元的凋亡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陈晔赵伟施小健何春辉陈向东
关键词:脊髓损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