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观察组,接受药物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对照组。于溶栓前、溶栓后即刻、溶栓10 d后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血管再通评分,FIB和HCY水平,格拉斯哥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结果2组NIHSS评分、FIB和HCY水平呈降低趋势,血管再通评分、GOS评分呈升高趋势,观察组NIHSS评分、FIB和HCY水平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血管再通评分、GOS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升血管再通率,降低FIB、HCY水平,有利于改善预后。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60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后24、48和72 h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氧分压(Pa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甘露醇用量、停止输注镇静剂后唤醒时间(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恢复到0分的时间)和唤醒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随访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恢复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入住ICU后24、48和72 h的HR、RR、MAP、PaO_2及PaCO_2均较入住即刻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住ICU后24、48和72 h的甘露醇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唤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唤醒前后GCS评分的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定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镇静镇痛,其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咪达唑仑,可有效提高患者近期预后质量,提高治疗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