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麟

作品数:18 被引量:279H指数:12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建筑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城市
  • 5篇空间句法
  • 4篇中心区
  • 3篇区位
  • 2篇指向
  • 2篇市中心
  • 2篇市中心区
  • 2篇区位选择
  • 2篇网络
  • 2篇集聚经济
  • 2篇交通网
  • 2篇交通网络
  • 2篇公共
  • 2篇服务业
  • 1篇地方化
  • 1篇地方化经济
  • 1篇地理加权回归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圈
  • 1篇医疗数据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 12篇清华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深圳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国家开发银行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加拿大女王大...
  • 1篇中国城市建设...

作者

  • 16篇周麟
  • 8篇沈体雁
  • 3篇田莉
  • 2篇金珊
  • 2篇吕永强
  • 1篇王利伟
  • 1篇陈可石
  • 1篇邱亦雯
  • 1篇王哲
  • 1篇申世广
  • 1篇梁鹤年
  • 1篇郑新奇
  • 1篇黄海波
  • 1篇王彦博
  • 1篇闫安
  • 1篇肖凡
  • 1篇王利伟
  • 1篇李薇
  • 1篇黄梦真
  • 1篇陈慧灵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规划师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建筑学报
  • 1篇价格理论与实...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城市与区域规...

年份

  • 2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间感知视角下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分布研究——以深圳市为例被引量:10
2015年
从空间感知的视角出发,借助空间分析技术,以整合度、选择度与综合潜力值为变量对深圳市级、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与所在街巷空间效率进行双重分析并论证,提出具体优化策略,为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合理规划建设,优化城市文化空间结构提供可量化的科学依据。
金珊闫安周麟黄海波
关键词: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句法
财政支出、标尺比较与公共服务满意度:基于县级医疗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9
2018年
已有文献发现,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水平与民众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之间缺乏显著相关性,这意味着单独提高民生公共财政给付水平无法提高民众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使用县级医疗公共服务满意度嵌套数据,本文研究发现,民众会将本地区民生财政支出水平与毗邻地区进行标尺比较,比较的结果显著影响民众对医疗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这意味着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可能主要不是地区内绝对财政给付水平,而是地区间相对差异。本研究提示我们,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努力虽然不会提升发达地区民众对公共服务满意的概率,但会降低落后地区民众对公共服务不满意的概率。
王哲周麟彭芃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财政支出
交通空间布局对城市住房价格影响研究——基于对北京市道路网络形态与房价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城市住房价格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城市路网形态会影响人们出行的距离成本和时间成本,进而影响城市住房价格。本文基于2017年北京市四环内6462个商品房成交数据,利用空间句法和ArcGIS软件度量不同空间尺度下的路网形态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1)北京市四环内路网的局部接近度呈现出多核心集聚模式,全局接近度呈现出轮轴式分布结构,全局和局部穿行度主要呈现出网络化特征;(2)路网形态会显著影响城市住房价格,具有"可达性"正效应和"穿行性"负效应两种不同的经济效应;(3)对于北京市四环区域,区位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仍是购房者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公交站对住房价格产生的人流量拥挤、噪音等负外部性开始凸显。
崔娜娜古恒宇沈体雁周麟崔丹
关键词:住房价格空间句法
路网中心性与城市功能用地空间分布相关性研究——以北京城市中心区为例被引量:18
2017年
综合采用多中心评价模型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从路网中心性角度解析北京城市中心区不同城市功能用地空间分布及交通导向特征。研究发现:全局临近中心性呈现单中心模式,全局介数中心性与直达中心性则具备多中心特征,且直达中心性的多中心特征更明显。全局路网中心性与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相关性显著较强,与其他用地及土地利用混合度相关性较弱。受竞租机制与居民住房选择的影响,居住用地相关性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用地类型,表现出更强的交通导向性,这与欧美城市用地特征明显不同。在居民交通出行习惯影响下,居住用地与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的直达中心性强于临近中心性强于介数中心性,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与全局介数中心性的相关程度最大。道路中心性指数可以揭示不同城市功能用地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城市土地、交通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吕永强郑新奇周麟
基于空间句法的旧城中心区空间形态演变研究——以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为例被引量:12
2015年
