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海滨

作品数:79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哲学宗教
  • 28篇政治法律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5篇哲学
  • 12篇主义
  • 7篇马克思主义哲...
  • 6篇社会主义
  • 6篇范式
  • 5篇研究范式
  • 5篇中国特色社会...
  • 5篇特色社会主义
  • 5篇文化
  • 5篇逻辑
  • 5篇马克思主义哲...
  • 5篇和谐社会
  • 5篇返本开新
  • 4篇当代中国人
  • 4篇人民
  • 4篇现实逻辑
  • 4篇马克思主义
  • 4篇黑格尔
  • 3篇意蕴
  • 3篇蕴涵

机构

  • 67篇中共中央党校
  • 9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作者

  • 74篇王海滨
  • 14篇韩庆祥
  • 1篇王阁
  • 1篇唐爱军
  • 1篇李彬彬

传媒

  • 5篇天津社会科学
  • 4篇厦门特区党校...
  • 3篇哲学动态
  • 3篇中共中央党校...
  • 3篇前线
  • 3篇江海学刊
  • 3篇桂海论丛
  • 3篇党政干部参考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瞭望
  • 2篇理论与现代化
  • 2篇大连干部学刊
  • 1篇新视野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理论导刊
  • 1篇新华文摘
  • 1篇长白学刊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文史哲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15篇2010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何以抵制虚无侵袭:马克思与海德格尔被引量:1
2013年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中,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时代的虚无问题涵摄两个维度:资本逻辑塑造的外在人化世界的虚无,其内在逻辑是以历史性摒弃神圣性与超越性;物化生存导致的内在精神世界的虚无,其内在逻辑是人的内在本质的空虚化。马克思以共产主义抵制虚无侵袭。在存在主义哲学关照下,海德格尔指认虚无主义的本质是存在的遗忘,把诗意栖居与上帝拯救作为接近存在而远离虚无主义的路标。面对当代中国的虚无问题,马克思的研究更具理论力量与现实意义。
王海滨
关键词:虚无虚无主义
返本开新:6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性反思
2010年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不是简单的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不断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贯穿于这三个阶段中的研究范式主要是文本研究范式、对话研究范式和现实研究范式,而这三种研究范式的精髓集中于一点,就是返本开新。理性反思返本开新可以发现,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关键在于:面向中国问题,建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王海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返本开新
反思与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
2010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治哲学复兴,而在时代要求、中国现实与理论挑战的推动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逐渐成为显学。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各有得失的理论进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面临的前提性问题在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领域定位、现实依据、理论维度、立体动态、旨趣倾向、研究路径和目标指向为结构内容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范式构想。
王海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范式
中国总问题:“结构转型”与“力量转移”
2013年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许多不同的研究路径。这些路径尽管研究对象和方式各不相同,但都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激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本性,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就必须面向“中国问题”,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实际上,明确提出面向“中国问题”的研究路径,积极倡导以问题研究带动各种研究,这既是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理的路径选择,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应有的理论自觉。从哲学研究的角度看,所谓“中国问题”一定是关涉中国发展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总问题。面向“中国问题”必将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前不久,中共中央党校一些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召开学术研讨会,特邀请学界几位专家就“面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主题,展开集中而深入的讨论。本刊发表其中几篇文章,以飨读者,以期引发学界做进一步探讨。
韩庆祥王海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总问题中共中央党校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种形态——文化形态学视域中的传统文化探析
2010年
在文化形态学视域中,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农业文化形态、专制文化形态、封建文化形态与伦理文化形态。这四种文化形态互相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四维一体"。
王海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理路和逻辑进展
2012年
自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命题以来,理论界对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从研究进路来看,这些研究主要形成了"直接研究"和"关系研究"两条理路。具体来说,这两条研究理路主要产生了逻辑深化、重点突出、边界厘清、立体推进和表述创新等五个方面的逻辑进展。
韩庆祥王海滨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治国理政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被引量:1
2017年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提供哲学滋养和哲学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思想既通过在其指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奠定了新的实践基础,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想理论宝库。
王海滨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话语体系
论建构当代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六种价值取向
2015年
精神家园建构的关键在于寻求现实合理的路向。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建构路向的选择差异。科学取向、功利取向、道德取向、审美取向、宗教取向,以及整合诸种取向的综合性价值取向,开启了精神家园建构的不同路向。
王海滨
关键词:精神家园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进展
2016年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颇丰。学术界主要围绕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总体思路,中国梦、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四个全面"等三个专题,以及习近平治党战略思想、外交战略思想、区域发展战略思想、新国家安全观和文化战略思想等一系列思想,展开深入研讨并取得了相应的进展。梳理了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总体思路、重要专题和系列思想等三大研究进展。
王海滨
关键词:治国理政
重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探论被引量:1
2018年
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与精神系统在新时代如何调整、转化和重建,进而推动整个内在精神世界与使命担当能够良性互动,乃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建构和梳理清晰的内在精神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作为分析框架,并回到共产党人精神世界重建的思想源头,研析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地和精神家园。以构建分析框架和运行机制为经,以从精神基地出发为纬,并在对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大众的精神世界重建问题进行参照性的比较研究中,初步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方略和具体路径。
王海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