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刁云锋

作品数:19 被引量:222H指数:9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颅脑
  • 7篇颅脑创伤
  • 7篇脑创伤
  • 7篇创伤
  • 4篇血管
  • 3篇血必净
  • 3篇血管减压
  • 3篇血管减压术
  • 3篇重型
  • 3篇重型颅脑
  • 3篇重型颅脑创伤
  • 3篇微血管
  • 3篇微血管减压
  • 3篇微血管减压术
  • 3篇显微血管
  • 3篇显微血管减压
  • 3篇显微血管减压...
  • 3篇减压术
  • 3篇减压术治疗
  • 2篇多发伤

机构

  • 13篇武警后勤学院...
  • 3篇武警医学院附...
  • 2篇天津中医药大...
  • 2篇武警部队
  • 2篇锦州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德州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吉林总队...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19篇刁云锋
  • 12篇张赛
  • 9篇孙洪涛
  • 9篇涂悦
  • 5篇杨细平
  • 3篇牛学刚
  • 3篇魏正军
  • 2篇孙亮
  • 2篇程世翔
  • 2篇赵明亮
  • 2篇赵万勇
  • 2篇任吉滨
  • 2篇陈江龙
  • 1篇孙世中
  • 1篇张民
  • 1篇李玉明
  • 1篇毕莹
  • 1篇王延民
  • 1篇董月青
  • 1篇董化江

