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军
- 作品数:11 被引量:68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医学科研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RT-PCR技术在南方虫媒病毒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调查南方地区虫媒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虫媒病毒的通用引物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结果 :检测 110组骚扰阿蚊、90组白纹伊蚊和 18组致倦库蚊标本 ,分别检出 15组、9组和 2组阳性标本 ,阳性率分别为 13.6 3%、10 %、11.11% ;16 8份发烧病人待查标本中 ,2 8份疑似登革热血标本、11份疑似乙型脑炎血标本和 3份“不明热”血标本 ,均扩增出4 13bp的特异带 ,证实为虫媒病毒感染。结论 :①我国南方地区存在除登革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外的其它黄病毒感染 ;② 3种蚊虫标本检测出的阳性率表明 ,还可能存在新虫媒病毒疫源地。
- 方美玉蒋廉华陈翠华白志军林立辉刘建伟赵文忠陈唯军
- 关键词:虫媒病毒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流行病学
- 海南岛“不明热”病人血中虫媒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抗体调查
- 目的从海南岛“不明热”病人血中分离和鉴定虫媒病毒,并在当地人群进行抗体调查,以了解南方地区虫媒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微量法对205份发热原因不明患者血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应用生物学性状检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
- 方美玉刘建伟洪文燕蒋廉华白志军田小东林立辉赵文忠陈翠华
- 关键词:甲病毒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血凝抑制试验
- 文献传递
- 广东省1990~1998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监测分析被引量:14
- 1999年
- 为了预防登革热的暴发流行,于1996 年4 月~1998年12 月开展了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监测,根据以往发生过登革热流行的疫情分析,选择广东省3 个监测点,收集血标本95 份及蚊媒标本6000 余只分别作病原分离,并进一步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RT- PCR 鉴定;采集监测点健康人血标本1025 份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作抗体水平调查。3 个监测点上收集的发热待查患者和蚊媒标本均未能分离出登革病毒。蚊媒监测结果提示:布雷图指数大大超过有效控制指标5 ;全年大部分时间布雷图指数均超过20 以上;血清学调查表明:健康人群抗体水平逐年下降;
- 方美玉陈翠华李锦清李荣彪温卫东彭翼飞林立辉陈湛田小东蒋廉华白志军陈唯军
-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 佛山市城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监测与防治研究被引量:17
- 2004年
- 目的 监测———白纹伊蚊的种群动态 ,孳生习性及药物防治效果等 ,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城区不同方位 ,选择有代表性的监测点 ,设置人工诱卵器 ,检测并调查人工诱卵器和自然容器孳生白纹伊蚊幼虫情况 ;用人诱法监测伊蚊成虫的叮刺率 ;用C6 /36细胞培养法分离登革病毒并用免疫荧光或RT -PCR法鉴定病毒 ;用幼虫浸液法和模拟现场试验法观察两种灭蚊幼剂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杀灭效果。结果 发现佛山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分布十分广泛 ,尤以建筑工地和废品收购站等行业孳生率较高 ;孳生类型多以轮胎、竹筒、缸罐、养花容器等为主 ;其幼虫密度 :BI>2 0 ,成虫 1~ 2 2只 /人工小时 ,均高于临界值 ;全年从 4~ 9月为高峰期 ,冬季仍有成蚊活动和幼虫存在 ,其季节消长与雨量相关 ;虽然白纹伊蚊成虫和幼虫密度值很高 ,但未检出体内有感染登革病毒现象 ;药物试验观察 ,证明双硫磷硬脂酸缓释剂和灭蚊幼油膜剂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结论 佛山城区白纹伊蚊分布广泛 ,密度较高 ,全年均可监测到 ,季节高峰为 4~ 9月 ;与降雨量密切相关 ,蚊体内未检出登革病毒 。
- 林立辉李锦清温卫东刘建伟李荣彪李云白志军方美玉
- 关键词: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药物防治蚊密度
- 海南琼中地区家畜体表寄生蜱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调查分析
- 本文采用逆毛式检蜱法和定量分析法,调查和分析了海南琼中地区家畜体表寄生蜱的群落结构。共从35头羊、牛(黄牛和水牛)群中检获2614只蜱,分属4个种属。血红扇头蜱和微小牛蜱为优势种。
- 林立辉白志军赵文忠蔡军
- 关键词:家畜群落结构
- 文献传递
- 广东潮州某部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监测及综合防制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索潮州某驻军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等虫媒病综合防制效果,为预防和控制虫媒病毒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发热可疑患者和健康人血标本及蚊虫标本作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抗体调查;按全面或随机法调查营区内蚊虫孳生情况,人诱法监测成蚊叮刺率;用C6/36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T)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鉴定;用IFAT调查健康人群登革热和乙脑抗体;以“治本清源”为原则,普及防病知识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针对不同孳生地类型和栖息特点采用不同方法处理。结果经监测发热待查病人和媒介蚊虫均未分离出病毒;健康人群登革热和乙脑的抗体水平不高;处理前蚊类优势种为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有少量三带喙库蚊和骚扰阿蚊,其中白纹伊蚊的容器指数(CI)为24.1,百户指数(BI)为30.0,均高于规定的危险地区界限20.0。结论该驻地存在登革热和乙脑暴发流行潜在危险,蚊虫密度较高,人群抗体水平低,采用综合防制措施后,经3年连续观察,蚊媒已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 林立辉文艺李萌刘建伟李云白志军陈唯军方美玉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细胞培养法防制效果IFAT
