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升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5
- 供职机构: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海南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群落优势种及采食植物生态位特性被引量:11
- 2006年
- 应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海南黑冠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现生栖息地群落优势种及其采食植物生态位特点,以了解它们对生境的适应和相互之间的竞争状况.在4 800 m2调查样方中,有41种海南黑冠长臂猿采食植物,占总种数190种的21.58%,但其重要值占58.89%.群落中生态位宽度在1以上者仅有24种,占12.63%,生态位宽度小于1者比例较大,共有166种,占87.36%,其中,采食植物生态位宽度大于1者只有13种,其余28种小于1者占采食植物总数的68.29%.生态位重叠值在0.5以上的17对种群中有12对为海南黑冠长臂猿采食植物.研究表明:海南黑冠长臂猿采食植物之间生境要求相似或者竞争较为激烈,迫切需要恢复栖息地低地雨林以使它们有更广阔更适宜的生存空间.
- 林家怡莫罗坚庄雪影陈庆陈升华张剑锋
- 关键词:海南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群落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 海南黑冠长臂猿主要摄食植物的区系分布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通过跟踪观察和区系分析方法,对海南黑冠长臂猿的摄食植物进行了整理汇总,分析了其地理分布特征,建议加速恢复其栖息地低地雨林,恢复栖息地低地雨林时优先考虑营养较全面的榕树。
- 林家怡莫罗坚庄雪影陈庆陈升华张剑锋
- 关键词:海南黑冠长臂猿区系
- 霸王岭长臂猿栖息地植被恢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 2006年
- 通过对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长臂猿栖息地植被现状、猿食植物种类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东干线公路“生态走廊”的建设和低地森林(主要包括次生林、灌草丛和松林)植被恢复改造等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并初步拟定167种用于“生态走廊”和12种用于低地森林植被恢复的乡土树种。预期森林植被恢复后可为长臂猿生活区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森林环境,以期实现长臂猿栖息环境及其周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初步恢复和形成可以向顶级群落发展的热带雨林群落,为实现保护区总体目标奠定基础。
- 陈升华杨世彬
- 关键词:长臂猿栖息地植被恢复
- 海南长臂猿栖息地森林群落组成结构与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 2009年
- 以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海南长臂猿栖息地——斧头岭和可能的生存区域黑岭及雅加大岭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同时对生存区域内的人工和天然次生植被进行了研究,从群落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探索扩大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黑岭和雅加大岭的森林群落组成结构与斧头岭具有较为相似的组成结构,三者之间的群落相似系数值在50%左右,都具有高的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在4.84~6.36之间,但次生植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低0~3.48之间。原生与次生植被的群落相似系数一般在10%左右,有较大的差异。扩大海南长臂猿栖息地,要根据原生植被的组成结构等参数,一方面对次生植被进行有效改造,另一方面要构筑生态廊道,有利于海南长臂猿种群的恢复。
- 陈升华杨世彬许涵李意德
- 关键词:热带植被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 海南长臂猿的猿食植物及主要种群的结构特征被引量:5
- 2009年
- 海南长臂猿主要觅食植物(猿食植物)已知有35科68种,以乔木树种为主,其中尤以桑科(Mora-ceae)和樟科(Lauraceae)树种为多。大部分猿食植物出现在海拔400~1 200 m之间,海拔超过1 200 m几乎很少有猿食植物出现,海拔低于400 m的猿食植物种类也较少。根据固定样地调查结果,原始林中的猿食植物种类最多,而退化地次生植被中则很少,不适合海南长臂猿的生存,必须对这类植被进行改造。对6个主要猿食植物的种群龄级结构分析,表明受人类干扰较大的物种呈不稳定的种群结构,而主要分布在原始林中的物种则呈正常增长型的种群结构。在退化地上人工种植猿食植物、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是保护和扩大海南长臂猿种群的主要手段。
- 陈升华杨世彬许涵李意德丁易臧润国
- 关键词:海南长臂猿种群结构
- GIS技术在海南长臂猿保护中的运用被引量:9
- 2009年
- 在野外跟踪观察海南长臂猿时利用GPS对该物种在霸王岭保护区栖息地内的活动地点和采食树种进行精确定位,同时结合其栖息地数字化地形图和卫片进行分析,获得海南长臂猿的日移动距离、家域面积、活动所集中的海拔高度等重要生态学信息和数据;同时可对海南长臂猿的实际利用栖息地的面积进行精确的估算并进行其栖息地质量的评估。
- 周江李小成周照骊韩文涛陈升华
- 关键词:GIS海南长臂猿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