传媒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1年
背景:神经导管是由天然或人工合成材料制成的、用于桥接神经断端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引导和促进神经再生作用。目的:总结近年来常用的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应用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2-01/2010-12。检索关键词:神经导管;生物材料;神经损伤;神经修复;神经再生。纳入标准:与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应用有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30篇。结果与结论:非生物降解材料由于其不可吸收性和对再生神经的远期不良影响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生物降解材料在神经再生完成后可在体内降解吸收,无需二次手术取出,但目前未能利用生物降解材料完全仿制出具有天然神经结构的支架。生物衍生材料生物相容性好、排异反应小,可提供细胞外基质、胶原,起支架作用,但缺血后存在管形塌陷、再生不良、吸收瘢痕组织、增生及粘连等问题。神经导管生物材料在神经修复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单用一类材料难以制作出理想的神经导管生物材料,通过结合各类材料的优点,与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外基质成分和许旺细胞等联合应用,制备新型具有生物活性的导管材料,将有利于神经修复进一步发展。
刁云锋商崇智
关键词:神经导管生物材料神经损伤神经修复神经再生
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乐萌(盐酸纳美芬)在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救治中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122例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成纳美芬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治疗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觉醒恢复时间、颅内压(ICP)、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和远期疗效。结果纳美芬治疗组生命体征较快恢复稳定、意识觉醒恢复时间缩短I、CP增高和脑血流速度方面较对照组降低、GCS评分明显升高,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残及病死率明显减少。结论纳美芬能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昏迷时间,降低急性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颅内压的升高幅度,降低伤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刁云锋涂悦张赛
关键词:纳美芬颅脑创伤
多点垫离法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相关脑神经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多点垫离法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相关脑神经疾患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老年VBD相关脑神经疾病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传统减压组(64例)和多点垫离减压组(75例),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39例老年患者随访13~73个月,平均37.2个月。传统减压组有效率为89.1%(57/64),复发率为10.9%(7/64),并发症发生率为10.9%(7/64);多点垫离减压组有效率为94.7%(71/75),复发率为2.7%(2/75),并发症发生率为5.3%(4/75)。多点垫离减压组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略优于传统减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传统减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点垫离减压法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VBD相关脑神经疾病的有效改良方法,但其远期疗效还需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得以证实。
任吉滨赵万勇李密馥魏正军刁云锋王航牛学刚程军孙洪涛
关键词:显微血管减压术
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l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46例)和血必净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血必净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连续治疗14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相关指标的变化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必净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必净组总有效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43%,19〈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在治疗中确实提高了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对重症肺炎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刁云锋孙亮程世翔涂悦张赛
关键词:血必净重症肺炎
沐舒坦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后肺部感染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沐舒坦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后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将81例重型颅脑创伤后肺部感染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沐舒坦联合异丙托溴铵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沐舒坦联合异丙托溴钱组给予沐舒坦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0天后体温、白细胞计数、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d时的感染控制率以及感染控制平均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0d后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体温均明显下降,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沐舒坦联合异丙托溴铵组患者治疗10d后与对照组治疗10d后相比,体温下降更快(36.86±0.72比37.32±0.81),白细胞计数更低(7.63±2.34比9.08±2.52),动脉血氧分压更高(90.74±9.07比84.88±8.65),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更高(308.62±31.67比281.19±33.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沐舒坦联合异丙托溴铵组治疗10d时的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9%比62.5%);沐舒坦联合异丙托溴铵组的感染控制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6.3±2.4比12.8±4.5)。结论沐舒坦联合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对于患者重型颅脑创伤后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沐舒坦治疗,有临床推广价值。
刁云锋程世翔涂悦张赛
关键词:沐舒坦异丙托溴铵重型颅脑创伤肺部感染
糖化β-淀粉样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样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糖化β-淀粉样蛋白(Aβ-AGE)对阿尔茨海默病样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β-淀粉样蛋白(Aβ)与甲基乙二醛于37℃下温育1个月合成Aβ-AGE。将4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Aβ组、Aβ+小鼠单克隆高级糖化终产物受体抗体(Anti-RAGE)组、Aβ-AGE组、Aβ-AGE+Anti-RAGE组,每组10只。行立体定向左侧侧脑室注射制备阿尔茨海默病样模型,其中Aβ组大鼠给予Aβ5μg,Aβ+Anti-RAGE组大鼠给予Aβ5μg和RAGE抗体Anti-RAGE50μg,Aβ-AGE组大鼠给予Aβ-AGE5μg,Aβ-AGE+Anti-RAGE组大鼠给予Aβ-AGE5μg和Anti-RAGE50μg。注射后第2~7天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寻找隐匿平台的潜伏期;注射后第9天,记录各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高级糖化终产物受体(RAGE)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中RAGE的表达。结果在注射后第2天,各组大鼠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767,P>0.05)。注射后第3~7天,各组大鼠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167、25.050、56.980、62.380、122.200,P<0.05);Aβ-AGE组大鼠潜伏期显著长于Aβ组(P<0.05),Aβ+Anti-RAGE组大鼠潜伏期显著短于Aβ组(P<0.05),Aβ-AGE+Anti-RAGE组大鼠潜伏期显著短于Aβ-AGE组(P<0.05)。注射后第9天,各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30、13.560,P<0.05);Aβ-AGE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短于Aβ组(P<0.05),Aβ+Anti-RAGE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长于Aβ组(P<0.05),Aβ-AGE+Anti-RAGE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显著长于Aβ-AGE组(P<0.05)。注射后第9天,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RAGE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26,P<0.05);Aβ-AGE组大鼠海马组织中RAGE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Aβ组(P<0.05),Aβ+Anti-RAGE组大鼠海马组织中RAGE蛋白相对表达量与Aβ组�
夏天光刁云锋毕莹张健陈江龙董化江董月青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糖基化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几种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防治被引量:22
2011年
背景:近年来颅骨修补材料也在不断更新,主要有自体材料、同种异体材料和异体材料。目的:总结近年来常用的颅骨修补材料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由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中与颅骨修补材料及并发症有关的文章,检索时限2002-01/2010-10。检索关键词:颅骨修补;修补材料;自体骨;硅胶;骨水泥;EH复合材料;钛网;并发症。纳入标准:与颅骨修补材料及并发症有关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较陈旧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保留相关文献45篇。结果与结论:自体骨组织相容性好,无排异现象,但来源受到限制,移植物可被吸收。医用硅胶价格低廉,但组织相容性不够;骨水泥取材容易,价格便宜,但易损伤脑组织。EH复合材料组织相容性和骨结合性较好,但病例数不够。钛合金组织相容性好、性质稳定,但价格昂贵。应根据患者病情、经济条件、当地设备及技术水平等选择理想的颅骨修补材料,努力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刁云锋杨细平
关键词:颅骨修补自体骨EH复合材料钛网并发症
乌司他丁治疗颅脑创伤合并多发伤临床研究
涂悦刁云锋杨细平孙洪涛张赛
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颅脑创伤后肺部感染患者血浆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后肺部感染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5例sTBI后肺部感染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疤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正常以及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和肺部哕音消失的例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浆IL-6、TNF-α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体温、WBC恢复正常的例数以及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和肺部哕音消失的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体温恢复正常(例):38比26,WBC恢复正常(例):54比22,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及肺部哕音消失(例):35比23,均P〈0.01]。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d血浆IL-6(ng/L)、TNF-01(ng/L)水平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L-6治疗前:40.7±12.6比41.3±11.5,治疗后1d:59.8±10.5比40.5±9.7;TNF-α治疗前:73.4±11.5比72.8±15.3,治疗后1d:74.1±11.8比73.6±14.2,均P〉0.05),两组治疗后4d、7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IL-6治疗后4d:22.1±7.4比25.6±6.6,治疗后7d:9.6±5.2比17.1±8.5;TNF-α治疗后4d:41.6±12.6比50.5±11.2,治疗后7d:27.9±9.8比37.2±8.5,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sTBI后肺部感染患者IL-6、TNF-α水平,从而对sTBI患者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刁云锋杨细平涂悦张赛孙世中张民
关键词:肺部感染血必净注射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合并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患者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3例sTBI合并ATC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42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1例。亚低温治疗组均于伤后24h内接受亚低温治疗。分别测量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FIT)、凝血时问(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水平,同时监测患者颅内压(ICP)以及生命体征、血气、血电解质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等,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预后。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PT、AFIT、Tr、FIB及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颅内压明显降低(P〈0.01);生命体征、血气、血电解质、动脉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低,预后改善明显。结论亚低温治疗不会增加sTBI合并ATC患者出现凝血障碍及纤溶亢进的风险,并且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杨细平涂悦孙洪涛赵明亮刁云锋张赛
关键词:外伤性脑损伤亚低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