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言

作品数:17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篇诗赋
  • 2篇唐代
  • 2篇情感
  • 2篇嬗变
  • 2篇乐府
  • 2篇汉代
  • 2篇风尚
  • 2篇赋体
  • 2篇白居易
  • 2篇北宋
  • 2篇辞赋
  • 1篇新论
  • 1篇新媒体
  • 1篇行卷
  • 1篇玄学
  • 1篇寻根
  • 1篇寻根文学
  • 1篇以赋为诗
  • 1篇咏雪诗
  • 1篇灾害

机构

  • 17篇贵州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马言
  • 1篇冷江山
  • 1篇刘婷婷
  • 1篇王荭

传媒

  • 3篇辽东学院学报...
  • 2篇广西职业技术...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郧阳师范高等...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太原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镇江高专学报
  • 1篇济南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新余学院学报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年份

  • 6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宋庆历革新与献赋新变论
2017年
天祚有宋四百余载,献赋活动盛衰不息。北宋前期,祥瑞频现、封禅活动、南郊祭礼等使献赋活动呈现出颂的特质,而北宋中后期,尤以庆历革新为关捩,献赋活动表现出新的特征。庆历新政改革时弊,要求文学能反映现实,解决问题。朝臣奏赋如政论文一样,议论时弊,阐说良策。科举罢赋降低辞赋地位,文士不再习赋,转习策论经义,赋家作赋能力下降甚至不会作赋,赋家群体逐渐缩小,献赋者日少,献赋活动益衰。
马言
关键词:北宋
赋体情感的丧失及衰亡被引量:1
2018年
辞赋的本质要义在于铺陈与情感,这是导源于《离骚》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自先秦两汉到唐宋,辞赋铺陈与抒情的功能逐渐丧失。先秦《离骚》的怨怼激怒之情,两汉骚赋的孤独忧愤之感,是以骚体篇幅的广博、句中"兮"字连接更长字词构成的长句结构、散语的广泛使用和凭虚夸饰为语用支撑。魏晋六朝小赋虽以体物言情为要,但情感寡淡,言之无物,多为个体吟叹,缺乏前代的忧国壮情。这是由于篇幅的精短、上下属对和联句声韵讲求的影响。唐宋以将,律赋主导,篇幅字数、押韵规则和隶事用典的进益讲求,使得律赋无情。赋体究因体制的限定而丧失初始的本质特征,遂为异体。
马言
关键词:赋体情感衰亡
从用到体:赋体的自觉与变迁被引量:2
2018年
赋体的产生与变迁不是简单的逻辑演绎,而是不同因素交相作用的结果。也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发展,而是形式固化导致的式微甚至消亡。从散体大赋到骈赋直至律赋,既是赋体自觉的过程,也是赋体式微的历程。从"用"到"体"批评观念变迁反映了赋体的自觉;从《离骚》到六朝小赋,由积聚的怨怼激怒,变为即兴哀愁怨恨或审美情趣;律赋之后,四六联对,体式固定,语意跳跃点逗而抒情不再,情感与铺陈要义的消失表明赋体的式微。
马言
关键词:赋体情感
论萧纲赋学观念及其创作被引量:1
2018年
萧纲赋学主张具有道家玄学倾向,"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的论说与传统儒家为文作诗之论不同。他反对"名教",主张"自然",要求辞赋创作"寓目写心,因事而作",勘进于具体文本,盛赞张率之赋,颇见潇洒自如精神。批判京师体"懦钝""浮疏""阐缓",认为创作辞赋与先秦典制不同,不能因循传统的儒道经学之法,而应追寻文学鼻祖《诗》《骚》的比兴之法。萧赋内容具有明显的道家思想,明确讨论言意关系,阐述言虽可达意,但不能尽意。以语法手段的创新促使言近于意,突出表现为语法成分阙略、字词锻炼和韵随意转的语用自然层面。
马言
关键词:辞赋
自然的回归与生存的悲剧——浅论王安忆《小鲍庄》
2015年
王安忆的《小鲍庄》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小鲍庄》的产生除了与当时文坛背景相契合外,还与她游历美国的经历有关。国外的生活让她对祖国和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寻根文学的热潮中,王安忆以《小鲍庄》找寻民族自然原始的状态,运用象征手法描绘一个民族的"仁义"与生存的悲剧。
王荭马言刘婷婷
关键词:寻根文学回归自然
魏晋南北朝汉女形象的嬗变过程钩沉
2015年
汉女自汉代生成以后,在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经常出现,并且在汉代基础上不断嬗变并完成改造而成型。这主要表现在坚贞而美艳、通乐而能织和知礼而益寿等方面。而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思想作用下社会教化的需求和文士作为个体的审美期待间的对立和统一。
马言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嬗变
汉朝汉女形象的生成与嬗变考述
2015年
汉女在汉代文学中频现,然其形象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动态变化的。先秦水生崇拜为其产生的母体;汉初黄老思想使其存有助人延年成仙的功用;武帝朝后,基于儒学本位思想而以"礼"的标准对其加以改造,美而知礼;东汉后期,社会动荡使儒"礼"丧失话语权,审美观的改变使汉女更加美艳,且回归至汉初延年益寿之用。
马言
关键词:汉代嬗变
新媒体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多维向度被引量:5
2018年
新媒体应用使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主体由单一的主流媒体和专业文化传承人,拓展到普通民众;传播客体也由单一的少数民族专业传承人,外延到自媒体广大受众;传播媒介由传统纸质、固定媒体单一传播,向电子媒体、移动终端双向互动转变。但又出现传播主体扭曲、传播内容畸形和传播形式的符号化的困境。而新旧媒体深度融合、民族文化产业链培育、大数据和数字技术运用,又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寻找到了现代路径。
马言
关键词:新媒体少数民族文化
汉代献赋风尚盛行原因新论被引量:2
2015年
汉代辞赋的发展与汉朝政治制度密切相关。汉代献赋风尚与汉朝养士制度、内外朝制度、帝王喜好、文学奖励制度、礼乐制度和郎官职责等方面密切相关。养士制度和内外朝制度使赋家汇聚在中央朝廷,形成了作为献赋主体的赋家群;帝王的喜好和文学奖励制度调动了赋家献赋的积极性,使献赋之风盛行朝野;礼乐制度和郎官的职责则使兼有郎官身份的赋家"朝夕论思,日月献纳"。
马言
关键词:汉代
唐代献赋活动考论被引量:2
2018年
唐代献赋承继汉魏以大赋讽劝的传统,又有新的时代特点。贞观献赋,或直谏或间颂,不同于汉武时的大肆铺夸。武则天时期,献赋群体扩大,赋文颂扬倾向愈加明显。进士科考律赋使献赋由往世大赋转为律赋,千言长篇变为百字短制,不拘韵律变为韵律进益讲求。以赋行卷风气下,文士竭尽才学展现安邦治国之策,赋文以讽谏为主。文学教育培养了一批能赋善赋之人,使献赋者层出不穷,献赋活动亦盛衰不息。
马言
关键词:唐代科举行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