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占银
-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海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环青海湖地区脑卒中患者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环青海湖地区脑卒中临床特点、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2017年12月30日收住我院在环青海湖地区居住20年以上脑卒中藏、汉族患者,对患者的一般社会学特征、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危险因素等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脑卒中藏、汉族患者287例,其中藏族患者167例,汉族患者120例。脑卒中类型分析:167例藏族患者脑出血98例(58.7%),脑梗死64例(38.3%),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3.0%),120例汉族患者脑出血62例(51.7%),脑梗死51例(42.5%),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5.8%),三种脑卒中类型中,藏汉族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危险因素中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和红细胞增多症在藏族与汉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青海湖地区脑卒中藏族较汉族患者年轻化趋势明显,藏、汉族卒中患者性别构成比例不同。住院患者中脑出血比例略多于脑梗死,藏汉族之间卒中类型无明显差异。高血压是常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比例较高,红细胞增多症是该地区可能危险因素,藏族患者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例高于汉族,汉族患者红细胞增多症比例高于藏族。钻颅微创血肿清除治疗和6小时内就诊率和溶栓治疗比例低。
- 杨占银旦祥王兰桂
- 关键词:脑卒中
- 高原地区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世居西宁地区(海拔约2200米,中海拔)、海南州地区(海拔约3000米,高海拔)住院的急性脑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且资料完整的汉族患者各100例和60例,分为抑郁组39例和非抑郁组121例,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1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分别用散射比浊法、ELISA法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TNF-α水平。结果急性期PSD总发生率为24.4%,中海拔与高海拔地区PSD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3.0%vs 26.7%,P>0.05)。PSD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hs-CRP、IL-6、TNF-α高于非PSD组(P<0.05,P<0.01)。女性、NIHSS、血清hs-CRP、IL-6、TNF-α是PSD发生的危险因素。PSD组高海拔地区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高于中海拔地区[(5.37±1.90)mg/L vs(3.93±1.53)mg/L,(18.34±3.21)ng/Lvs(16.33±2.77)ng/L,(81.94±9.63)ng/Lvs(74.70±8.05)ng/L,P<0.05];且HDRS17及PSQI评分高于中海拔地区[(18.62±3.54)分vs(15.21±4.85)分和(15.75±3.90)分vs(12.36±5.02)分,P<0.05]。结论高原地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PSD发生与国内平原相当,女性、NIHSS、血清hs-CRP、IL-6、TNF-α是PSD发生危险因素,炎性反应及睡眠质量在急性期PSD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 张璟王兰桂铁婷婷张宝梅旦祥杨占银
- 关键词:卒中抑郁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介素6
- 不同海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hs-CRP、FIB和血WBC变化与脑损害关系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海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和血白细胞(WBC)数,并与对应海拔对照组比较,探讨上述炎症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损害关系,及其对不同海拔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影响。方法选取世居西宁地区、海南州地区、宁夏地区住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各40例作病例组;同期选取上述地区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各40例为对应地区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hs-CRP、凝固法测定FIB,同时测定血WBC数。并对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 1)三个不同海拔地区病例组上述炎症因子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个不同海拔地区病例组上述炎症因子之间比较,海南州地区hs-CRP、FIB高于西宁地区和宁夏地区,西宁地区高于宁夏地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WBC三地区间无差异;3)相关性分析显示:西宁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hs-CRP、FIB和血WBC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结论血浆hs-CRP、FIB和血WBC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存在影响,与高海拔地区患者脑损害密切相关;随着海拔增高和缺氧加重,患者血浆hs-CRP、FIB升高,导致脑损害加重可能,对其进行检测和干预可能对高原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起特别作用。
- 赵秀丽王兰桂杨春丽马香莲仲桂英马丽萍拜成萍曹小琦黄茜张蕾杨占银张二炜
- 关键词:海拔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损害
- 高原地区门诊以头晕为主症患者病因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不同海拔地区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病因构成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海拔2 200m地区)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海拔3 000m地区)2012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分别212例和205例头晕为主症世居当地患者完整登记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转归,总结及比较病因构成。结果:海拔2 200m地区和3 000m地区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男女比例分别为11.49和11.36,以(40~59)岁年龄段中老年最多见,分别为88例(41.51%)和96例(46.83%)。海拔2 200m地区常见头晕前三位病因依次为精神障碍性88例(41.51%),前庭周围性65例(30.66%),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为42例,平衡障碍性36例(16.98%);海拔3 000m地区常见头晕前三位病因依次为系统疾病相关性77例(37.56%),前庭周围性70例(34.15%),其中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为47例,精神障碍性32例(15.61%)。结论:高原地区神经内科门诊头晕患者以中老年女性多见,不同海拔地区常见头晕病因有所不同,相同的是精神障碍性和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多见,对头晕为主症的门诊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Dix-Hallpike试验不容忽视,以上结果为今后门诊头晕患者诊治提供参考。
- 王兰桂杨春丽杨占银
- 关键词:不同海拔地区病因分析
- 高原脑卒中高危汉族人群颈动脉斑块与相关检验指标的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不同海拔地区脑卒中高危汉族人群颈动脉斑块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红细胞计数(RBC)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筛查常住青海西宁地区(海拔约2200 m,中海拔)和青海海南州地区(海拔约3000m,高海拔)年龄≥60岁的脑卒中高危人群300例,根据海拔分为中海拔组150例和高海拔组150例,用颈动脉彩色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水平,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hs-CRP水平,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RBC。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海拔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中海拔组(53.3%vs 41.3%,χ2=4.332,P=0.037);2组斑块者血浆Hcy、hs-CRP、LDL-C和IMT高于无颈斑块者(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T、血浆Hcy、hs-CRP、RBC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P<0.01);高海拔组血浆Hcy、hs-CRP和RBC高于中海拔组(P<0.01)。结论血浆Hcy、hs-CRP和RBC是高海拔环境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
- 铁婷婷王兰桂黄茜旦祥杨占银马丽萍张璟焦猛
-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高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质红细胞计数
- 不同海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hs-CRP、FIB和血WBC变化与脑损害关系研究
- 赵秀丽王兰桂杨春丽马香莲仲桂英马丽萍拜承萍曹小琦黄茜张蕾杨占银张二炜
- 该研究选择宁夏地区(海拔1100米)、西宁地区(海拔2200米)、海南州地区(海拔2800米)住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各40例为病例组,同期在上述地区体检中心体检者各40例为对应地区对照组,测定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
- 关键词: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脑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