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峰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建筑科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非对称S型速度曲线控制的直线电机高精定位方法
- 本发明非对称S型速度曲线控制的直线电机高精定位方法属于高精高速运动控制领域,涉及一种非对称S型速度曲线控制的直线电机高精定位方法。该方法根据直线电机性能约束,定义比例因子并设置加减速段速度曲线形状特征,从而确定合适的运动...
- 马建伟左一鸣胡国庆王云峰闫惠腾司立坤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飞行拍摄效率最优的柔性速度规划方法
- 本发明一种用于飞行拍摄效率最优的柔性速度规划方法属于高速、高加速点到点运动速度规划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飞行拍摄效率最优的柔性速度规划方法。该方法根据电机性能约束设置运行加加速度、加速度以及最大速度等信息,基于电机参数约...
- 马建伟胡国庆左一鸣王云峰吕琦司立坤
- 文献传递
- 头发鳞片对界面强度的影响
- <正>通过分析头发纤维拉出微滴的拉伸载荷-位移曲线,研究头发顺鳞和逆鳞方向拉出时的界面强度、失效模式和摩擦机制,给出了头发/环氧树脂界面强度,发现逆鳞方向拉出的界面强度远大于顺鳞方向的结果。观察失效样品表面形貌的扫描电子...
- 王云峰雷振坤
- 文献传递
- T型微通道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机制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 2019年
- 基于液滴或气泡的多相微流控是近年来微流控技术中快速发展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文利用高速显微摄影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T型微通道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实验采用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海藻酸钠水溶液作为液相,空气作为气相.研究T型微通道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型的转变过程,并根据微通道内气泡的生成频率和生成气泡的长径比对气泡流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当前的进料方式下,可以观测到气泡流和分层流2种流型,且依据气泡生成频率和微通道内气泡的长径比可将气泡流划分为分散气泡流、短弹状气泡流和长弹状气泡流3种类型,并基于受力分析确定3种气泡流的形成机制分别为剪切机制、剪切–挤压机制和挤压机制.考察不同液相黏度和表面张力系数对不同类型气泡流范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液相黏度相较于表面张力系数而言,对气泡流生成范围影响更大.给出不同类型气泡流流型转变条件的无量纲关系式,实现微通道生成微气泡过程的可控操作.
- 韩宇刘志军王云峰罗尧刘凤霞王晓娟魏炜许晓飞
- 关键词:微反应器气液两相流气泡流
- 一种预制式吊顶辐射板热性能的动态测试方法
- 本发明属于暖通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制式吊顶辐射板热性能的动态测试方法,通过热性能实验得到辐射板热阻、热容、热响应时间来衡量预制式吊顶辐射板的热性能,解决现有稳态测试方法存在的环境基准不统一及测试结果不适合用于系统动...
- 吴小舟王云峰王树刚王继红
- 非对称S型速度曲线控制的直线电机高精定位方法
- 本发明非对称S型速度曲线控制的直线电机高精定位方法属于高精高速运动控制领域,涉及一种非对称S型速度曲线控制的直线电机高精定位方法。该方法根据直线电机性能约束,定义比例因子并设置加减速段速度曲线形状特征,从而确定合适的运动...
- 马建伟左一鸣胡国庆王云峰闫惠腾司立坤
- 文献传递
- 头发纤维/环氧树脂微滴脱粘测试:鳞片效应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纤维拉出的微滴脱粘测试实验,研究了头发纤维顺鳞和逆鳞方向拉出时的界面强度、失效模式和摩擦机制。通过分析拉伸载荷-位移曲线,给出了头发纤维/环氧树脂界面强度,发现逆鳞方向拉出的界面强度远大于顺鳞方向的强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失效样品表面形貌分析证实,顺鳞方向拉出发生界面脱粘失效,而逆鳞方向拉出主要发生基体破坏失效模式。另外,与顺鳞方向拉出的稳定摩擦阶段不同,逆鳞方向拉出表现出振荡摩擦现象,最后发展了头发鳞片与残留树脂的相互作用微观模型来解释这种振荡摩擦现象。
- 王云峰雷振坤
- 微通道内弹状流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 微流控技术因其易于操控、高效节能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在化学、生物工程等众多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使用气液两相流体,通过微流控装置可以获得尺寸均匀的微气泡。气液两相在通道内的流动伴随着复杂的受力过程,研究通道内弹状流的生成过程...
- 王云峰
- 关键词:弹状流微通道数值模拟
- 一种用于飞行拍摄效率最优的柔性速度规划方法
- 本发明一种用于飞行拍摄效率最优的柔性速度规划方法属于高速、高加速点到点运动速度规划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飞行拍摄效率最优的柔性速度规划方法。该方法根据电机性能约束设置运行加加速度、加速度以及最大速度等信息,基于电机参数约...
- 马建伟胡国庆左一鸣王云峰吕琦司立坤
- 文献传递
- 纤维微力学实验研究
- 1928年印度科学家C.V.Raman在研究液体的光散射时发现了拉曼散射现象,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拉曼散射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物理、生物、化学、材料等许多学科领域,主要用于检测成分组成、微观结构和质量缺陷等方面。二十世纪七十...
- 王云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