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利普刀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宫颈炎
  • 2篇抗生素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炎
  • 2篇肝炎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1篇督导管理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脏
  • 1篇药性分析
  • 1篇阴性
  • 1篇隐翅虫
  • 1篇隐翅虫皮炎

机构

  • 9篇海南省边防总...
  • 1篇海南省疾病预...
  • 1篇怀化市疾病预...
  • 1篇吉林省妇幼保...

作者

  • 9篇李勇
  • 2篇向颖
  • 1篇赵伟
  • 1篇何昌华
  • 1篇王义
  • 1篇罗宽洋
  • 1篇周敏
  • 1篇周炜

传媒

  • 6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协同治疗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协同治疗对糖尿病心肌病DC(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C对照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缬沙坦干预组和联合干预组,检测干预后的血脂水平和心脏功能。结果联合干预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poA)-Ⅰ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ApoB低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联合干预组的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内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DEP)低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联合治疗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含量及活性明显低于阿托伐干预组和缬沙坦干预组(P<0.05、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水平和心脏功能,在DC病变的治疗中具有积极价值。
何煦芳李勇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阿托伐他汀
368例隐翅虫皮炎患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海南隐翅虫皮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隐翅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7-2012年收集的隐翅虫皮炎门诊患者,对其年龄、性别、职业、发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隐翅虫皮炎患者368例,发病者中农民群体构成比较高,占53.3%(196例),夏秋季节为发病高峰(P<0.05)。结论本组隐翅虫皮炎的发病具有季节性及职业性特征,好发于身体暴露部位。提示应加强对隐翅虫的生活习性、毒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升集体居住人群及户外作业人员的防范和处置意识。
李勇何煦芳赵伟何昌华
关键词:隐翅虫皮炎流行病学
男性不育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0例男性不育患者进行精浆抗精子抗体(AsAb)及解脲支原体(UU)检测,并对两者均为阳性患者分别进行单独口服倍他米松和口服倍他米松加服交沙霉素的治疗观察。结果AsAb阳性组的UU检出率(66.7%)显著高于AsAb阴性。组(40.2%),且加服抗生素治疗UU的AsAb转阴率(70%)明显高于未加服抗生素组(36.4%)。结论彻底治愈生殖道UU感染能有效治疗男性不育,尤其是男性免疫性不育。
公立平李勇
关键词:男性不育抗精子抗体解脲支原体抗生素
外科感染280例病原菌分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了解外科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Vitek—AmsSystem和Kirby—Bauer法,对外科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检测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共检出2324株细菌,居前5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菌、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检出菌对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23%-98%。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依然很好,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可能与产超广谱酶菌株的增多有关。结论开展细菌耐药性检测对临床外科感染的治疗,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发展,提高疗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黄琼宝李勇向颖
关键词:外科感染抗生素耐药性
利普刀联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利普刀联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16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利普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术后予以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流血流液时间和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流血流液时间<8 d 20例(占23.26%),8~14 d 60例(占69.77%),>14 d 6例(占6.98%);对照组术后流血流液时间<8 d 3例(占3.75%),8~14 d 26例(占32.50%),>14 d 51例(占63.75%)。观察组患者术后流血流液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6.88,P<0.05)。术后3个月复查,两组患者均全部治愈,治愈率均为100.00%。观察组患者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2.71,P<0.05)。结论应用利普刀辅以抗菌膜局部药物治疗慢性宫颈炎能减少流血流液时间,促进伤口痊愈,有利于病患的临床恢复。
公立平李勇
关键词:利普刀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慢性宫颈炎
对边远山区结核病人实行门诊督导管理的治疗效果观察
2008年
目的观察全程督导与门诊督导治疗效果的差别。方法将2003年全程督导治疗结果与2004年门诊督导治疗结果进行前后对照研究。结果全程督导治疗组和门诊督导治疗组的规则服药率分别为99.17%和99.62%;按期查痰查痰率分别为100%和97.3%;初治涂阳病人疗程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5.08%和94.62%;复合涂阳病人疗程末痰菌阴转率分别95.08%和94.62%;复治涂阳病人疗程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0.00%和83.10%,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加强结核病人门诊督导管理同样可以获得全程督导的效果。
向颖黄琼宝李勇周敏罗宽洋
关键词:结核病
云南白药联合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云南白药联合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到海南省边防总队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02例慢性宫颈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利普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云南白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出血时间、脱痂出血量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时间、脱痂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白药配合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公立平李勇
关键词:慢性宫颈炎利普刀
HBsAg与HBeAg阴性孕妇乙肝垂直传播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HBsAg与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状况。方法选择HBsAg和HBeAg阴性、其他HBV血清标志物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同期HBV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HBV-DNA。结果观察组32例新生儿中,血清HBV-DNA阳性4例,阳性率12.5%(4/32),PBMC中HBV-DNA阳性8例,阳性率25%(8/32),其中血清与PBMC均阳性1例,宫内感染率34.3%(11/32)。对照组21例新生儿血清HBV-DNA和PBMC中HBV-DNA均为阴性。结论HBsAg及HBeAg阴性而其他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的孕妇也可能发生HBV的垂直传播。
公立平王义李勇
关键词:HBSAGHBEAG
两种方法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最佳方法。方法对常用的2种免疫治疗方法进行新生儿出生时抗HBs检出率、宫内感染率、慢性感染率、免疫失败率以及婴儿12月龄抗HBs检出率的比较。结果①宫内阻断组新生儿出生时抗HBs检出率83.5%(112/134),高于基因联合阻断组保护率9.62%(5/5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基因联合阻断组的宫内感染率51.9%(27/52)、慢性感染率26.9%(14/52)、免疫失败率15.4%(8/52)均高于宫内阻断组宫内感染率13.4%(18/134)、慢性感染率7.4%(10/134)、免疫失败率3.7%(5/13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12月龄时婴儿血清HBV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宫内阻断组HBsAb阳性率96.3%(129/134),高于基因联合阻断组HBsAb阳性率88.5%(46/52),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28周开始每月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IU进行宫内阻断,结合出生后婴儿继续HBIG和乙肝疫苗免疫是目前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最佳方案。
公立平周炜李勇
关键词: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阻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