- 我国南方人鼠虫媒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3
- 2001年
- 目的 调查我国南方地区虫媒病毒的感染分布情况。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对我国南方 11个地区 30 77份人血清标本和 40 1份鼠血清标本进行了 14种虫媒病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人血清中甲病毒 (SIN ,CHIK ,SF ,MAY ,RR ,SAG和GET)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 0 6 4% ,1 13% ,0 6 4% ,0 0 4% ,0 94% ,0 11%和 0 18% ;黄病毒 (JE和DEN1 4)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 2 70 %和 8 6 0 % ;布尼安病毒抗体 (XHF和SSH) ,在海南人群中的阳性率分别是 2 6 6 %和5 33%。在海南三亚、琼中和琼海 3个地区的鼠中 ,甲病毒(SIN ,CHIK ,RR和SF)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 1 80 % ,6 31% ,4 5 0 %和 6 31% ;黄病毒 (JE和DEN1 4)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3 6 9%和 8 11% ;布尼安病毒 (XHF和SSH)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 3 10 %和 3 .79%。结论 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生活的人群和鼠类不同程度的感染了甲病毒。
- 赵春生白志军彭翼飞赵文忠陈翠华方美玉田小东蒋廉华陈唯军刘建伟林立辉
- 关键词:流行病学虫媒病毒
- 海南岛不明发热病人血虫媒病毒分离鉴定及抗体检测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从海南岛不明发热病人血中分离和鉴定虫媒病毒,并在当地人群进行抗体检测,以了解南方地区虫媒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微量法细胞培养对205份发热原因不明患者血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应用生物学性状检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等技术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采用IFA检测从当地人群血清中分离出的病毒的抗体水平。结果从发热早期患者血标本中分离出2株病毒,鉴定为甲病毒,命名为HF 7和HC 6。这2株病毒与8种甲病毒免疫腹水中的SIN的免疫腹水呈现最高的血凝抑制滴度(分别为1∶160和1∶320),与SIN免疫腹水的交叉荧光效价最高(分别为1∶320和1∶640),但HF 7和HC 6病毒的免疫腹水与8种甲病毒的血凝抑制试验和交叉免疫荧光试验无反应,表明HF 7和HC 6病毒虽与SIN病毒的免疫腹水血抑效价及荧光效价高,但HF 7和HC 6的免疫腹水与SIN病毒无抑制效价和免疫荧光效价。当地人群对这两株病毒感染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3%(15/451)和8.4%(38/451)。结论HF7和HC6为甲病毒的一个新种。海南岛人群存在甲病毒感染。
- 方美玉刘建伟洪文燕任瑞文程刚锋白志军田小东林立辉
- 关键词:甲病毒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血凝抑制试验
- 白纹伊蚊户内孳生习性与登革热流行关系分析被引量:13
- 2000年
- 林立辉陈唯军马玉海白志军杨敬奇方美玉
- 关键词:白纹伊蚊孳生习性登革热流行病学
- 登革病毒2型广东省分离株的鉴定及NS1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明确广东省南海市 1998年夏、秋季一批发热、出疹患者的诊断 ,并从基因水平分析其流行株的来源。方法 收集疑似登革热 (DF)患者血清 5 2份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病毒分离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分别进行了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同时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PCR扩增产物克隆到T载体 ,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从 2 5份发病早期患者血标本中分离病毒 10份 ,经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和RT PCR检测证实为登革病毒 2型感染。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1998年广东分离的登革 2型病毒与ThNH P2 8/ 93、C0 16 6、16 6 81、NGC、JAM、0 4、GD0 6 / 93和S1株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是 :98%、97%、96 %、96 %、93%、92 %、93 %、91%。结论 此次南海市登革热暴发流行为登革病毒 2型感染所致。基因序列分析提示 :1998年广东省南海市分离的登革病毒
- 方美玉赵文忠刘建伟白志军田小东林立辉
-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序列同源性