研究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对汕头市旧城中心区——小公园开埠区的空间形态演变进行多尺度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嵌入式改造改变了该地区的社会生活本质,先后形成了自发式生长、现代城市规划引导、通勤网络塑造的发展脉络。同时,开埠区在不同时期均保持良好的局部中心性,但与主要城市建成区之间的关系却随着城市扩张而显著减弱。最后,将小公园开埠区的空间形态演变归纳为街巷、嵌套结构与区位三个层次,为其他城市旧城中心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周麟金珊陈可石王利伟
关键词:空间形态演变空间句法旧城中心区
基于复杂适应性系统“涌现”的“城市人”理论拓展被引量:4
2018年
“城市人”理论作为当前中国城乡规划领域的前沿理论,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本文在回顾既有理论脉络的基础上,将其与复杂适应性系统中的核心概念——“涌现”建立联系,从人居系统结构的形成与演化等方面对理论框架进行拓展。首先,“城市人”为了获取最优空间接触机会,必然会追求更高效的机会匹配、更优质的信息传播和更少的接触耗损,进而会依据供需关系选择生存在具备一定规模的聚居之中,静态人居系统结构也就由一系列类似的、符合不同供需目标“城市人”共同理想的聚居构成;其次,既往人居系统结构的多线程下向因果力、“城市人”自身行为惯例和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是“城市人”选择聚居,追求自存—共存平衡的核心驱动力,也推动人居系统的不断运转。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在城市规划与空间治理中,应强调塑造以自存—共存平衡为导向的交融型城市、以规模经济动态优化为导向的效率型城市以及以适应性为导向的关系型城市。
周麟田莉梁鹤年范晨璟
关键词:复杂适应性系统
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研究进展被引量:28
2016年
随着服务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服务业正在成为不同大洲和国家大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而不同规模、类型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也被视为塑造大城市内部经济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基于此,本文从空间分布格局、区位选择偏好、主要影响因素等3个方面对国外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结论包含:1集聚与扩散的解读是区位研究的核心。2交通要素在集聚与扩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3研究视角趋向微观化。4强调地方政策、人居环境等非经济要素对于服务业的影响。5开始关注社会公平。最后,本文针对中国大城市内部服务业区位研究与实践提出:应加强基于企业个体数据的演化规律探讨,推动地理空间分析的社会经济转向以及有机嵌入城市规划与管理体系。
周麟沈体雁
关键词:服务业区位
1990-2015年间苏锡常都市圈城镇与绿色生态空间景观格局演变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景观指数是计量景观格局、定量化回顾区域土地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在传统的景观格局评价基础上,提出引入干扰度指数描述城镇与绿色生态空间相互干扰的强弱,以苏锡常都市圈为例,依据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6期遥感影像分类数据,对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城镇与绿色生态空间景观格局干扰水平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1) 1990—2015年间苏锡常都市圈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规模增加了3313.93km^2,农田面积缩减了3585.21km^2,而以林地为主的绿色生态空间规模变化不大。2)25年间,研究区内景观多样性Shannon指数不断增加,破碎度NP指数先增加后减少;农田的优势度LPI指数不断降低,形状指数LSI不断上升;城镇景观的形状经历了规则—复杂—规则的过程,并较1990年呈现更加连片紧实的分布状态;林地的规模与形状LSI未发生较大变化,但是城镇对其的干扰度AI不断上升,人类活动对绿色生态空间干扰不断增强。3)上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城镇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此外,研究认为干扰度指数的应用能很好地描述城镇对绿色生态空间的影响,本研究结论能够为苏锡常都市圈的城镇与生态绿化系统规划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范晨璟田莉申世广周麟
关键词:土地利用驱动力苏锡常都市圈
基于空间句法视角的民国以来北京老城街道网络演变被引量:21
2018年
研究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结合不同时期的数字化历史地图,从街道网络显型、"局部—整体"层级关系及运转效率等三方面探讨民国以来北京老城的街道网络演变进程。结果表明:(1)政权更替是其演变的分水岭。民国时期,老城街道网络由封建隔离结构向现代通达结构转型,环环相扣、中轴对称式的整合、穿行核心格局同时被打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街道网络的几何格网特征越发明显,"环形+大格网"式的核心运动骨架凸显,不同街道段的可达性与穿行频率则逐渐趋同。(2)老城各子区域的可达性层级关系在百余年来持续变化,穿行频率层级关系则保持稳定,与其他区域相比,东城的可达性与穿行频率优势明显。(3)政权更替之际新结构的集中嵌入与随后规划建设的路径依赖使得老城全域的运转效率历经"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起伏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同样出现在东城、西城与外城,但更强的几何格网特征促使前者的两次上升幅度较大,运转效率也相对较高,而皇城的运转效率则随小规模封闭系统的日益开放呈阶梯式下降。概括来讲,研究不仅运用数字化手段系统梳理了北京老城的街道发展史,为如何更好地保护古都风貌,传承历史文脉提供了街道网络视角的逻辑支撑,对于空间句法的理论算法体系也进行了一定拓展。
周麟田莉张臻李薇
关键词:空间句法
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集聚经济指向的空间效应被引量:9
2019年
集聚经济指向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特征,同时企业的选址决策通常受到集聚经济的空间效应影响。因此,尝试使用空间泊松模型探讨中国制造业企业区位选择集聚经济指向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①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但空间效应的作用要弱于本地效应。②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的空间效应是不同的,前者存在溢出效应,后者则为阴影效应。③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的正向影响尺度也存在差异,前者正向影响尺度较大,而后者正向影响仅限于本地。④集聚经济的本地效应和空间效应存在行业差异,其强度存在正相关。
于瀚辰周麟沈体雁
关键词:集聚经济区位选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