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红涛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市汉口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精神分裂症
  • 4篇分裂症
  • 3篇抑郁
  • 3篇疗效
  • 2篇帕罗西汀
  • 2篇喹硫平
  • 1篇毒性
  • 1篇毒性反应
  • 1篇心理
  • 1篇心理行为
  • 1篇心理行为干预
  • 1篇行为干预
  • 1篇血清皮质醇
  • 1篇咽部
  • 1篇咽部检查
  • 1篇眼部
  • 1篇眼部检查
  • 1篇药物毒性
  • 1篇药物毒性反应
  • 1篇抑郁患者

机构

  • 9篇武汉市汉口医...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9篇胡红涛
  • 1篇刘忠纯
  • 1篇周重英
  • 1篇彭亮
  • 1篇朱丽娜
  • 1篇金萍
  • 1篇李永超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解放军医药杂...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心理行为干预对癫痫患者病耻感和自尊心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癫痫患者病耻感和自尊心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癫痫患者58例,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
胡红涛
关键词:心理行为干预癫痫患者病耻感自尊心预后影响
文献传递
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GRmRNA的表达水平及ACTH和血清皮质醇的浓度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GRmRNA的表达水平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和血清皮质醇的浓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医治的单相、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共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抑郁障碍诊断分为单相抑郁障碍组(UDD组)及双相抑郁障碍组(BDD组)。另选同时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正常人作40例为对照组,研究各组GRmRNA、ACTH及皮质醇水平差异。结果患者组及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GRα mRNA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UDD组及BDD组中轻中度组、重度组和对照组的GR仅mRNA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重度组GRα mRNA水平显著弱于轻中度组(P〈0.05)。患者组及对照组ACTH浓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皮质醇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皮质醇浓度呈上升的趋势(P〈0.05)。患者组及对照组GRα的亚细胞分布及核内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组核内分布显著弱于轻中度组。患者组HAMD总分均与GRα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746,P〈0.05;r=-0.831,P〈0.05);患者组中均未出现HAMD与ACTH、皮质醇浓度的相关性以及GRα mRNA与ACTH及皮质醇浓度的相关性(P〉0.05)。结论单、双相抑郁患者外周血GRmRNA的表达水平、皮质醇浓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单、双相抑郁患者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糖皮质激素受体可能仅为抑郁障碍的的指标之一,在单、双相抑郁的发病过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彭亮刘忠纯胡红涛李永超
关键词:抑郁ACTH皮质醇
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12周,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于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进行评价,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4,P=0.043)。治疗后4、8、12周末2组的PANSS各因子分与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性因子分在治疗后4、8、12周末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分在治疗8、12周末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2周末2组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4、8、12周末观察组的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的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胡红涛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精神分裂症抑郁疗效
帕罗西汀联合百乐眠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联合百乐眠对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在武汉市汉口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12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帕罗西汀治疗,每次20 mg,晨起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百乐眠进行治疗,每次1.08 g,早晚各1次。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7%(55/60)比76.7%(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对照组[(12.1±1.0)U/L比(23.5±3.1)U/L,(7.2±1.0)U/L比(20.1±2.7)U/L],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46.5±6.5)μg/L比(33.3±5.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5-羟色胺水平高于对照组[(168±18)μmol/L比(116±15)μmol/L],睡眠质量指数低于对照组[(7.5±1.1)分比(12.6±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帕罗西汀联合百乐眠治疗脑卒中睡眠障碍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胡红涛艾艳萍
关键词:睡眠质量帕罗西汀
喹硫平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疗效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喹硫平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60例患者采用喹硫平治疗,而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奋乃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PANSS量表评分、临床疗效、SDS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PANSS评分和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喹硫平治疗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
胡红涛
关键词:喹硫平奋乃静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
神经症患者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症患者最终到心理卫生专业机构寻求专业帮助的因素。方法:以两所精神卫生专业机构门诊就诊的167例神经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用自编问卷进行访谈。结果:在影响心理求助行为的7个原因中,有效性、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知觉以及当事人的自我效能感的应答百分比依次为65.3%、59.9%、35.5%。结论:影响神经症患者心理求助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求助对象是否对之有效,其次为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知觉。
胡红涛金萍邵光琳
关键词:求助行为神经症有效性自我效能感
安神解郁汤与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安神解郁汤和帕罗西汀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安神解郁汤组)和对照组48例(帕罗西汀组),并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4、6周对2组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比较临床治疗效果,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在第1周治疗后开始起效,各组在6周治疗完成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5.987、25.872,P<0.01),2组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3,P>0.05),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6.095,P<0.05)。结论中医对抑郁症的治疗则侧重于人体整个调节系统的疗效,中药成分能够兴奋下丘脑和海马多巴胺神经,抑制5-羟色胺的释放而减轻抑郁症状,通过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抑制增强起到镇静作用。
胡红涛
关键词:安神解郁汤帕罗西汀
氯氮平引起眼部药物毒性反应一例
2009年
患者女性,54岁。患精神分裂症21年,服用氯氮平21年,剂量50~600mg/d。因咽痛、发热,拒绝进食1.5d,双眼视物不清3年,且逐渐加重半年,由家人陪同就诊。咽部检查:扁桃体充血,肿胀,Ⅱ度肿大,可见白色脓点。腋温38.6℃。诊断:急性扁桃体炎。眼部检查:国际标准视力表查视力,裸眼视力:右眼0.4,左眼0.2;矫正视力:右眼0.6,左眼0.5。
周重英胡红涛
关键词:眼部检查药物毒性反应氯氮平国际标准视力表视物不清咽部检查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考察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喹硫平,初始剂量100 mg.d-1,2周内加至400~800 mg.d-1,以后3周内视病情及不良反应调整剂量,最大剂量1 200 mg.d-1,平均(728.3±199.9)mg.d-1。对照组给予利培酮,起始剂量1 mg.d-1,2周后加至治疗量3~6 mg.d-1,平均(4.9±0.9)mg.d-1。疗程均为8周。两组根据情况给予苯海索、氮类药或普萘洛尔等对症处理,以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病情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均为70.0%,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6.7%。两组在治疗前PAN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在治疗8周末,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而轻。结论喹硫平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朱丽娜胡红涛邵光琳
关键词:喹硫平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